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概况     
政府和人口 1959年5月大选之后,新加坡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邦。自治邦总理和部长会议对新加坡议会负责,议会的所育议员都是经过选举的。 1963年9月,新加坡的治安和外交事务交由马来西亚中央政府负责,但是新加坡政府和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之后,仍然保留相当大的国内自治和独立权利)导致1965年8月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的完全分裂,目前新加坡是英联邦内的一个独立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由马来亚和沙捞越、沙巴组成。与南中国海隔海相望约600公里。“马来亚”一词源于南印度泰米尔语:“Malonylom”,意为“山”。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独立。1963年7月5日,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在伦敦达成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协定。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宣告成立。新加坡于1965年8月正式宣布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经济再腾飞的举措与前景谌焕义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为639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的蕞尔小国。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的时候,英国人给它留下来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律政荒废,经济衰微,社会动荡、人心惶惶。几十年来,凭着艰苦不懈的努力,新...  相似文献   

4.
一、序 言 国土面积与日本的淡路岛大约相同、拥有30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来的年轻国家,也是华人人口占77.7%、马来人口占14.1%、印度人口占7.1%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小国从70年代初开始因迅速的经济增长受到全世界的注目,现在已经与韩国、台湾、香港一起被称为“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1999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2 810美元(日本是38 160美元),远远超过了旧殖民地宗主国意大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六日 在英国策划和美国积极支持下,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沙巴于七月五日在伦敦签订了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协定。向年九月十六日,马来西亚联邦宣告成立。新加坡作为一个州,_勺日入马来西亚联邦。一九六五年三月八一十四日塔斯社驻曼谷记者高尔基·维斯林应马来西亚全国报界俱乐部的邀 请,于三月八日到达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作为期一周的“访问”, 他是第一位前来新加坡“访问”的苏修记者。 苏修记者在访马期间,除拜会马来西亚总理拉赫曼、付总理拉扎克 以及新闻广播部部长等人外,亚“访问”新加坡,沙巴等地…  相似文献   

6.
1948年二月间,新加坡与马来联邦划分为二,新加坡实质上还是英女王直辖殖民地,由英女王任命总督统治之.新加坡由于马来联邦出产树胶及锡而夸称于世,所谓自由港新加坡之真面目乃为该港之转口贸易,因之新加坡与香港同一命运,即其生命寄在转口贸易,而与其他东南亚诸国完全  相似文献   

7.
从1961年中至1962年中,大不列颠政府和马来亚联合邦政府,经过几个阶段的谈判,已于去年(1962年)8月1日达成了初步协议,规定在1963年8月31日以前组织一个新国家——马来西亚联邦.除马来亚联合邦外,这个未来国家还要包括新加坡"自治邦",英国在加里曼丹(即婆罗洲)岛的殖民地沙捞越、北婆罗洲和汶莱保护国.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其领土有33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000万人.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自195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建国之后,不到30年时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军事前哨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城市国家,创造了举世公认的“新加坡奇迹”。从内政来说,新加坡是世界上政治最清廉稳定、经济最繁荣进步、社会最和谐安定的国家之一。从外交来说,新加坡在国际上“享有一种与其微小幅员和有限人口极不相称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联邦(the Federation of Malaysia)成立于1963年9月16日,其前身为英国在东南亚以马来亚联合邦(the Federation of Malaya)为中心的殖民地。在它那面积为33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居住着2200万左右的人口。马来西亚包含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北部,它与泰国、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拥有共同的领土、领海分界线,与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拥有共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联邦自1957年新加坡独立并实行自治后,由于新加坡国家小而且大部分是华人,使得英国和马来亚担心新加坡会演变成共产党国家,对国内正发生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冲突的马来亚构成威胁。1960年新加坡大选时,出现了共产党获得议会席位之多出乎意料之外,使新加坡政府的地位为之动荡。马来亚人开始担心共产党势力将渗透到本国。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马来亚很有必要联合新加坡以便共同抵抗共产党,同时,也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特征马来西亚华侨的发展过程有着和泰国华侨的发展过程不同的若千特征。目前的马来西亚是一个联邦国家,它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半岛的直辖殖民地和保护领(即现在的西马来西亚)和婆罗洲岛北部的直辖殖民地沙巴、沙捞越两个州(即现在的东马来西亚)的版图,但不包括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去的新加坡共和国,因此,从行政领域看,马来西亚联邦包括了东马  相似文献   

12.
导言:马来亚和外侨."英属马来亚"原为海峡殖民地(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马来联邦(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彭亨),和马来属邦(玻璃市、吉打、吉兰丹、丁加奴和柔佛)的传统总称.但"马来亚联合邦"于1948年2月1日成立,这个联合邦在9个马来邦和英属殖民地槟榔屿、马六甲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政治联盟.新加坡则未参加联合邦.随着这个在英国保护和监督下的联合邦之建立,原来存在于马来联邦与属邦之间的差异取消了.然而由于这种差异反映着一个历史和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4.
1967年8月8日的曼谷宣言使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结成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虽然东盟被看成一个“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的地区性组织”,但当时这些国家却很少有进行合作的意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之间互相敌对的时期刚刚结束,它们互相敌对的核心问题是印度尼西亚非难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然而,曼谷宣言表达了东盟国家解决困难的共同意愿。  相似文献   

15.
在战后特殊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集团是一种深受土著化政策影响的华人企业集团。导致华人企业集团具有土著化特色的主要因素是政治。1957年马来西亚联合邦成立;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以及1969年5月13日马华种族冲突等政治事件说明了马来西亚民族主义和大马来主义的发展情节。5.13事件后制定的、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新经济政策在1971年付诸实施。该政策的实施除大大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外,也影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六日 在英国策划和美国积极支持下,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沙巴于7月5日在伦敦签订了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协定。同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宣告成立。十月赫鲁晓夫在第三届世界新闻工作者大会上说:“马来西亚……仅仅是老殖民政策的一种新形式。”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一七日 《马来亚时报》报道,在最近举行的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三国外长会议期间,苏驻泰大使尼古拉耶夫就互派外交使团一事同马来西亚代表团进行接触。一九六五年三月八一十四日苏联塔斯社记者高尔基·斯维林应马来西亚全国报界俱乐部的邀 请,于三…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面积704平方公里,其人口约300多万,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等。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正式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本文研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中国和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有相似的文化根基,但也受到多种现代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自1965年8月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之后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现代化 ,成为东南亚最先进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是世界上少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新加坡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繁荣兴盛的现代社会”的历程吸引了世界惊奇的目光 ,各国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都在努力探寻“新加坡之谜”的谜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提到要学习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 ,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迅速变化中的新加坡社会结构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文化观念的本质进行过系统的探讨。本文并非有关这一课题的论文,而只是一篇随笔而己。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有关十五年来对新加坡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四个主要社会经济发展趋向的一些事实和数字来开始这种探讨。 (1)经济发展: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并获得独立以后,新加坡便开始实行其工业化的宏伟计划。结果,它在七十年代上半期和1977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都达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的马来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灿伟 《东南亚》2001,(4):46-50,56
仅占新加坡人口 14 1%的马来民族过去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但是 ,随着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展开 ,马来人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其他族群的距离不断缩小 ,并最终成长为完全融入新加坡主流社会、具有新加坡人特质的新加坡人。本人拟对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马来人的进步及其原因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一新加坡自 195 9年实行自治后 ,即开始现代化过程。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给新加坡各个方面带来急速而彻底的改观 ,使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传统社会走向成功的现代社会。在这一进程中 ,落后的马来民族同样追随着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