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宜居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成金华 《今日浙江》2013,(22):52-52
宜居是人们定居城市的追求,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宜居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现代城市应该追求的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200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宜居城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十三五"时期,北京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宜居"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本质要求,也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一、北京的宜居水平较低自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徐飞 《北京观察》2023,(2):46-49
<正>城市更新面向宜居环境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北京市政协将针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开展专项监督。《北京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后,市政协也将继续围绕相关情况开展协商活动。委员们也将持续关注北京城市更新工作,围绕首都宜居环境建设协商议政、履职尽责。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新发展阶段做好城市工作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苏枫 《小康》2011,(5):55-57
宜居可以是专家研究出来的一套体系,但是真正宜不宜居,不是专家或者是政府说了算的;宜居这个概念应该是通过城市里的公众得出来的感受,如果大家觉得不宜居,专家、政府认为很宜居,有用吗?  相似文献   

5.
群租房现象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在特大型城市出现的一种“城市病”。近年来,由群租房引发的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事件在特大型城市时有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直接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安全稳定。通过推进立法、加强监管、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升对房屋租赁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形成富有不同城市特色的精细化、人性化治理模式,有助于打造“居者有其屋”的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安全和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则。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复杂,风险的形态、类型与影响也日益超出传统风险的认识,非传统安全风险正在成为城市安全运行的重大威胁。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风险是作用城市范围、对城市的生命财产、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潜在威胁。进入新世纪,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南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日俱增,既有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传统安全风险挑战,又有金融安全、生态环境、网络信息安全、群体性事件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威胁,呈现出多样性、多领域、高频率发生态势,严重干扰城市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因此如何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城市风险治理体系,切实保障今年青奥会期间城市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8.
任万霞 《北京观察》2021,(12):22-23
智慧城市是我国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最前沿的科技,为的是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更宜居.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其目的也是让人生活得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9.
怎样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者更舒适、更开心",这是垫江县委、县政府在"宜居垫江"建设中的思考。县委书记罗德介绍说,垫江在宜居建设中,不仅做好规定动作而且还在自选动作中,提出从软、硬环境两个方面,以打造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为平台,把垫江建设成为一座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牡丹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宜居之城,并把对宜居的建设上升到对乐居的追求。从宜居到乐居体现了该县在"宜居垫江"建设上的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周力敏 《创造》2019,(3):30-33
城市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城市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城市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由城市的特性所决定的。城市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具有系统性的安全风险隐患。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到2020 年,将建成一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到2035 年,将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发展城市”。[1]这表明不仅要推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中的安全问题更是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武汉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也累积了多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事故灾害、自然灾害,也可能危及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在未来发展中,武汉还将面临经济金融、网络攻击等新型公共安全风险。当前,武汉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可控,但风险管理工作也存在资源比较分散、宏观层面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不够、市民风险意识不强、城市设计、规划、建设、营运、服务等方面对风险防范考虑不周等问题。健全武汉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必要建立正规化的、常设的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城市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安全标准;加强风险预防及应对的规划与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全覆盖的城市风险管理网络;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风险数字化管理加大对风险管理的支持保障;探索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市民积极参与的风险管理模式;培育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规划目标明确200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五个重庆"、建设宜居工程,万州区按照重庆市委总体部署,编制了《万州区宜居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及15个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建设宜居工程的决定》,明确宜居工程建设"111123"工作思路。即一大宗旨:城市建设上档次,人民群众得实惠;一个提前:提前一年完成宜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到2011年,成为全市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6年,成为西部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一大特色目标:打造长江沿线一流滨水宜居城市;一条建设主线: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主线;两大重点:以滨水区和江南新区建设为重点;三大统筹:旧城与新区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建设与管理统筹。  相似文献   

13.
环保设施建设是治理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先应该是生态优美、低碳宜居的国际城市。2013年初,雾霭天气严重困扰北京,不仅损害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形象,也大大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雾霭治理成为当前北京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什么?对于步入城镇化进程的我们来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站点,也是幸福生活的梦想.宜居宜业,是身居城市的居住者发自内心的渴盼.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承载、建设和发展城市.换句话说,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提升北京市房山区的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是承接首都功能、建设"一区一城"、实现"新城新业新生活"房山梦的重大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当前,房山区发展面临着"城市病"问题,也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社会参与程度低、智能化水平不高等本土问题。鉴于此,房山区应该围绕建设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美丽宜居的智慧城市这一目标,坚持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多元治理、创新体制、管理精细、提高效率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武汉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最宜居、最宜创业城市的目标具有较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武汉宜居城市是众多发展目标的综合体,其中应突出适宜创业城市的特点。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建立宜居创业城市具有区位地理、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等优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或基点。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型城镇化"新基建""新城建"、城市更新行动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挑战新机遇,如何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提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以科技赋能风险防控,实现智能守护城市安全,再辅以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风险防控精细化治理。  相似文献   

18.
赵狄娜 《小康》2023,(30):68-70
<正>眼下,提升供水、能源、交通、物流等各类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强化极端情景下生命线工程保障能力,打造一个安全、韧性、宜居的家园,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包容、可持续并惠及所有人,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极端天气频发,暴雨、强风、高温等带来洪涝、干旱等一系列灾害,对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比如2021年的郑州特大暴雨曾对电力系统、通信基站等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2,(1):252-253
引言:"建设宜居丰都,就是要让老百姓住得更舒适,生活更方便,环境更优美,感觉更幸福。"丰都县委县政府牢记承诺,将宜居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民心工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全速推进。"到2012年,把丰都建成西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7年,把丰都建成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这是2009年6月,在丰都县宜居重庆建设动员大会上,县长黄长武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20.
蔡晓春 《今日浙江》2013,(22):53-53
龙泉的城市定位是“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山水古城”体现生态特质,“剑瓷名城”赋予文化禀赋,“旅游新城”展示宜居宦游晶质,也是龙泉城市发展的最终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