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理论》2013,(32)
对人的价值的探讨,历来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人的社会价值也离不开自我价值,正确认识到二者的统一并努力实现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对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我管理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管理是管理的应有之义,也是哲学探究的人类性问题之一,但在现有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却少有对“自我管理”的研究.人作为超自然的、有意识的、创造性的生命存在,能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超越实行人所特有的自我管理活动.从哲学的维度理解自我管理,正确把握“他我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关系,其意义在于实现人对自身的探求和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及对群体的归属认同,达到个人自由与群体、族类自由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上、理论上弄清可持续发展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来看,它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是在探索其发展道路中前进的。自18世纪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  相似文献   

4.
王怡琳  叶丽敏 《学理论》2013,(8):307-308
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其他环境下,接触做社会调查报告的机会较多,并用新一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分析问题。而对大学生自身来说,开展社会调查不仅让大学生对完成社会调查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沟通你.我.他;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实践和以它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不仅包括人类社会,而且包括自然界和人本身。历史是在劳动实践活动基础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协同进化。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人的形成史、解放史,历史学就是人学。这种理论把自然界以及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纳入史学研究的视野,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实践活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合理因素的结合,体现了人的受动性,也体现了人的能动性。把劳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基础,在唯物主义前提下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可以科学地回答人的创造性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相互关系这一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把历史学作为人学来理解,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类要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要与环境维持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折射出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人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兼顾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当代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论述中,本文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根据论述的结果就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权力直接作用的范围之外公众透过一定的自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是以社会性为本质特征的人类的天性需求,而社会自治组织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内部调解机制的保障.以居民委员会为代表的我国的社会自治组织及其主持的人民调解几十年演绎和嬗变的历程表明,以国家权力的直接支持为背景的权威型社会自治组织往往衍生出强制性的人民调解,而失去权力支撑的松散的社会自治组织的调解职能又普遍弱化,因此只有政社分离下的服务型社会自治组织才可能建立自治性的人民调解,真正符合人类的福祉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目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普遍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遍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论及方法论前提在于以制度公正来消解经济关系中的不和谐,保证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以政治民主化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人权和遏制权力腐败营造条件,大力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构造一个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立足于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坚实基础,确立了生活人的历史前提;坚持了生产力的历史本原地位,确立了历史过程的中介环节,实现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批判和复归;恪守共产主义这一全体人类的社会人格,克服了启蒙主义政治解放的普遍虚伪,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的时代规定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向科学发展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生活,是社会科学尤其经济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全球化与发展时代以及世界各国处于不断地变革、调整和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解决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新发展理论及其成功的经验,应该正确认识"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克服和杜绝Jobless、Ruthless、Voiceless、Rootless、Futureless、Independenceless一类病态的经济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的不断创新推动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可持续发展,即创新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和非依附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忧郁"的经济学和"不道德"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郁”的经济学是指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忧虑。对于这种忧虑经济学家舒尔茨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其途径就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实用知识的进步 ,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不足 ,而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却基本上没有涉及到 ,这明显是带有“不道德”经济学的色彩 ,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普遍重视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的内涵应当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现特别强调下述两点:一是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内公正,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地区的发展不应损害被地区的发展,而且还要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文化状况的统称.质疑现代性、批判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主要有:以"微观权力论"质疑批判了西方所谓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工具理性"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非中心化"思想,质疑现代化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等,同时表达了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关注.这些质疑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启迪是:首先要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从产生异化的原因入手,创造条件防止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拒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求得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庆国 《学理论》2010,(17):60-61
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被安全化。生态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社会继续生存还是自我毁灭的问题,是比一个国家安全更严峻的安全问题。因此,各个国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群体,在生态安全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和合作。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安全观的视野,从新的角度改革、完善生态安全体系,以实现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崔平  冯东飞 《理论导刊》2001,(12):29-3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区域经济战略的一次大转移。西部大开发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要树立经济发展的极限意识与代价意识。一、西部经济发展的极限意识的树立众所周知,从生物学上看,人是一种缺乏自我满足感的有限之物,但人的思想和行动却永远指向无限。尽管在人类之初的远古时代,由于自身力量的渺小和对强大自然力的恐惧,人类为自己的能力设置了种种禁忌,但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当人类从上帝的权威下解放出来之后,便发现上帝不过是自己的影子,人类自己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们相信,自身…  相似文献   

18.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美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内部的一切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和特点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中构建和谐社会,要在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采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在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因而,其内涵应在各种关系中来揭示。以人为本具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第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就是既努力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又积极创造人们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注重社会公正,不断实现人们的平等发展、和谐发展。它既包括维…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贯穿于这种进步与发展之中的所谓精神文明,从思想理念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人类的一种自我审视观念和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现。可以说,我们的道德和法律以及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源发于特定的自我审视观念和社会发展现。如果从社会发展的大视觉来考察,我理解,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呼吁人们重视社会的道德基础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更为成熟的社会发展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认为,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