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已经并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正在兴起并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和改革开放中社会巨大变迁带来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我们在国外非营利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在规范语境下,"社会动员"这一概念可被界定为"对社会动员"抑或"由社会动员"。较之于前一种定义,后一种定义更加契合动员制度发展的时代理念。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尝试对社会动员的动员主体、动员对象、必要条件及启动程序进行理论探究和构建。其一,社会动员主体在范围上基本包括国家机关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其二,社会动员对象在范围上不仅限于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和个人,还包括国家机关本身;其三,社会动员的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和战争冲突,已经发生和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突发事件及战争冲突都可以成为社会动员的依据;其四,个人启动社会动员需经历备案和发布两个阶段,组织启动社会动员则需经历申请、批准和发布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时下流行的概念,“社会动员”的规范意义一直未予明确,不利于社会动员机制的法制化。在我国现行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仅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使用了“社会动员”这一概念,该语词在我国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基于不同的解读路径,“社会动员”的规范意义可在两个层面得以阐释:其一是以“社会”为动员对象的“社会动员”;其二是以“社会”为动员主体的“社会动员”。从价值和规范层面考量,第二种阐释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论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带来复杂多面的效应。二者的互动关系,建立在互动动力和现实背景、资源掌握和实际影响力、现实社会心理和体制政策等条件之上。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社会非营利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基本特性。它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机理在于,社会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与地方政府、需求与争取、定位与能力、放权与自立、第一动力与持续动力的互动。必须推动地方政府与社会非营利组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非营利组织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与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体制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从中汲取有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建设管理的理论和经验,进而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基本上没有摆脱政府单一配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导致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缺乏效率和回应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还可能使非营利组织低能弱质,缺乏竞争力。应利用市场机制、政府的公权以及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内在动力,推动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开始进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发展时期,从社会安全角度研究非营利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民间组织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传统的社会安全管理模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问题,反而容易使矛盾激化。社会冲突论为非营利组织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在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共同构成了应对社会安全危机的组织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社会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使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安全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如果不能协调好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必然导致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加潜在的社会风险。如果能够正确运用统一战线在预防和处置社会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优势,必将大大降低社会风险和危害。社会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危害性大,所以必须重视统一战线在预防和处置社会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及时化解社会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危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中,社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关注政府主导应对之外,更要关注社会组织的参与问题。因此,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引导、有效整合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已成为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非营利组织运营绩效的基本手段.但是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晚,在其绩效评估中存在着许多的阻力.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应对灾变、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中所充当的"第三方"的重要角色,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其消极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国政府社会治理工作所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无等级的合作: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合作伙伴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突发事件中,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而在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模式可以为低效率的官僚制管理提供另一种选择。对911事件的实证研究表明,各级公共部门之间及公共部门与非营利部门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是国企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前,中国国企仍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人力资源信息匮乏、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为此,必须重视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建设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产业要素来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不仅存在着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低廉、组织制度模仿、政府政策支持等诸多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资本稀缺、市场缺位、产业结构失衡等方面的后发劣势。因此,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而且还应该在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尽量避免后发劣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后发优势变成现实的后发利益,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基本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为此,应从协调、指挥、预案、预警、响应、保障等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应对灾变、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中所充当的“第三方”的重要角色,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其消极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国政府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在处置这些事件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政府防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防御体系的能力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和处置能力。建立突发事件防御体系,政府机关需要通过强化处突基础,健全保障能力;强化科学预测,健全预警能力;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应对能力;组织实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影响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发展的"人力、财力、物力"三大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增强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多,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在经历了“非典”危机、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全球金融海啸、H1N1肆虐等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公共管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阐释了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能力现状,并就社会转型中不时出现的突发事件,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能力建设问题阐明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经济是欠发达地区汇聚发展资源、提高市场化能力、实现产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基层组织活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先天条件和后天机遇,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技术提升、制度改革、政策保障等方面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后发优势。但同时也可能因先天不足和后天实践不足在交通条件、耕地面积、思想意识、配套设施、产业发展、人才资源等方面产生后发劣势。要破解欠发达地区长久以来的发展难题,补齐现代化发展中的中西部短板,就要求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定位发挥初始禀赋的价值,通过制度创新、民生保障与联合发展来强化初始禀赋,弥补后发劣势,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