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但美俄战略争夺加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中亚形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由于前南地区各国间历史积怨与分歧难以消除、各种极端主义思潮泛滥,加之外部势力频繁插手巴尔干事务,使得该地区战事迭起,各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进入新世纪后,巴尔干地区形势虽较几年前有所好转,但发展前景仍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3.
孟加拉湾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近年来,该地区反恐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缅甸都面临不同类型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已经成为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突出问题。形势变化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也形成冲击,是孟中印缅走廊建设需要妥善应对的重大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4.
今年,亚太地区经济总体增势依然强劲。除日本外,发达成员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东南亚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放慢;其他发展中成员经济形势看好。总起来看,该地区仍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变化中的中亚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形势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美俄关系出现了由反恐合作到全方位竞争的转变;二是中亚特色的政治体制在继续沿着强化总统权力轨迹演变的同时遇到新的挑战;三是地区经济形势已迈出"低谷",进入由恢复到发展的转折时期。当前,中亚地区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形势仍处在发展变化中。  相似文献   

6.
面对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亚国家调整政策,妥善应对,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然而,中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仍比较脆弱,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依然严峻,地区形势中凸显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东北亚地区形势虽然也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整个地区形势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其特点是:朝鲜半岛局势动中有稳,日美军事合作深入务实,俄罗斯局势仍动荡不稳等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球经济形势好于上年,但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仍很不平衡。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速加快的因素正在增加,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为保持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各国和地区必须加强合作,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不仅要为解决热点地区的战乱和冲突做出贡献,而且在调整经济和金融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利益,实现南北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俄中亚争夺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亚形势和地缘战略态势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中亚总体形势在趋于缓和、稳定的基本局面下,出现紧张、动荡,一些国家甚至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和政局剧变.美俄在该地区的争夺态势发生新的变化,美国退居下风,俄罗斯重新占据中亚地缘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俄格冲突发生近一年来,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有五大特点:独联体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继续向前推进,但遇到的阻力增大;能源合作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竞争更加激烈;地区形势总体上稳定,但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挑战;大国在欧亚地区的博弈仍在继续。总的来说,俄格冲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和经济然机使拉美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拉美经济仍未能遏止近20年来最大幅度的下降,2010年拉美经济表现如何关系到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稳定,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2.
赵干城 《亚非纵横》2008,(1):7-11,39
南亚部分国家在2007年国内政局动荡,但地区总体形势基本稳定。年终岁尾,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使巴政局发生剧变,各派政治势力围绕议会选举激烈博弈致使美国强力干预,前景仍有未可预料之处。印美民用核能协议虽历经艰苦谈判终于达成最终文本,但终因印度国内反对派的牵制导致辛格政府暂缓执行协议,给协议的前景蒙上阴影。由于各国相继发生困难,地区合作进程没有进展,并因印度的“脱离南亚”倾向,本地区发展前景仍有众多变数。  相似文献   

13.
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主要力量争夺的重要地区。自2008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以来,由于相继发生全球经济放缓、欧债危机以及中东地区政治、社会动荡。这些因素使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呈现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地区形势更趋复杂。第二,俄罗斯影响力上升,欧美影响力下降。第三,该地区在欧美战略中的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国"崛起、伊朗核协议签署、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大起大落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中东因素对中亚外高加索地区局势和格局的影响陡然走强,突出表现在"伊斯兰国"外溢日益成为中亚外高新的安全威胁、伊朗"重返"引起地区格局发生微妙变迁、土耳其对地区国家展开新一轮外交攻势。中东伊斯兰势力此番加大渗入中亚外高与国际和地区形势衍变密切相关,是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促动的结果,其中中东发生剧变、外部势力争夺中亚外高加剧及该地区经济整体陷入低迷是重要诱因。中东伊斯兰势力对未来中亚外高形势走向和格局变迁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攸关地区安全与稳定,但其也有自身短板和局限,很难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欧地区自1989年下半年开始发生剧变以来已有3年多了。政治上,该地区所有国家的政权已全部更迭,由前共产党的反对派取而代之或由共产党改建的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执政。经济上,各国都已走上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经济的轨道。各国的政体变革、经济转轨程度不同地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形势仍相当严峻,近中期内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一东欧各国政权易手后,都以西方宪制为样板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大规模急剧动荡的高潮虽已过去,但局势并未完全稳定。前南斯拉夫地区由于民族矛盾激化、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16.
美欧在"民主改造"中东的问题上愿景一致,但实际利益有别,导致博弈方略显现分歧,收效不同.尽管如此,双方仍坚持各自计划.由于中东地区形势复杂,各种矛盾交错,局势动荡不安,故美欧博弈将对地区形势造成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拉美国家经济延续了增长趋势,经济政策调整步步深入。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左翼化趋势继续发展。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社会问题,但社会改革仍任重道远。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为美拉关系带来变化,中拉关系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年中,拉美各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将对今后的地区形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刊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经济室主任吴国平、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和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盘点2005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现代化进程中的地区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墨西哥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墨西哥政府曾采取多项地区发展政策 ,以促进全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但是 ,总的来说 ,收效并不显著。 80年代后期以来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墨西哥出现了工业布局和就业人口分散化的趋势 ,地区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人们有关地区发展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政府的地区政策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89,(1)
1988年是国际形势显著改善的一年。从对抗转向对话,从紧张转到缓和,一些“热点”地区的政治解决取得了积极成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更加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和平与发展成为1988年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东南亚地区的形势也体现了这一趋势。由于东南亚各国国情不同,发展也不平衡。在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但是,1988年东南亚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仍是缓和、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后,南亚和中亚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地缘政治格局出现重组,大国关系重新调整,呈现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局面。美国对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初步胜利使南亚和中亚地区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得到改善,但阿富汗稳定和重建任重道远,地区总体形势可能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