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每年的4月12日至4月17日,是我国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届时人们用纯净的清水互相泼洒,表达祝福之意,街头巷尾,到处一片纷彩晶莹,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壮观的场面盛况空前.泼水节,一般为3至4天.第一天,傣语称之为“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称之为“恼日(空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4月12日至4月17日 ,是我国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届时人们用纯净的清水互相泼洒 ,表达祝福之意 ,街头巷尾 ,到处一片纷彩晶莹 ,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 ,壮观的场面盛况空前。泼水节 ,一般为3至4天。第一天 ,傣语称之为“麦日” ,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 ,傣语称之为“恼日 (空日 )”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 ,挑着清水 ,先到佛寺浴佛 ,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 ,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 ,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  相似文献   

3.
缅甸的泼水节,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中国的春节。它没有具体的规定日期。泼水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此时,在缅甸,正处全年最燥热的季节。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四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涤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番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头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进攻,也不会受责骂。人们被泼得愈多,就愈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每逢泼水节,无论城乡,人人都穿上盛装,尽情泼水嬉戏。街上,搭着彩棚,露天舞台演出优美的歌舞。青年们竞相乘坐饰成孔雀、天鹅或宫殿的花车,载歌载舞,并表演幽默的快板逗引人们哄笑。重要路口都有泼水站。几十名少女,穿着鲜艳服装,手持水龙管,站在路边向行人喷  相似文献   

4.
泼水节     
窝窝 《新青年》2016,(4):60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  相似文献   

5.
今年公历4月13、14、15日这三天,是老挝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也是家喻户晓的“泼水节”。由于老挝历上,泼水节是在五月,因此,老挝人民又把泼水节叫做“五月节”。老挝民间传统的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除泼水节外,都规定在老历相对固定的日子上。但是泼水节却以阳历三百六十五天一周年的形式,相对固定地规定在公历的4月13、14、15日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正傣家人称节日为"摆",称过节为"毫摆"。傣族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和岩林1959年参加国庆10周年全国文艺会演时表演的双人舞《赶摆路上》,使全国观众对"赶摆"有了一定的了解。"赶摆"是汉、傣语混用词,"赶"为汉语,摆"为傣语,连起来意为过节。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云南芒市聚居着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傈等少数民族。他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为芒市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作诗赞咏:"小楼座座树垂枝,傣女倚门绣锦  相似文献   

8.
1980年4月21日至2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了第八届西班牙语语言研究院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西班牙、菲律宾和拉丁美洲讲西班牙语国家十九个语言研究院的八十名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有:维护西班牙语的统一性和纯洁性;西班牙语的语音、词法、句法、正字法和词汇学;语言研究工作;西班牙语的教学和推  相似文献   

9.
3月23日,越南外长阮孟琴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从历史上看,长沙(南沙)群岛是在越南主权的控制之下。然而,时下中国等国已主张对长沙群岛拥有主权,因而难于早日解决。” 4月12日至14日,中国广西对外经济贸易部桂林联络处、广西桂林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以及越南商务部和越南谅山省政府共同在桂林主办“93”中越商品交易会。 4月19日,越共中央委员邓春埼教授率领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研究院代表团访问中国。在访问期间,该团与中国各有关部门进行了会谈,双方互相通报了各自国家近段时间的理论活动情况,互相交流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路线以及两国改革事业的理论问题等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了该团。  相似文献   

10.
访泰随笔     
去年岁末,广西社会科学院从事东南亚、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部分学者应泰国西北大学的邀请,前往泰国清迈市参加“从广西到云南至兰那:壮、傣、泰民族的文化姻缘”国际民族研讨会,会议于1993年12月8日—11日召开。前去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云南社会科学院的5位学者以及来自泰国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共100多人。会上,与会学者就壮、傣、泰族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不少学者认为,从壮、傣、泰民族语言生活基本词汇的相同,民居民房建筑结构的相似以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某些相类似的情况,可以看出壮、傣、泰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姻缘。泰国学者西萨加拉·温勒立坡敦和巴妮·翁贴著的《壮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