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索重塑公共行政公共性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官僚制理论征服了公共行政实践,公共性的缺失引起了行政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其作出了严厉的批评,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建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方案。其实,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回归不是一个简单地要求公共行政重新获得公共性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对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作出重新定位的问题。从理论来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学研究的技术中心主义路线,让从属于公共性的价值统领行政管理技术。就行政实践而言,公共性的回归则意味着政府目标的重构,即从政府本位主义转向以社会为中心。也就是说,公共性的回归是治理模式的重构,是朝着建构新型民主治理模式的方向政府改革运动。对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回归而言,无论是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论畅想还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努力都是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对公共性的共同追求中,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行政“公共性危机”的问题,从而建立起拥有实质公共性的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学理应将"公共性"作为学科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然而,由于受到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主流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在工具理性的导向下陷入了技术路线和管理主义的追求之中。在后工业化的背景下,行政学的研究必须深入发掘公共性概念的价值内涵,并在公共性内涵的张扬中去确立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行政模式建构,实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重构,以求使这门学科能够承载起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重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旨趣和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别于私人部门管理,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体论属性。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使得公共行政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责任性问题。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责任性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核心旨趣。与责任性一体两面的避责研究是目前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避责研究文献的述评,本文探讨未来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从避责问题研究出发,发展行动研究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本身正浩浩荡荡地向公共社会挺进,行政管理研究突破了现实行政管理的视野和境界,从传统行政管理研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新的涉及心理和心态管理领域。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的实质是人们对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良好的公共行政心理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是行政组织管理之魂,也是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本身正浩浩荡荡地向公共社会挺进,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包括公共行政个体心理、公共行政群体心理公共行政组织心理等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社会心理、实践活动、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公共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行政理论、行政行为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本身正浩浩荡荡地向公共社会挺进,行政管理研究突破了现实行政管理的视野和境界,从传统行政管理研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新的涉及心理和心态的管理领域,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的实质是人们对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公共行政心理包括公共行政个体心理、公共行政群体心理公共行政组织心理等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心理受教育发展水平、整个社会心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公共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行政理论、行政行为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库恩的范式及范式转变概念对公共行政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更是如此.有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是一种新的范式,在公共行政领域内实现了范式的转变.当然,也有学者否认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范式.更有学者认为将范式概念运用于公共行政会产生很多问题.由此可见,对于范式概念运用于公共行政领域,学界是存在争议的.因此,本文试图将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引入对公共行政领域的分析,尝试找出公共行政研究纲领的"硬核"和"保护带".并且认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属于同一个研究纲领,两者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心理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行政心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正迅猛地向公共社会挺进,无论是人们心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明显地具有、体现和表现了公共性.公共行政心理的实质是人们对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良好的公共行政心理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是行政组织管理之魂,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在西方国家开始成为流行术语,它与传统公共行政成为同一研究领域中两个难以区分的概念。本文试图从思想发展的历史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作为独特的研究领域,公共行政的界定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存在着范式论争、分离与危机,只有整合公共行政的主流范式与非主流思想,把公共行政的制度性定义、宪政主义定义、规范性定义及组织性定义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公共行政框架的丰富性。公共管理作为一整套旨在提高效率的经济理论的产物,其价值取向的偏狭性和"公共性丧失"的危险性使它不能脱离公共行政的根基而存在。促进二者的融合是思想史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共行政是依据理性的原则建构起来的,理性主义也是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主导思潮。在20世纪,许多公共行政学者一直存有背离理性的冲动,并在非理性主义的方向上付出了许多努力,使背离理性构成了公共行政学演进的一条隐匿线索。在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反复交锋中,理性主义不断受到冲击,行政理性的概念也越来越呈现出了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引入,学者们背离理性的努力进入了对公共行政进行非理性建构的阶段,并提出了关怀型政府等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11.
范式的形成是行政学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转换是行政学演进的坐标。行政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范式转换,是行政学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学范式转换抑或演进进行了研究,但是理论演绎的多,经验研究的少。通过210本行政学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对传统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进行比较,以及对行政学的范式转换抑或演进进行经验检验,发现从传统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虽然在内容安排上有差异,但只是在相同的"管理主义"价值观取向下进行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行政学范式没有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重视与研究逐渐升温。中国学界从对公共外交的界定、理论范式等方面对公共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对中国拓展公共外交的意义、中国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升和拓展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进行了研究。归纳和总结中国学界对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找出学界研究现状的不足,推动对公共外交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的流变、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内涵及其特征、中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模式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该文系这一讨论的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早已揭明秦汉之际郡县制国家治理者由文法吏转变为士大夫的事实,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角度研究这两类政治主体的品质与行动逻辑,发现秦汉之际的文法吏是典型的韦伯式官僚,士大夫则融官僚、政治家,教化者角色于一体,是“领导性治理者”,其行动逻辑完全不同于官僚;当代中国的“干部”与士大夫群体有构成上的传承性,又有更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因此,以官僚制理论研究中国传统和当代政治是不恰当的,中国政治学和行政学应建立深入研究士大夫—干部的学术分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国内外学者都对这场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政府角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任何政府改革都与价值观念的变革相联系。这种价值观念的变革对于整个行政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当代政府改革的应然价值取向主要包括:政府应是促进者、政府应以结果导向、政府应以公民为本、政府应以分权导向、政府应有现代行政精神。这些价值取向对于中国的政府改革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0年来中国行政学反思工作成果的梳理和评估表明,在行政学中国化、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及行政学研究目标等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令人困惑之处.就行政学中国化而言,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大问题”应为何物?就行政学研究方法而言,如何构建属于行政学自己的研究方法?就行政学研究目标而言,行政学需要排斥对策研究吗?这些困惑的提出和澄清,可能...  相似文献   

17.
国内行政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国内学术界尚无定论 ,学者们一般是从行政伦理或是行政道德的界定出发 ,对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作出探讨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国内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大家普遍认同致力于行政伦理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 ;关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归 ,学者们一般都认为是行政伦理选择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同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一样源远流长。其中浸透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理念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中国行政法是生长于中国的行政法,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有待于了解国情的中国人的努力。只有当我们超越了机械的法律移植阶段,构建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律体系,才能在与世界的交流中挺直腰杆。只有把握传统文化之根,才能开辟未来可行之路。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寻求行政法的可行之路,是行政法学者应当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