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牵动着两亿多亲属和全国五分之一的家庭。近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与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取得显著进展与成效。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是全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课题,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环境,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走进社区”专栏,介绍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经验,探讨方法,推出典型,畅谈体会。欢迎各地残联组织、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朋友来稿。 前不久。中国残联确定了60个“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常州市的钟楼区和天宁区都在其中。我们特刊出钟楼区区长沈瑞卿的文章《残疾人工作进社区》和本刊记者采访天宁区后写出的报道《温情》。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是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也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甘肃省扶助残疾人规定》等法律法规,市政府制定《张掖市扶助残疾人规定》,对扶助残疾人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不关心残疾人的人是没有爱心的人;不关注残疾人事业的领导不算是称职的领导”。这是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阿不都卡德尔·乃斯尔丁经常讲的一句话。它真切地表述了阿副主席对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的特别关注。作为自治区副主席,阿不都卡德尔·乃斯尔丁工作繁忙,可谓日理万机,但是,全区54万各族残疾同胞却时时牵动着阿副主席的心。他对这一特殊群体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的本质意思,是研究、部署、实施这项事业的时候,从实际出发,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出发,从残疾人的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生搬硬套。只有坚持这样做,最终才有特色可言。 “平等·参与·共享”的宗旨各国都一样。特色不在这里,而在如何实施、如何与各国的实际结合上。“特色”只“长”在从实际出发,与实际结合的那个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08,(3):29-29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8.
一枝一叶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同时为了让残疾人了解和熟悉掌握有关残疾人保护政策,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感受生活的美好,最近河南省安阳县残联编印了《残疾人实用手册》发放给全县残疾人。 《残疾人实用手册》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有关规定,民政部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草案)》。这个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提请审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09,(6):18-18
5月17日是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关系到千万残疾人的命运,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修订完善。特教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特教学校由20年前的580所发展到今天的1640所;接受教育的残疾人数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残疾人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机会,残疾人才能谋生存、求发展,才能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按比例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特别是《残疾人就业条例》出台以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越来越多的单位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就业工作,本刊特推出"就业服务"板块,旨在打造一个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信息平台。我们相信,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及广大残疾职工都有很多的故事要讲。期待你们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09,(6):16-16
对特殊教育的体会首先,接受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基本条件。教育机会的平等是残疾人全面实现平等的起点,教育机会平等了,残疾人才可能有平等的条件来融入社会,才有可能共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不让残疾人接受教育,就如同参加比赛,所有人都起跑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07,(4):9-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488号国务院令,公布《残疾人就业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条例》的有关内容和精神,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接受了中国政府网的采访。问: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情况如何?答:残疾人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6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邓朴方庄严宣布“:五年内让全国贫困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爱心永恒·启明行动’正式启动。”5月19日,中国残联分管康复工作的领导带领康复部及康复工作直属单位的负责人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商讨募集资金支持康复项目,造福更多的残疾人。基金会领导提出,今后募集的资金将较多投入到“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项目中。“爱心永恒·启明行动”正是这种设想实施的第一步。如果我们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抽样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促进我市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前夕,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在《求是》杂志2009年第15期上撰文——蓬勃发展的中国残疾人事业。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举措,帮助和促进残疾人不断改善状况,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我国残疾人事业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发展成为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精心描绘了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里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指出: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康复、就学和就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最近,为使残疾人事业与国家  相似文献   

18.
问:有一种说法,说残联是代表残疾人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我对此颇感迷茫,您怎么看呢?答:残联的宗旨是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充分参与·共享”,这是非常现实、非常具体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依靠政府、动员社会一项一项开展起来,比如各样康  相似文献   

19.
六年前,《残疾人保障法》颁布正值新年前夕,很多残疾朋友见面道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终于有了法了,觉得这个新年过得特别高兴。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带给残疾人的不仅是一时的喜悦,也带给他们平等、参与、共享的尊严和权利;历经曲折、于改革开放年代方兴的残疾人事业,由此步入法制轨道,得以依法管理、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也有了衍生、发展、渐成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是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本刊特编发共青团福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青年观·凝聚力·实效性》一文,以期对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党的领导,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