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们日常思维和言语表达中,权力修辞占据主导地位。权力场成了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这既不符合法治的原则要求,也难以成就管理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方式。从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的角度看,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是展开法治建设的思想条件。权力修辞与政法思维相匹配,重点维护的是管理秩序;法律话语与法治思维相适应,要限制权力,捍卫权利,是与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法治意识形态,维护的是法律秩序。法律话语与权力修辞的冲突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从西方法治的经验和中国法治建设的需求看,法律话语能否平衡权力修辞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基本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还是取得了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结合中国法治发展历史,特别是60年来的法治建设实践,笔者认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并不断发展民本思想、重视法律的经济社会职能、重法治的本土资源、坚持司法公正、借鉴西方法治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坚持法制现代化、摒弃人治思想残余这八条基本经验,方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9,(1):92-98
法官在国家法治建设中承担更多责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法官的思维关系到司法案件能否公正裁决,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下,重视法治思维、尊重法律规律是法官思维培养的必然趋势。法官的思维选择包含合法性与正当性,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既要重视法律效果,又要兼顾社会效果。在现实背景下,法官应当克服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增强对于法律的规范、逻辑的遵守。  相似文献   

4.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将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德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思想。治国既需要强制,又需要协调;既要加强法律建设,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科学理解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做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西方社会在法律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历史落差。西方社会具有较清晰的法治线索,法治思想、立法活动、司法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启蒙和发展均早于中国,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现代法治体系。中国法治思想数千年来一直纠缠于礼与法的斗争之中,立法粗疏,诉讼过程专横,使现代法治的形成具有诸多先天不足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国情特徵,不可类比西方,更不可模仿或全盘照搬英美,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建设,将推进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的研究。法治文化是指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法治文化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前者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等,后者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法治文化就是法律的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一般来说,观念支配行为,思想决定行动,而良好的制度和规范又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系。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制度性文化建设与观念性文化建设的结合和互动。法治文化建设既应该高度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对公民观念的塑造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强调与重视法治社会之建设,但其仍处于制度积累与转轨时期,同时其法治文化基础极度薄弱,表现之一即法律意识的匮乏。法律意识的型塑面临传统法律文化观念、思想、教育等因素的障碍。为此,通过道德意识重塑、市民社会生成、法治教育革新、法律继受融合等方式,进行法律意识改进与塑造,从而真正形成以人为目的之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以此为指导,则需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保障人权,提高其法治意识与参与意识:注重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打造中国法学和法治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要求法学界必须紧密关注民生。在法治的逻辑下,民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法治改善民生、促进文明,已成为法治建设的必然逻辑和目标导向。本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时代化是使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成为以特定时代的社会状况为依据同时指导特定时代社会状况建设的观念和认识及英过程。我国改革开放前初步形成了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则逐步形成了依法治国、以人为本撒为民、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监督制约、党领导法治建设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在全面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必要着眼于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抓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牵头抓总的法治机构体系,完善以领导干部为“关键少数”的法治队伍体系。这三个重要抓手,分别着眼于宪法法律、法治机构、法治队伍,可以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从三个不同的维度,系统化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法治所面临的困境似乎更为险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呢?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的答案是:法律权威的缺失。法律权威的缺失不仅是我国法治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同时,法律权威的树立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点。本文拟从法理与实证两个方面就法律权威与法治建设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求大方指正。  相似文献   

14.
章璇 《法制与社会》2015,(9):170-171
法治认同是指公众对现有的法律条文、法律制度等法律要素产生的认可和赞同.对目前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来说,法治认同可以提供思想基础、合理性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加强法治认同建设,需要加大法律的便利性和人文性、开展全面性的法治宣传教育、规范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法治建设的教训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将新中国五十年法治建设划分为初创时期、严重挫折时期和重建与快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回顾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治建设的教训与经验。文章认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教训是:强调领袖个人权威而否定法律权威;将法律从属于当时的政治,用政治概念、政治标准取代法律概念、法律标准;重国家而轻个人、重义务而轻权利;重实体而轻程序。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党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为法治奠定了基础;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制约权力;重视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文章最后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设想的跳出“周期率”的思路———“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只有在国家实行法治和人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当代中国通过实行依法治国,终于找到了跳出“周期率”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的德治心态──兼析官本位在中国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主要有两家,即法家和儒家,把这两家的观点用法治与德治来概括是不准确的。法治是近代以后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法律观念,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中国法家有着木质不同。传统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不是法治之间的区别,而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废除官本位的根本在于法治建设。文章认为有必要将中国的传统法治改称为刑治,以区别于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而德治只不过是别治的一种特殊形式。德治的灵魂是官本位。民水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正象官本位是封建法律的灵魂一样。  相似文献   

17.
建设法治中国,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一部分,而人永远是事业成败最重的砝码,尤其是作为法治建设核心力量的法律人。只有德才兼备的法律人队伍,才能坚定人们对法治中国的信心。律师作为法律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建设理应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党内法规思想包括有机统一的六个方面。习近平党内法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党建理论一脉相承,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法治学说相结合并创造性运用、创新性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党内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是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国家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种属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属概念”之下的“种概念”。党内法规的价值主要有三种,即秩序价值、法治价值和权威价值。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全面领导、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政治建设统领等四项原则。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是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线,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一生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提出“国以民为本”、“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依法办事”等法制思想、理念。他的法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本法律观等法学理论、理念的渊源。学习、弘扬董必武法学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法治社会。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新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农民的法治主体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提出以下农村法律传播策略,推进新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一是扩大"三农"法律信息异指量和同指量的策略选择,二是追求农村法律传播价值的策略选择,三是众法律传播渠道侧重法律信息不同构成要素的传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