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纳入用益物权体系,虽未明确其为地上权性质,但从权利的功能和特征两个方面看,宅基地使用权与地上权具有种属关系,而这无碍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属地上权的性质认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应有特征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遭到淡化,令人误以为其性质是人役权,实际上二者在契约主体、功能、身份性以及取得方式上存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2.
袁锦秀  匡霞 《求索》2011,(3):131-13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村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物权法》确立其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可以原始取得也可以继受取得,其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用益物权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给农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隐性市场的出现、一户多宅现象的增加、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提醒着广大群众要适时的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完善。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制定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0,(5):96-96
郭明瑞在《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土地归农民成员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人有权决定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方式和得到所有权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流通性,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应可以入股、抵押。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项用益物权也应具有流通性,农民住房可以转让也可以抵押,宅基地使用权可以随同农民住房流通。  相似文献   

4.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5.
黄艳琴 《理论月刊》2000,(11):40-41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6.
朱识义 《求索》2010,(1):146-147,176
法律制度必须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应当完全相同。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践需要不相适应,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应该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消灭和流转等多个环节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申惠文 《理论月刊》2008,(4):104-106
用债权物权化解动产承租人所享有的权利,不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且还造成了用益物权体系的残缺.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动产用益物权,这使物权法上的概念更准确、逻辑更严谨,也有利于提高动产的利用效率.在我国,经公示的租赁权实质就是动产用益物权.应当赋予动产用益物权人自由处分的权利,完善动产用益物权的公示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8.
黄艳琴 《理论月刊》2000,(10):40-41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有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管理存在使用权权属关系不清晰、开发利用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权利属性是用益物权。应完善关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取得、变更、流转和消灭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之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和稀缺性日益凸显,进而成为农民追捧的香饽饽。争抢手段的千方百计和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农村宅基地取得秩序的混乱与不公。作为宅基地使用权的最主要取得方式,创设继受取得①制度具体模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本文在对现行立法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取得模式的思路,以期对未来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卷宗阅览权的法律保障力度存在的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在于行政程序法制的不完善,特别是《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缺位。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界对卷宗阅览权的研究并未予以重视。卷宗阅览权基础性研究框架之构建,重心在于其构成要件的具体分析。权利主体、客体和内容等三个方面的确定,为行政机关更好地保护卷宗阅览权、当事人更规范地行使卷宗阅览权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2.
赵勇 《桂海论丛》2008,24(1):43-46
政府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功能输出,它受到结构的深刻影响。要提升政府执行力,在横向结构上应当综合借鉴和使用国外的“三角形结构”和我国的“同心圆结构”的优势,找准政府的定位,建设“有限而有效的政府”;在纵向结构上,应当以制度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组织结构上,应当以制度为依据解决“职责同构”、“上下对口”等问题,建立“和而不同”、优势互补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流变为考察路径,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详尽分析,有助于在制度层面上对其流转的范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阚景阳 《桂海论丛》2010,26(4):83-86
普惠金融理念注重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普惠型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基于法律与契约框架的非人格化交易在农村尚未确立,因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性。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普惠型金融特征和外部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继承权丧失制度是继承法中重要制度,直接关系继承权丧失人和其他继承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于维护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继承法》中关于此制度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对比国外立法例,检讨我国现行立法,以期构建完善的继承权丧失制度。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一直被视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传家宝",在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司法实践中也倍受青睐,"重调解、轻判决"倾向一直根深蒂固。2010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16号)后,调解进一步升温。但在当前这种高度的调解热背景下,应当如何看待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值得反思。本文主要以调判关系的历史变迁为视角,在对调判关系进行历史梳理,探究我国偏重调解历史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深入探讨时下应当如何正确处理调判关系,以期在调解问题上对我国制定适当的司法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法学研究者们将研究的重心放在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上,而极少有人探讨纳税人诉讼是否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纳税人诉讼性质和对象的不明确性导致纳税人诉讼与税务行政诉讼区分不清。纳税人法律地位的低下、知情权的缺乏以及维权意识的薄弱导致私权制衡的乏力。当前,我国应立足于现有国情,不断完善现有的预算和审计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作为“再平衡”战略的重要部署,美国高调主导并强势推动TPP,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TPP成为美国对两岸关系施加影响的新切入点,对两岸的制度性经济合作造成直接冲击,也可能成为“台独”势力操弄影响岛内政治认同的新手段,给两岸务实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增添变数.大陆方面应该做好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准备、政策研究和行动方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中国的和平崛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妥善处理赃物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犯罪形态的复杂性,对赃物的认定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我国在不同时期的规定与司法解释,导致司法实践做法的混乱。从维护交易安全、私权限制公权以及公平正义原则角度出发,我国应建立赃物完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公诉权、法律监督权作为我国检察制度的两项基本职能,是历史形成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公诉环节强化完善法律监督权,通过诉讼监督的手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改革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