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分析、概括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元统一体。”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概念。并指出这一格局中一体包含着多元,多元中拥戴着一体的最大特点。这一高瞻远瞩的著名论断,科学阐明了中华各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中各展所长,既创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此格局的形成已经过了6~7千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民族服饰,也自然会鲜明地反映出多元一体格局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宏观上从整体来考察56个民族的服饰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格局的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某些兄弟民族特别是百万以上的民族,其传统服饰也往往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就是说,一个民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他的服饰是其中的一个元;而其众多的不同服饰对于该民族,又是其中的若干个不同的元。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例子可列举很多。 一、服饰文化的多元及个性  相似文献   

2.
张振岳  俞敏  崔荣荣 《前沿》2011,(18):138-140
本文通过对汉、畲族传统服饰凤纹的起源、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和民俗文化进行比较,阐述了两民族的凤纹共同起源于东夷族的凤鸟崇拜,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演变,促使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的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汉、畲族长期的接触交流,促使了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民俗文化存在着趋同性,在这一层面上,凤纹是民族融合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民族历经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 ,形成各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并由此哺育、积淀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并称四大文化体系 ,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深深融入其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政党制度浸润着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仅…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发展的漫长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公安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1]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和保持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  相似文献   

6.
泰、傣是同源异流的民族。作为百越族群的分支, 泰、傣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泰、傣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许多共同的和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在语言、传统习俗和宗教方面, 但作为生活在不同国家的民族, 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不少不同之处。近代泰、傣民族的发展在近代化进程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方面更是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之处。在经历了战后50多年的发展后, 当代泰、傣民族的文化和发展面临现代化对传统、全球化对民族化等重大而又类似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世书 《创造》2003,(7):46-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是民族诞生时即同时并存和依赖着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生活习俗、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  相似文献   

8.
甬政办发[2013]1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真实记录着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不可再生的人文环境和生产生活资源,也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并与他国不同的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思想为当代青年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本源的基础。但社会的快速前行催生了这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逐步解体,社会转型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失去了相应的支撑与传承,并在多元的青年文化传播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扰,青年的发展要求与传统文化的伦理规范之间不断显现出摩擦和冲突。应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正效应来教育青年,创新传统文化新内涵来丰富青年,搭建传统文化高平台来提升青年,宣传传统文化崇礼治来规范青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许多城市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环境的文化色彩,它们与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机整合,构成相对稳定并持续演进的完整色系,折射出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深沉的文化精神。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个性,越来越多的历史名城遭受永难修复的破坏之时,文化色彩将有助于我们坚信,拥有自己的生活模式是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的前提。一 文化色彩成因作为一种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文化色彩实质是各种相关要素互动的结果。对于历史名城的整体环境而言,众多因素的综合集成,共同影响着文化色彩的生成。而正因为融合了历史、气候、人文、…  相似文献   

11.
我 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而且它们往往又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中 ,宗教信仰极其广泛 ,宗教问题经常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成为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问题中的敏感因素之一。所以 ,把握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对于我们正确对待及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区别   1 含义不同。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 ,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为…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是伴随着这个民族共同产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同时,这种传统文化又滋润和涵养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一 有6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世界6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问题。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废除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但历史形成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使少数民族在享受各种平等权利时受到影响;传统的经济布局,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加之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相似文献   

14.
既然我们讲广义定义的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总称谓,那么,国学就不应该是中国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而传统文化也同样是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按照《辞海》上的定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中国的56个民族,正是按照这样的定义确定的、这56个民族各自发展,又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各自走过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人类社会自有民族问题以来,民族关系无非两类:一类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斗争;一类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之间相互支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繁荣。在阶级社会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冲突,是强大民族中的反动统治阶级奴役剥削弱小民族以及弱小民族的反抗。同时,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也有着友好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但“历史上各  相似文献   

16.
评哈尼族族源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族源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若干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个人们共同体之所以被称为民族,是因为它具有共同生活的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含认同心理)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而民族的形成和存在,在人类历史发展全过程中,仅属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之时期、发展之过程和消亡之时代。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时有分化,时有组合,呈现出民族稳定性的相对状态。民族自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出现之后,至少有两点表现最为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08,(10):34-35
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民族的诸要素,特别是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将长期存在,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因而民族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9.
宁蒗纳西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同时包括纳西、普米、傈傈、藏、壮、苗、白、回、汉等十余个民族的多民族的聚居县。居住在这里的各兄弟民族,既具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又在经济上互相依靠,文化上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宁蒗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永宁、拉伯、红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密切的交往合作,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民族的概念  斯大林同志曾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每个民族,都有在它的全体成员中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而民族共同语往往是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使用这种方言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共同语形成之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