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不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的“买卖”,从流通领域看,都受商品价值规律支配。两种劳动力商品,都有着商品一般的共同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在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中,由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和资本主义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劳动力市场之后,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应当说有了定论。然而,至今未形成全社会共识,有些人还存在疑虑和异议。因此,对涉及劳动力商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一“抓住事物的根本”①的研究,以澄清模糊观点,统一思想认识,对于积极主动地发展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商品的客观必然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采取何种形式,进一步说,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同物质产品进入消费时是…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理由是:1、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成立。①我们的劳动者是自由的,而且这是一种崭新的自由;②马克思所讲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个条件实际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分离关系,这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2、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否商品,从理论上把这一问题讨论清楚,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商品,而且应当是商品。我们先从马克思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获得人身自由与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十分正确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机械地、简单地囿于这一观点,就不那么正确了。对于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这个条件,不管社会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必须的;如果人身不自由,劳动者怎么能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以平等商品所有者的资格”去与货币所有者发生关系呢?这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具备了的。劳动者不仅真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不但有自由,而且还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力本质上不是商品,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并不能否定它的商品交换形式。因为企业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要计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盈利。这种商品交换形式的实质并不是买卖劳动力,而是劳动者得以进入生产过程实现其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途径,因此,必须开拓和建立有计划的劳动力市场。出现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其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必要。但是,要开放劳动力市场必然涉及到劳动力的商品性质、现将报刊上对此类问题的争论情况简述如下:一、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第一种观点: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大致有三个理由:第一,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属于个人所有,正由于劳动力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而生产资料属于社会所有,在这种不同所有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换关系或交换形式。第二,劳动力成为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封闭式的经济中,制度也是封闭的,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由于劳动者由国家直接分配,造成对国家的依赖,形成严格的从属关系,怎么谈得上劳动力成为商品呢?所以,在高度集中的封闭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从理论逻辑上讲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又及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自由的人,即不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仅消费品是商品,生产资料也进入商品领域。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目前理论界正在争论。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儿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珏 《前线》1993,(10)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节资源配置,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体制。我们已经肯定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就必然涉及到劳动力资源性质这一敏感问题,因为经济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从逻辑上说,只要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那么,无论物质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应成为商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其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但困难在于,如果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那么如何解释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如果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那么又怎能谈得上资源的市场配置?这是一个有待说明而又必须阐明的两难问题。我们知道,无论在任何社会里,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物质要素和人力要素两者结合的结果。其中人力要素是首要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是“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换,毫无疑问,劳动力是商品。但是,很多人不以为然。最近,国务院研究室招集首都部分知名经济学家座谈,有人发言:“目前,我国广大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都很低,报刊舆论不宜老宣传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主人翁,主人翁可以出卖自已的劳动力,这怎么解释得通呢?”“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之一,应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11.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工人一无所有。工人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劳动者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只有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判断国企职工是不是国家的主人,要看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是不是真正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从理论上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个人拥有对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权,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的。这种整体拥有的存在形式和个人拥有的可操作形式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也才能让劳动者个人真正感受到、体验到他就是整体主人翁的一分子。只承认劳动者整体的占有形式,而否认劳动者个人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即个人拥有的可操作形式,这是典型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劳动力市场概念,这是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实际肯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对加快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加速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有些人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不很理解。这些不理解的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还能是主人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丝毫不会削弱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劳动者是主人。劳动力成为商品后,劳动力商品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的,其实现过程表现为,劳动者依据自已所具备劳动能力、技术专长、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业,企业则依据其用工要求择优录用劳动力,即通过双向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不应从已有的现成结论出发,而应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看它是否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经济条件。诚然,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不再是商品了,这是与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特征相联系的。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还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劳动力的个人所有,社会主义经济总体上还是商品经济,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劳务市场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的新事物,它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放劳务市场有利于用工需求双方相互选择,加快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速度。劳务市场在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现实结合中起着桥梁作用。建立劳务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未进入市场之前,只是潜在的劳动力,进入市场后,方能  相似文献   

16.
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不再是“资本”,不可能再成为剥削的手段。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解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铲除了给社会生产力造成周期性破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问题综述舒亚清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一直是个敏感问题,过去理论界对此讳莫如深,近来讨论渐趋活跃,主要有三种观点。1、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传统理论和实践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  相似文献   

18.
前些村候.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展开了热烈讨论。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观点:(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具有双重性。这种争论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它是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某些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出现之后重新提出的理论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必须把握我国处于社  相似文献   

19.
浅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徐燕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这无疑给经济...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它虽然产生于私有制社会,但是不能说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就等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运行的模式,不管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都离不开市场经济这一运行形态。因此,市场经济本身并没有什么姓“资”或姓“社”的问题,既可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行,也可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并不因为不同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而失去所具有的最一般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单地说,就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既有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