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受习仲勋省长的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有关我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制定特区条例的一些问题。去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决议,在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市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并原则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草案)》。现将条例草案的修改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去年12月提交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通过的那个条例草稿,是经过十一次修改的稿子,后来根据代表们所提意见作了修改,即第十二稿。现在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是最近向谷牧副总理和国务院工作组汇报后讨论修改过的第十三稿。有关深圳、  相似文献   

2.
26年前,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极富远见、满怀期望地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25年前,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从此走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踏上了中央寄予的追赶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伟大征程。在海南建省办特区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有关活动后视察海南,与大家一起重温小平同志的夙愿和嘱托,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参加了《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第二天,该报在一版突出位置,刊发了《给吴南生同志的致敬函》。年届九秩的吴南生,是深圳成立特区后的第一任市委书记。一家党报,在自己的报纸上刊发文章,回忆一位市委书记对报纸的重视、关怀、支持,是否第一家,我不能确定,即使有,也为数不多。八百来字的致敬函,言简意赅,回忆过往,饱含深情;憧憬未来,信心百倍。但话说回来,尽管致敬函写到吴南生等市里老领导在报纸初创时期给予的财力、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10,(10):1-1
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为经济特区,而且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对特区今后发展提出的五点更高的要求,内涵深刻,立意深远,  相似文献   

6.
林树森同志简历林树森同志,男,汉族,1946年12月出生,广东汕头人,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程师。1965年9月至1970年8月,在广东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工民建专业学习;1970年8月至1976年4月,先后任广东省和平县纤维厂技术员,县工业局干部、县工交办干部、县计委干部;1976年4月至1980年9月,任广东省和平县化肥生产办公室副主任;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任广东省和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7月至1983年10月,任广东省惠州市(县级)副市长;1983年10月至1984年8月,任广东省惠阳地区经委副主任;1984年8月至1988年6月,任广东省惠阳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1988年6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是深圳特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同志先后来特区视察。小平同志提了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提出了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指出:“我们建立特  相似文献   

8.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都市,深圳今天是如此骄傲地屹立在世人面前!在赞叹这个经济特区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忘不了当年勇敢的拓荒者们付出的心血和艰辛。8月2日,记者寻访到了已经离开深圳多年,现安居在广州的原广东省委书记兼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任市委书记和市长吴南生同志。这位老领导曾经主持操作了特区筹办的全过程。看不出吴老已年近80高龄,岁月沧桑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太深的痕迹。这位深圳经济特区事业的奠基人思想解放,记者早有所闻。在访谈中,他昔日敢想、敢干、敢闯的风采犹在眼前。话题是从吴老手上两份从未公开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07,(5):44-44
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作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决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要在海南岛开辟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试验区,为全国提供新的改革开放示范,并通过建省办经济特区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因此,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海南省委肩负着改革开放试验和开创大特区事业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经济特区是特殊历史时期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区政策优势的"特"将逐步淡化乃至消失,特区立法权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显然,这是对经济特区的一种狭隘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庆祝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求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显然,经济特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使命被党和国家寄予了更大厚望,  相似文献   

11.
记者:小平同志第一次到深圳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李灏:小平视察南方主要是到深圳,因为这里是他改革的实验田。小平同志两次在关键时刻来到深圳。第一次到深圳是1984年。那时深圳特区刚创办四五年,各项工作还没有头绪,内外对办特区有很多不同意见和争论,  相似文献   

12.
略谈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功绩刘琳一、从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看深圳经济特区第一,特区是改革的试验场。我国的改革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过渡和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非常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大特区精神是海南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弘扬大特区精神,加快海南改革发展,是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圳,当年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靠的正是包含改革开放创新特质的特区精神。在临近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关键时期,重新认识、弘扬大特区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这明确了中央对海南经济特区的新要求和新形势下肩负的新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抢抓机遇,努力推动海南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结合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在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特区的使命在开放,  相似文献   

15.
郭宣 《协商论坛》2011,(9):46-49
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关键词:对外开放 事件回溯:1979年,中央决定在毗邻港澳台的深圳、珠海、厦门和侨乡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后改称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政府划出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享有特殊对外经济管理权的特定区域。特区内,  相似文献   

16.
包亚宁 《新东方》2007,(12):20-2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央赋予特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国人民对特区的热切期盼。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如何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做出明确的回答。大自然眷顾海南,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中央支持海南,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多方面的帮助。在海南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海南建省办特区近20年的艰苦奋斗,海南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当我们在总结成绩的时候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我省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特别是今年我们国家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省要纪念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特区精神,用发展的眼光、时代的新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实践,已经结出许多硕果。经济特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其中之一,而深圳特区又最具异采。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渔村,如今成了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其发展速度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实践证明,兴办特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决策,深圳不愧为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12,(5):38-39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已经召开过五次省党代会,每一次的省党代会都对海南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召开时间:1988年9月1日至4日报告题目:《放胆发展生产力,开创海南特区建设的新局面》召开背景: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此决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要将海南岛开辟成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试验区,为全国提供新的改革开放示范,并通过建省办经济特区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为了实现开创大特区事业中共海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20)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广东省委向中央提出了发挥广东优势,实行特殊政策,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设想。试办经济特区成为"先走一步"总思路中的关键一招。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决定,同意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习仲勋和中共广东省委一班人深入基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半年来谋划广东新发展的实践,深深感到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认为要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此,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习仲勋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向中央提出了"要权"进而"先走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