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速递     
《公民导刊》2006,(11):57-57,58
国务院通知要求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新光 《桂海论丛》2007,23(2):16-18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的两大基本任务是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项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詹显华 《江西政报》2007,(16):41-42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这项改革的推行,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经费投入等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娴 《云南人大》2006,(9):22-23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农村青少年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后备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农村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要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我国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山西政报》2008,(14):11-14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70号)和《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做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08]3号)精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将实现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党和政府重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了明显成绩,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但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一,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具体的说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6,(2):7-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社区警务是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积极推进以民生为核心的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是维护农村地区安全稳定的切实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亦是农村警务改革的现实任务和崭新使命。因此,公安机关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社会管理,建立新型农村警务治理模式,才能为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朱红 《今日浙江》2008,(2):30-30
中央明确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指出这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们建设现代农业这项长期艰巨任务的工作理念和措施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系统中第二位的重要指标。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造血之源”。但农村义务教育队伍的建设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农村教育如何走出师资困局,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严小龙 《湖湘论坛》2009,22(2):19-21
谋划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施政策略,需要以一种全面、综合、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在宏观体制层面。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微观制度层面,要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在组织建设层面,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慧玲  谭细龙 《理论月刊》2006,(12):159-16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改革,应该从拓宽投入渠道入手,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农村教育才可能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孙燕丽 《群众》2011,(4):23-25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口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事关江苏“两个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6.
拓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助推农村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重塑农村文化主体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 传统的农村文化主体——乡镇文化站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各种形式的新型文化主体不断涌现,农村文化主体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 重塑农村文化主体,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解之题,一是要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二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发〔2005〕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