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年仅38岁的台胞来到祖国大陆,并在江西投资兴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他就是江西主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顺监先生。谢先生待人很和气谦恭。他不善言谈,当笔者问他来江西的初衷时,他很平静地说:“我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我来祖国大陆投资兴业,既是出于公司事业的考虑,也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我要把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到祖国大陆来,通过创办实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企业家,谢先生很崇尚实干,1990年3月,谢先生到江西考察时,看到赣台农业合作开发前景广阔,便决定在赣投…  相似文献   

2.
盛志耘 《台声》2001,(9):18-19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赴台驻点记者,我于6月29日至7月29日在台湾整整工作了30个日日夜夜,及时将台湾每天发生的新闻传回北京而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节目主持人,此次有机会能在台湾岛内和听众朋友亲密接触,更是我的意外收获。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 “我失散多年的姐姐找到了!”这是台北听友陈小姐这些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陈小姐气质高雅,热情开朗,我与她相识在1989年。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与祖国大陆隔绝近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希望了解祖国,希望得到更多的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常常会收到台湾听…  相似文献   

3.
马万义 《台声》2000,(1):16-17
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已经相当密切。从两岸实际进行的经贸往来看,目前两岸贸易额已经占到台湾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以上,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两岸经贸合作,包括工业合作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今天,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却显得相对不足。在去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祖国大陆方面已多次表示,鼓励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没有改变。所以,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仍是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王晓波 《台声》2002,(4):17-19
3月6日,我在北京接到方守仁打来的电话,说是黄顺兴在北京过世了,我立刻打电话给台联副会长郑东宁,东宁兄在电话中证实了这一个消息,黄顺兴因心疾复发,抢救无效,已于3月5日晚上逝世于寓所。又一位台湾爱国主义的民主前辈离我们而去了。我认识黄顺兴准确的时间已不复记忆,当时是在70年代后期苏庆黎主编《夏潮杂志》之时。《夏潮杂志》发表王拓一系列党外人士的访问记,其中之一有黄顺兴。黄顺兴的经历与其他的党外人士有所不同,他在日据时代年轻时,曾经到过祖国大陆,光复后回台湾。在那严酷的戒严时期中,“人在台湾,谁不反…  相似文献   

5.
李钦麟 《台声》2003,(10):34-34,35
在2000年夏天,我辞去在台湾的工作,毅然决定赴大陆攻读中医学士,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决定,因为祖国大陆的中医药水平非常之高,所以我抱着极高的期望来求学,希望能一窥中医药专业的门径。  相似文献   

6.
来名 《统一论坛》2002,(3):30-31
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研究从两岸关系对峙以来就存在了,当时进行“大陆研究”的都是“情治人员”,其工作秘密,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反共。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1988年开放祖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文教、体育、经贸等的互动频繁,双边经济关系成长极为迅速,对大陆问题的了解与研究成为台湾各界讨论与关注的焦点。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出现了研究祖国大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方兴未艾。纵观台湾这些大陆研究机构,大  相似文献   

7.
阔别20年,老同学相聚,百感交集。在对台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6年,不是没有调动的机会,不是没有离家近一些,收入多一些的岗位,只是一份不舍,让我没有办法离开。这份不舍,归结一个字,“情”。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被这个“情”字感动着,激励着,鼓舞着,这份“情”骨肉相连,这份“情”血浓于水,这份“情”魂牵梦绕,这份“情”不胜枚举。我的心第一次被震撼,是在多年前接待台湾家庭教育学会来访的活动中。这个团组来自台湾20多个县市,都是台湾从事基层家庭教育的青年工作者。第一次到祖国大陆来,他们对大陆有五花八门的想象。当时,为了让台湾同…  相似文献   

8.
陈伟建 《台声》2001,(10):10-11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蒸蒸日上和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台湾大学生选择到北京求学深造,或观光旅游。笔者由于工作之便,接触了许多的这样的台湾大学生。来听听两个台湾大学生自叙在北京的故事。故事之一: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来自台北如今已在北京学习的丁同学到北京之前,我对北京的想象是一片灰茫茫的感觉,我以为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里一定是什么都很落后。可是,当我一到北京机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崭新的机场不比国外任何一个现代化大机场差。当车子走在机场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道路两旁都是北京申奥的旗子和招…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 一、1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台湾优良农产品洽商大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在北京开幕 这是台湾优良农产品(CAS)商标在祖国大陆正式注册后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也是帮助台湾农产品拓展祖国大陆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由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和台湾优良农产品发展协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0.
<正>怀惴·初心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我在台湾有稳定工作,发展得也不错,为什么会离开台湾,来到广西在百色学院工作?其实,作出到祖国大陆工作的决定,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来广西之前,我已参与两岸学术交流10多年,亲眼目睹祖国大陆快速发展,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大陆过去5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对祖国大陆进步和变化的了解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1.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前往祖国大陆还是到台湾 探亲倍受关注。一杨振宁有一个名震海峡两岸的岳父杜聿明。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无名之辈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解除他们的担心忧思。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后到联大附中 教书,杜致礼是他执教的高二班上的学生,两人当时并…  相似文献   

12.
李卉妍 《台声》2001,(3):25-26
在 2000年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记者采访了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先生。   记:许先生已经多次来过祖国大陆了,那么请您谈谈对大陆的观感好吗   许:我 1989年就来过了,是到福建。后来到大陆又到过北京、上海和厦门,算起来这是第 4次了。从第一次来到现在 ,中间隔了 9年,这 9年中国发展太快了。 9年前,厦门其实是很乱的,不是像目前那么漂亮的一个城市。而今天厦门以都市的发展来看,比台北漂亮,比台湾的城市好了很多。上海也是一样。 9年前我到上海,浦东是一片荒凉,今天的浦东是全世界最新最好的都市。北京也不例外。今天的北京…  相似文献   

13.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5,(4):56-57
2004年11月,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率由台湾省及主要县市农会负责人组成的“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近日,许信良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继续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采访中,当谈到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问题时,一向寡言的许信良变得十分健谈。亲切的“三农”问题记者:2004年11月,您率“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月25日国台办记者会上专门提到了这…  相似文献   

15.
难忘那一份乡情。为了追寻过去美好的回忆,多少年来,每当我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时,都想要探望台湾乡亲。后来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北京“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那是台胞在大陆的大家庭,从那里可以见到或联系到许多乡亲。究竟哪一年与全国台联会接触,以后又有过多少次来往,我现在也记不清了。但是,有件事我深深记得,那就是出席参加1985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大陆与台湾学术研讨会”。记得当年任全国台联会长的是林丽韫女士,她邀请我们参加研讨会。还记得那次与会的人数比较多,讨论相当热烈。会议结束时,邓小平和邓颖超等…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94年冬季由台北来到北京,此时的我举目无亲,只身带着个人积蓄开始祖国大陆艰辛而漫长的投资发展之旅。因深知祖国大陆的未来肯定是欣欣向荣、兴盛富强、最具发展的地区,我为自己此生能有幸参与祖国伟大的经济建设并建立自己人生另一番事业而感到兴奋。一个人一切从零开始,立足北京,于1995年4月成立北京京兆商公司,从招聘、训练、市场推展一步步前进。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认识了全国台联宣传部的朋友,经他的协助引见,认识了更多的台湾乡亲朋友。1996年我应邀参加了新春联欢活动,在温馨亲切的联…  相似文献   

17.
此岸“大片”进台湾台北街头车流如潮,抬眼看着行驶的双层公共汽车,居然包装着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大幅广告。没想到这部戏在祖国大陆走俏,也是台湾热门节目。你看头顶花翎的李保田细眯着眼,还是带着幽默神情,堂而皇之在繁华台北闹市亮相。“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称陆是老百姓……”深透表现中国人的机智和诙谐,在台湾也挺“火”。记得走进宾馆服务台登记的时候,一听说我们是北京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服务台的年轻先生显得格外热情,说“我是你们的观众啊,你们的节目在四台我常看。”明明是中央电视台节目的第四套,怎么到台湾叫作…  相似文献   

18.
在片土地上,在积淀古老文明与展现现代风采的北京,能够遇到这些人,我深深感谢上天赐给我如此的厚爱。我要祝福这片土地,祝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先生的初次见面,是在1993年随台湾省会计师公会一行人一同到北京拜会时认识的,当时他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初次到北京的我,人生地不熟,但台湾彰化出身的张副主席,见面时立即给予我们一行人亲切的问候和关心,当时便令我对这份来自同乡的温暖感到印象深刻。第二次造访北京,是1994年8月,由我亲自带团到北京拜会,并有机会与张副主席做更深入的…  相似文献   

19.
王立 《台声》1998,(11)
1998年夏,我和一群热血奔腾的台湾青年顶着酷暑的骄阳,踏上了意义深远的寻根之旅。台湾同胞中大约有45%的人祖籍在福建泉州,而闽南文化的历史又可追溯至河南固始光州,所以寻根究底,我们的根是源于河南,而这一路,说来可就话长了。初回到祖国大陆的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了。第一站,当然是先到咱文化历史悠久的首都——北京了!(北京我已来过,并不陌生,可以当半个地陪!)先是在北大举行了开营式,参观了颐和园,接着又相继参观了长城、十三陵以及故宫(当然,我都去过啦!不过,这些经典地方多去几次也无妨,还可以听导游讲典故…  相似文献   

20.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商温世仁先生在谈到目前台商在两岸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所处的处境时说,过去10年台商在大陆真的做到了两岸双赢。如有些技术,产业在台湾已经没有竞争力了,但移植到大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祖国大陆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台商过去30年所累积的技术、经验,还有经营概念,造成两岸双赢的格局。 事实上,祖国大陆的市场很大。我们常这样分析,首先看它是重内销还是外销。过去,我的资料做外销几乎没有问题,因为在台湾本来就做外销,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