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最大幸福原则。首先,通过幸福是可欲的推导出普遍幸福是可欲的,得出幸福是唯一可欲的结论。其次,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人的社会情感两方面论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论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谟克利特在原子论,特别是认识论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等问题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幸福观.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生的真正幸福在于灵魂的快乐和安宁.只有节制欲望、做到灵魂的安宁、追求理性和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达到灵魂的快乐.通过考察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观对构建现代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概念和对幸福标准的评价,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30多年后开始进入社会公众、政府和学界的视野,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幸福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课题,但究竟什么是幸福?评价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大有不同.我们在这里提出“大多数人幸福”的概念及其发展指标体系,并以这个基本认识和评价体系对国内的城市发展进行考察评价.我们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和分析方法,但我们希望能够籍此引发对中国未来城市化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进而中国怎样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准,对传统"幸福"一词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质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它由浅入深分两个层次,从一般层面上讲,它是一种心理学概念,而非物理学概念.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人对幸福定位的感觉把握上,感觉好就是幸福,感觉不好就是不幸福.但好的感觉从何而来呢?此有赖于更深层次的探究,它是一个伴随人的生命旅程囊括心理、生理、社会和哲学等多门学科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5.
德福配称的价值祈向--从卢梭、康德到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与崇高两种价值在人的活动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卢梭在确认幸福祈向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的同时,以"良心论"、"双重关系说"来呼唤被时代放逐的崇高;康德把两个具有独立格位的价值--德行与幸福的精确配置贞定为人的终极眷注,通过悬设上帝与灵魂不朽来圆至善之梦;马克思肯认了德福配称的价值运思,指明和勾画了人类幸福与崇高完整实现的历史条件及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幸福感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之一,理解幸福与把握幸福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获得幸福的过程既是积极心理品质建构过程,也是个性绽放即人生"蓬勃"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康德思想具有重要地位.他设立了三个悬设,即灵魂不死、自由和神的存在,作为自己的伦理学与哲学的基础.他的三个设置,既是一个先天的命题,无须论证,又紧紧依靠于理性.他所设置的神,从其根本上说,就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因此,理性应该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而自由则是对理性的遵循.幸福源于人的世俗的需要,因此,康德并不看好幸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是与幸福的理解密切相关的,从理想的人到现实的人,展现了马克思哲学逐步深化的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把握马克思幸福思想轨迹的内在线索。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与哲学及其它思想是二位一体,前者在后者中孕育发展,是后者的应用和体现,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存在(表现)方式。从学科性质上讲,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实质是一种"幸福哲学"。马克思的幸福哲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论形成的基石,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观点和共产主义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幸福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再进入到"以人的幸福为中心",这是发展观的重大转折与变革。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与马克思幸福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人类幸福理论的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警察职业幸福是警察在职业活动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潜能发挥所体验的满足与愉悦.警察职业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的统一,劳动创造与成果享受的统一.造成目前警察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谋生手段"的警察职业观阻碍了警察对高层次精神幸福的追求,角色冲突导致警察职业认同感下降,过度繁重的工作妨碍了警察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管理制度的刚性化与警察个体发展自主性的矛盾扭曲了警察对职业幸福的获取.提升警察职业幸福的途径:一是丰富警察职业的幸福资源;二是提升警察职业幸福能力,让警察做一个幸福的警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电影《追求幸福》中核心词"追求"入手,解读主人公克里斯获得幸福的过程,提出获得幸福需要具备的能力:上下求索的决心、捍卫梦想的勇气、积极乐观的心态、善用头脑和把握机会的眼光,从而给求职中迷茫的大学生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的目标是发展,而幸福则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民生、尊严与幸福"议题在2011年两会得以彰显,在对幸福测量研究综述之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幸福测量观,并经由对呼吁幸福社会建设"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报告"的解读去体察个中所内含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向,即在新转型时代,除了"生产性产出"的经济绩效之外,更要注重立足于为民众谋幸福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建设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幸福激励本身就是激发人的潜能发展、实现个人幸福的外在机制。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主人假设、创新人假设分别相对应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体现了个人追求幸福的全过程,也内蕴着一个以人为本的幸福激励模式。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幸福激励体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使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具体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13.
走进安徽宣酒集团花园别墅式的工厂,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企业当家人、董事长李健的一句话:"为员工创造幸福"。这句话刻在石头上,也刻在宣酒人的心坎上。近些年企业以年均50%-100%的速度增长,员工的幸福指数也像夏天的花朵一样扬起了幸福的笑脸。企业究竟发生了什么,会有如此美丽、和谐、幸福的景象?这一切都源于安徽宣酒集团近些年来主动践行“为员工创造幸福”宗旨,  相似文献   

14.
密尔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本文以其主要著作为解读材料,全面分析了密尔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律理念与自由观念。密尔通过对功利主义的改造,以追求自我完善的人作为其立论的基点;在法律观上,强调了法律的惩恶功能与正当范围,并就私有财产和司法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在自由观方面,涉及了自由的概念、环境及范围问题,尤其是反对"社会暴虐"及"个性自由"的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里,幸福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最符合其本人意愿的课程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将幸福教育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如下对策:以"幸福"引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在幸福教育的内容中注重德育的诠释和培养;在幸福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力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6.
论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决定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可分为三类指标,即幸福经济、幸福政治和幸福文化。幸福政治、幸福文化、幸福经济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有趣的寓言。小狗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说:"幸福是你的尾巴尖。"于是小狗每天都试图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可无论它怎么努力,就是不能成功。小狗又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追不到幸福?"妈妈说:"你没必要刻意追逐幸福,只要你抬起头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一种能力,大学生幸福能力的现状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方面,凸显了教育引导功能的弱化。在寻求“以人的幸福为本”的德育环境的支撑下,应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提升大学生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实现对幸福的知、情、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理论意蕴的探索可从四个方向展开:从以人为本的幸福主体维度,阐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层关系中的幸福思考;从唯物辩证法的幸福认识维度,阐述其对西方幸福思想的批判,对中国传统幸福观念的扬弃和对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幸福实践维度,阐述需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奋斗劳动中追求幸福;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幸福旨归维度,阐述其理论最终落脚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相似文献   

20.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职业幸福的获得未表现出与职业环境改善的对称性增长。适应性是进化过程的主要产物,从进化观视角探讨警察职业幸福的障碍,有利于公安民警获得职业幸福感,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