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替代西欧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俄国民粹主义实际上是关于建立村社(农业)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理论,它催生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随着两次"到民间去"运动的失败,特别是在1879年民意党成立前后,俄国民意党人的政治斗争方式走上极端个人恐怖和暗杀的道路。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到19世纪末民粹主义在俄国已成强弩之末。而与此同时,以《万国公报》《西国近事汇编》为载体传入中国的有关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的消息,其实指向的应是俄国民意党,但却被误译为"虚无党"或"虚无主义"。因此,通过这一渠道传入中国的俄国社会主义思潮,实际上就是民粹主义,并对后来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各政治派别就资本主义在俄国能不能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争论不休,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为回答俄国的资本主义命运之问,列宁同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完美论"、党内"经济派"的"机会主义"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路径,一是有的放矢地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内容、实质及症结;二是在分析与批判中建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一方面是基于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本质的客观了解与认识,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另一方面是在分析批判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的谱系、流变及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自由主义是指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理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流派在提出和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时,在理论思维方面提供了某些有启发性的东西,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但其实质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是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根本利益服务的.它的传播,给世界经济政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拓宽了、传播阵地扩大了、传播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和广泛传播。为何说五四运动是比较系统传播原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李大钊、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理性的思考和艰苦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争鸣与辩论中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又是如何结合的?怎么理解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6.
垄断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希法亭和列宁的贡献开创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概念,但是这个领域的工作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停滞了。更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满足于停留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于19世纪的市场条件所确立的情况,无意于依据与垄断阶段相联系的新发展来扩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在19世纪俄国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促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在俄国漫长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动员的过程中,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的艰难过渡.列宁主义从俄国文化传统中汲取了优秀的成分,同时又结合了19世纪最先进的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它是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它为陷入窘困中的俄国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由于"普世价值"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影响,一些人对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倡导所谓"客观化".但是对于社会影响深远而广泛、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思潮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问题,其次还应注意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探讨社会思潮的流变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最后落脚点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版图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1世纪以来,马克思在意大利“重新回归”。21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文本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研究,二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问题,三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四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转向。不过,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复兴”的表象之下,仍然隐藏着许多问题,尤其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断裂的深层困境。因而,需要从理论上正视影响其发展空间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在俄国传播和付诸实践的道路十分曲折。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早期的自由主义萌芽,19世纪出现一些现代自由主义主张。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自由主义思潮在俄罗斯泛起,一度成为主流思潮,影响着俄罗斯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苏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就一直纠结于理想中的先进与现实中的落后这一矛盾之中。为了解决发展的难题,布尔什维克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苏俄的现实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用这些目标作为判定社会发展先进与否的标准,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苏联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既与俄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有关又与苏俄当时的客观环境有联系,既存在主观上的推动因素又是当时客观上的需要。但是,苏联模式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而正是这种反差淹没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对德国民族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世纪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德国民族和西欧国家的差异和冲突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既批评了德国的狭隘民族主义、基督教以及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德国小资产阶级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强调了德国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对哲学理论思维的爱好、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等。它们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当代全球化趋势以及人类文明演变的模式等提供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末以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作出了多种理论反应。本文考察了后现代取向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法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等五大流派和思潮关于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演变的阐述,指出其区别于70年代末以前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经历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转向,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倡导反阶级政治的、激进的多元民主战略。  相似文献   

14.
本书考察康德和马克思两方面内容,这两部分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并且自始至终相互影响着,整个课题———我称之为跨越性批判———形成了一个空间,使伦理学与政治经济学两个领域相互渗透。试从马克思看康德,从康德看马克思,并恢复对于两者进行批评的意义,这种批评源于仔细审视,一种细致的自我审视。怀着对这两位的敬意,19世纪晚期以来,已经有许多思想家把康德和马克思联系起来,他们努力捕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缺失的主体性、伦理性契机。康德绝不仅仅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对他来说,道德是唤醒自因而非善恶的问题,这便要…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苏联形成并确立的斯大林模式 ,既是一种高度集权、政治驱动的“赶超型”发展模式 ,又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政治意识形态 ,同时还是一种强调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对抗的外交体制。新中国自毛泽东宣布“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与斯大林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始 ,斯大林模式对中苏两国关系的演进有着主导性影响。文章从斯大林模式角度 ,分析中苏两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上、政治意识形态上、对外———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一致与歧异 ,进而如何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实的一种折射,国际政治研究也有不少新的课题与新的困惑。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无疑是国际关系最新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自然也是国际学术共同体里面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从本期起,本刊以"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的发展"为题设置专栏,由编辑部特约记者以访谈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就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现状与前景进行归纳、梳理和展望,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整体画面和最新动向,促进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内部沟通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21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何?后冷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就上述议题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撰写专著《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17.
批评理论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美刊《批评探索》召开研讨会,探讨批评理论在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社会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我们选编了部分与会论文,以飨读者。米勒的文章探讨了《批评探索》杂志和作为一种广义的知识分子实践的批评探索在当代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詹姆逊的文章阐述了他关于批评理论发展存在4个阶段的看法。劳拉蒂斯的文章认为批评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没有办法为其划定未来框架。汉森的文章《没有毕加索的鲍威尔》则给我们具体演绎了批评在当代社会中可以具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民主主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传播广、政治影响大的全球性政治社会思潮之一,其理论探索和社会党的执政实践推动早期的"野蛮资本主义"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也推动了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但是,社会民主主义在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并与科学社会主义一步步拉大距离,出现了一系列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理论史的视角看,西方的欧盟政治研究的重心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从美国转向西欧,核心议题也从解释一体化,转为分析欧盟的治理特征,最后进入建构欧盟的阶段;在中国,欧盟政治研究从初期的对欧洲一体化的一般性追踪,演进至通过引介西方的欧盟政治理论以实现社会科学化,最后进入实用主义导向的全面深入研究阶段。欧洲学界对欧洲政治一体化自身的理论化解读是通过与美国学术界不断沟通而逐渐发展成熟,最终成为主流的欧盟政治理论框架。参考欧洲的经验,中国的欧盟政治研究目前的前进路径也是正确的,但在目前的阶段,欧盟政治理论建树仍难称有足够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近30年来日趋兴盛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