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审讯中经常会遇到无辜者看似有罪或有罪者伪装无辜的情况,真假难辨。比起人们有意识作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审讯中注意观察犯罪嫌疑人的面部微表情,能了解犯罪嫌疑人真实的感受和动机,从而有利于辨别其供述的真伪,使审讯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审讯中,有罪者虚假否认指控可以说是一种常态表现,无辜者做出虚假有罪供述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学界对后者所指称的虚假供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界定、分类、成因、识别等基础理论层面上,对虚假供述可控与否以及可控程度的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虚假供述的可控性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探索虚假供述可控性的评价标准,以期对虚假供述的预防与控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多而深刻.讯问中的无声语言是侦查员通过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姿态向犯罪嫌疑人传递信息的媒介,它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威慑力,可以为审讯赢得时间和战机,在提高审讯效率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价值冲突中实现和提高审讯的有效性是讯问的永恒主题。诉讼规则的变迁使审讯有效性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讯问中存在的虚假有罪供述则使审讯有效性问题更加凸显。为此,审讯人员应纠正对审讯有效性认识的偏差,树立新的审讯理念,强化对无辜者的识别,积极探寻提高审讯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审讯气氛是指在审讯活动中占优势地位的,能被审讯活动双方强烈感觉到的,特殊的精神体验和情绪状态。这种特殊性是由于审讯人员、审讯环境和被审讯人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人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个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如,有些事物使人快乐,有些事物使人悲伤等等。情绪有很多种,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品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人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个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如,有些事物使人快乐,有些事物使人悲伤等等。情绪有很多种,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品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孔是一个汇聚着诸多个人信息的指示器,其在欺骗识别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由面部特征而产生的对性格特征、情绪状态、面孔吸引力以及可信任程度的评价.本文主要从面孔长相、眼部特征和面部表情等三个方面对欺骗识别中的面部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面部长相对欺骗识别者的影响、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个体差异和面部表情识别的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语言沟通了人们的思想,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了解相互间的情感。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可以表达爱的感情。但在实际生活中,语言是绝对不够用的。除了语言之外,人们更经常地用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感情表达=7%的修词+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当你伤心时,嘴角下垂,别人就可以通过你的面部表情感受到你的伤心。那么为什么一个人特定的面部表情能被另一个人精确地感知到呢?表情是习得的还是天生的呢?心理学家曾对表情的跨文化性进行研究。他们用一些典型的面部表情的照片给各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春运期间,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了大批旅客滞留的公共危机事件.滞留旅客较为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焦虑、愤怒和抑郁等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干预过程中要注重于问题的应对和情绪的应对.  相似文献   

11.
变造信用卡的行为要么不定罪,要么按“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定罪,而不能一概将变造行为全归于伪造行为;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主体不仅限于持卡人;盗划信用卡、使用非法复制的他人信用卡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上的"沉锚"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惯性或者思维定势陷入.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如果办案人员先入为主地认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那么,有罪推定的思想会渗透到办案人员的具体行动中,不但会妨碍被追诉人合法权利的实现,更糟糕的是,有可能因此而错误认定事实和证据,甚至冤枉无辜.因此,从有罪推定与沉锚效应角度研究与检视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的有罪推定现象,有利于我们正视有罪推定观念的危害性,进而尽快加以消除,最终在刑事诉讼中树立无罪推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经传唤到案可以成立自首。投案对象可以包括被害人,但要求具有接受审判的意愿。亲友送首时,可以不要求行为人具有投案自愿性。供述同种罪行可以成立特别自首。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构成自首。  相似文献   

14.
存疑不起诉是“疑罪从无”与“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 ;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逻辑上 ,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批捕而又最终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案件中的被不起诉人 ,都应当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公、检、法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顽症 ,“有罪推定”的观念的根深蒂固是产生执法弊端的症结所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对于抑制执法弊端 ,保证司法公正和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村官是指在村委会、村党支部、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村基层组织中具有组织、管理、领导职权的工作人员。村官利用职务的便利,以明显低价处理村集体财产,从中收受贿赂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将村集体财产以明显低价处理给自己或自己的直系亲属的,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差额作为侵占数额。应修订现行刑法,增设第166条之一,将村官以明显低价处理村集体财产给亲友,没从中收受贿赂或没证据证实收受贿赂的,设置为犯罪,依照第166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7.
质疑“命案必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命案必破"为目标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破案率,但却在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违背了客观实际,曲解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本来含义.如果用以指导侦查实践,极有可能导致有罪推定,侵犯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性权利和人身权利,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侦结报告存在着重有罪轻无罪、重综述轻论证、重实体轻程序以及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侦结报告应在实体方面加强对有罪事实、无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事实的关注和程序方面对强制措施、告知义务以及赃款赃物情况的进一步充实以及通过对侦结报告的科学设计,促进侦查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紧急避险仅理解为对无辜第三人合法利益的损害,那么对危险来源于无责任能力人、而避险人又无法躲避只能对其打击时的情形,传统观点无法给予正当化评价。我们不应该把紧急避险保护与损害的合法利益仅局限于大小比较,也应关注等值利益互换存在的合理性。尽管紧急避险作为一种正当化事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权利,否则将可能置无辜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于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20.
个体型恐怖犯罪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型犯罪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犯罪主体多为农村和城市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边缘人,犯罪成本极低但危害后果极大,具有强烈的恐怖性,犯罪目的在于借滥杀无辜以引起社会关注的方式表达诉求。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畅通公民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消除公务化暴力、降低公民维权成本和增设终身监禁刑等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