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当前严打研究中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为什么要实行严打 ,严打的法律属性是什么 ?在我国学术界中 ,许多学者们对此有颇多微词 ,认为严打在刑事程序方面有欠妥之处。然而 ,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 ,严打却频频采用。当理论和现实不一致时 ,我们不能简单用理论去裁剪现实 ,而可以反思我们的理论是否出了问题。因而笔者在这里对严打研究中的误区进行反思。一、漠视严打的政治行动属性在对严打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有意或无意的将其研究限制在法学的范围内 ,将严打仅仅视为一种刑事政策。严打是一种刑事政策不错 ,但是如果将严打仅仅视为一种刑事政策就会步入误区。在严打活动中 ,…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刑法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科学的刑事政策观的确立。提起刑事政策,不可避免的都会想到我国的严打政策。然而最近很多的学者都对近些年来的严打的刑事政策产生了质疑,认为"严打"的成效不大,且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然而笔者以否定的态度对严打问题进行了思考,却发现问题的本质是刑事政策的失衡。本文以严打为出发点,具体描述了我国刑事政策失衡的表现,并分析了形势政策失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刑事政策失衡的相关办法,希望通过根治刑事政策失衡的问题,更好的实施严打这一本质正确的刑事政策,使得我国法治得以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3.
"严打"整治斗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喜臣 《法学论坛》2002,17(4):89-94
在“严打”整治斗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是探讨了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作用 ,指出我国刑事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刑事立法的指导、促进和对刑事司法的指导、方向和补缺上。二是分析了“严打”刑事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适用。开展“严打”活动的必要性在于 :一方面 ,是社会转型期严峻犯罪形势的要求 ,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预防犯罪的需要 ;另一方面 ,以我国刑事法律为依据 ,符合刑罚的目的 ,也是各国刑事司法实践的一种规律性做法。正确适用“严打”政策要做到 :前提和基础是依法 ,对象和时间要特定 ,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三是对“严打”政策进行了反思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会代表从产生“严打”的思想基础、社会转型期所需要的刑事政策和刑罚功能与犯罪控制角度 ,以及“严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对“严打”政策进行了反思。建议开展“严打”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做好“三个转变” ,建立科学的标准 ,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 ,积极开展司法改革 ,转变刑法观念。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央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严打”到宽严相济,这是我国刑事政策的一个重大调整。那么,到底如何看待“严打”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呢?对此,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5.
“严打”政策的回顾与科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严打”刑事政策及实践之理论评价 ,有“反对说”、“肯定说”和“反思说”之分。虽然不能否认“严打”政策本身由于其具体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从而导致人们对它的争论 ,但更重要的 ,是由于一些司法部门在贯彻这一政策的实际行动中 ,背离了刑事法治的原则及“严打”政策的初衷 ,造成了负面影响。“严打”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是一个政治性术语。因此 ,如何科学地对待“严打” ,实际上是如何使政治性的“严打”转化为法律上“严打”的问题 ,也就是应当把“严打”逐步纳入严格的法律规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严打"被解说为严厉打击,我们认为这是对"严打"政策的误解。本文从解读"严打"——法学与政治的联姻:工具论——"严打"正当性的根据;法律信仰——"严打"的另一种研究范式三个方面对"‘严打’与法律信仰"这一法律课题进行了文中独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的刑事政策起到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打击与控制犯罪而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针与策略体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只是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政策,而应是我国现行基本刑事政策。本文指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既要坚持严防严打的基本政策,又要注重"恩威并施",同时,惩治恐怖主义犯罪要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严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刑事政策是国家或执政党从宏观角度制定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抗制犯罪的战略决策。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轻缓型的刑事政策逐渐为“轻轻重重”的复合型刑事政策所取代,“严打”政策在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刑事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具体刑事政策,我国的“严打”政策应具有目的性、综合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严打"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是特殊时期社会综合治理的特殊手段。本文旨在通过揭示"严打"政策存在的现实性依据,通过对"严打"政策确立以及立法、司法体现的介绍,强化对"严打"政策的认知,辩证看待其与依法治国、刑法基本原则以及整体防治之间的依存关系,以期准确地为"严打"政策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严打”刑事政策是从1983年开始出现的。自此以后,我国在不同的时期又开展了多次有效的“严打”整治斗争,长期以来,人们对“严打”的从重从快政策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五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刑事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长生 《法学杂志》2005,26(5):19-2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严打”政策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严打”政策符合我国转型期的国情。但情况是不断地变化的,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严打”斗争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因而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调整观念,与时俱进,对刑事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在继续坚持依法从重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与严重经济犯罪的同时,还要加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并要逐步削减死刑,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2.
国际视野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际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实行轻轻重重的两极化刑事政策.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严"占主角、"宽"为配角的重刑结构下,作为对"严打"方针的反思而提出的,当前是一项刑事司法政策.其内涵虽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有差异,但对犯罪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精神与两极化刑事政策相符合.在"严"的重刑结构下,要发挥"宽"这个配角的作用,只能以司法努力,尽可能多地拓展"宽"的空间和份额.应以"量刑"(裁判)这个司法中心环节为基点,向"量刑"(裁判)的前、后两个阶段和领域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3.
何婧  荆长岭 《政法学刊》2008,25(1):50-53
我国司法机关在对"刑事和解"进行摸索并取得不少成功经验过程中,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也遭受着诸多质疑。我们认为刑事和解符合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功能,与我国"宽严相济"和"严打"等主要刑事政策也不相冲突,应作为一种新制度和新理念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作为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我国犯罪发展态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份指导刑事立法与司法的重要性文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宽猛相济"的合理成分,吸收了国外"两极化"刑事政策中的积极因素,它不是惩办与宽大政策的简单重复,而是我们党在深入反思二十多年"严打"政策后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对于检察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更新执法措施,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刑事政策有其特性和独到功能。虽与一般刑事政策有联系和交叉,但区别明显而不可相互替代。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施行以"严打"为基调的经济刑事政策,有其历史背景和绩效,但本身也存在结构缺失等问题,以致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故在对其回顾、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使命,并经对刑事历史发展趋向的透视与论证,认为在我国当前应以经济民主、经济效益和民权民生民富为导向,增强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等行为的和谐因素;在保持一定凌厉性的同时,扩大包容性和宽容性,改革刑制,建立一种"治罪救人"、"严而不苛"的特别治罪对策体系,以大力推进我国经济刑事政策改进、建设和出新,从而建立通往和谐社会的经济刑事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严打"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下位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严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所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其必须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一项法官量刑政策,而非侦查抑或其它政策。这是因为,从宽从严只应由法官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判定,在侦查或其它程序中不存在从宽从严的可能性。未成年人刑事政策要受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属于下位刑事政策,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旨,虽然其侧重于宽大这一方面,但惩办的一面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7.
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入手,通过对欧陆刑法学说史的研究以及对欧陆刑法学行为价值学说的辩证分析,正确阐释了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欧陆刑法学说史证明了刑事政策思想决定刑法理论的走向,而不同国家坚持的不同刑事政策立场决定了一个国家主流刑法理论的选择。同时,刑法理论对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具有重要影响力或反制作用,我国刑事政策从偏离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打"刑事政策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归与转变,正好验证了"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藩篱"。  相似文献   

18.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马克昌 《中国法学》2007,(4):117-12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它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说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并不否定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狄世深 《河北法学》2008,26(3):115-120
刑事政策概念是刑事政策研究的首要问题。刑事政策的实践古已有之,但刑事政策的概念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认为,"刑事政策"一词,开始使用于18世纪末的德国。在对国外学者、我国台湾学者以及我国内地学者诸多观点分别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认为,下一个世界通用而又简明的刑事政策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从刑事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我国(内地)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依据我国一定时期的犯罪态势及其成因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这是一个狭义上的刑事政策概念,它可以进一步被分成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若从刑事政策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为了能使其研究更为深入和有效,则应从广义上把握刑事政策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与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 《政法学刊》2007,24(4):13-15
宽严相济在当前仅仅是司法政策,不是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对"严打"的反思,是回归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贯彻该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