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予起诉辩护制问题刍议林立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和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免诉案件中如何全面有效地贯彻“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项法律原则,直接关系到有效地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保证免予起诉案件的质量等重大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  相似文献   

2.
谈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的案件或自行侦查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罪行轻微或具有刑法规定的可以免除刑罚的情节,决定不将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而终止诉讼的一项制度。免予起诉的既是检察院行使职权的体现,也是我国检察制度的一项创造。世界主要国家的公诉权或者由检察机关行使,或者由司法警察行使。但他们都只能在起诉与不起诉之间抉择,而不能作出免诉的决定。也不论是英国的私人起诉主义还是日本的国家起诉垄断主义,都没有规定免予起诉制度。我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免予起诉的权力,能够使它的法律监督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但目前在对这一制度的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制度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3.
经济案件实施免予起诉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高贵祥当前,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对经济案件实施免予起诉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明确免予起诉条件,处理好被免诉人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依照法律规定,凡是实行免予起诉的案件,必须具备:犯罪事实清楚,触犯刑法所涉...  相似文献   

4.
律师受委托要求参与免予起诉案件辩护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律师与检察机关往往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从完善我国辩护制度出发,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这一问题加以认真研究。一、律师参与免予起诉案件辩护十分必要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被免予起诉的被告人享有辩护权这是法学界和司法界所公认的。但是,对辩护权行使的方式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被免予起诉的被告人只能享有自行辩护权。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于处在审判程序之前的任何案件,…  相似文献   

5.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这是一项因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法律上已经获得确认的制度。对此,笔者试从宏观研究和哲学思考两个方面作理论分析: 一、关于免诉制度的宏观研究 对免予起诉制度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把免予起诉制度与我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整体上加以探讨。 1.我国免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我国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没有规定免予起诉制度在立法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通过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则可以看到其理论基础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法学》1995,(9)
完善免诉制度的新设想——检察院提请免诉、法院裁决 人民检察院提请免予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裁决的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或自行侦查的案件审查后,认为符合刑诉法第101条规定的条件因而提出免诉意见并提交法院,由法院依法裁决的做  相似文献   

7.
建立免予起诉的律师辩护制度,将有助于提高免诉案件质量,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首先,它可使被告人获得充分民主的辩护权利。人民检察院在免予起诉程序中,如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受到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告人,同受到法院免予刑事处分的被告人之间,在辩护权利上失衡。从司法实践看,绝大多数被告人是缺乏法律知识的,即使有人懂得一点往往也是一知半解,根本无法或难以从法律的角度为自己辩解以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而建立免予起诉的律师辩护制度,可使被告人真正获得充分民主的辩护权利,有效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它可以引进制约监督机制,严格免诉质量关,增加透明度。由于免予起诉是  相似文献   

8.
律师参与免予起诉案件──的法律思考张鲁光,张振高当前,律师受委托要求参与免予起诉案件辩护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律师与检察机关往往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从完善我国辩护制度出发,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这一问题加...  相似文献   

9.
检察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法学界围绕检察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完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本文仅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关于免予起诉制度问题.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创举,是控诉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已将它作为一种诉讼制度固定下来,对司法实践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多年来,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对它的存废问题发生许多争议.一是认为是对案件作出实体性的终断,实际上行使了审判权,它混淆了公诉权和审判权,是越俎代庖.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侵犯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和被害人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控诉权.二是认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察终结的案件行使免予起诉职能是必要的,但对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不应实行免予起诉权.否则,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免予起诉案件被告人的申诉复查制度,即被告人如果不服免予起诉决定,可以在七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应当复查,并把结果告知被告人。这对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及时促  相似文献   

11.
在免予起诉案件的处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失职或拘私枉法现象,严重地侵害着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保证法律的权威与正确实施,律师在处理免予起诉案件中的作用亟待加强。免予起诉和不起诉的性质根本不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免予起诉同免予刑事处罚的性质和功能相同,都是有罪决定,都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实践中的创造应用,其区别是适用的机关分别为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而已。人民检察院对被告…  相似文献   

12.
免予起诉制度同提起公诉制度、不起诉制度一样,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追诉制度。在各国刑事追诉制度中,免予起诉制度唯我国最鲜明。它从同世至今,历经三十余载。在长期同各种犯罪作斗争中,起了其它追诉制度所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际部门,都有一些同志对这项刑事追诉制度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异议,甚至有的同志主张废除。对此,笔者所持观点是:免予起诉制度是一项好的追诉制度,虽非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3.
<正> 免予起诉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实行以来,对于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免予起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主要表现在免予起诉的适用范围失之过宽,特别是检察院自侦的案件滥用免予起诉的现象尤其突出。有关资料表明:去年1月至11月某省全省检察部门立案侦查的贪污、  相似文献   

14.
叶景荪同志在"关于'免予起诉'的问题"(见1957年"法学"第二期)一文中,对于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这种做法,认为值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否定性的论断.我阅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这么一些感觉,现提出来共同研究.叶同志在文章中说:"'免予起诉'的案件,都是一些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处罚但是由于存在有某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的情节(如自首投案,检举立功等),根据政策法律可以免予处罚的."这种对于"免予起诉"的前提的理解,是不能认为正确的.我国刑法中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案件在获得宽大处理的场合,往往表现为:从轻处罚、减轻刑罚或者免予刑罚等.这三种互不相同,其取舍是决定于案件本身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以及可予以宽大处理的情节.简言之,被告人之是否受到从轻处罚,或减轻刑罚,或免予刑罚,都是取决于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应当其有事实情节和法律  相似文献   

15.
论不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HESYSTEMOFNON—PROSECUTION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适用了四十多年的免予起诉制度,有节制的将原免予起诉制度中适用的部分案件归属于不起诉,并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将因证据不足而不具备起诉条件的部分案件归属于不起诉.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不起诉制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量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三种。一、法定不起诉我国刑诉法第142条第一款规…  相似文献   

16.
论免予起诉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制度,为我国立法所肯定。自1988年以来,法学界对免予起诉制度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探索,可谓众说纷纭。为此,本文拟对免予起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特色之一,对免予起诉制度的不同看法,怎样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发表了不少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后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的消息.对"免予起诉"这个制度,我有些疑问.这些被"免予起诉"的案件,都是一些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处罚但是由于存在有某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的情节(如自首投案、检举立功等),根据法律、政策可以免予处罚的.人民检察院对这些案件"免予起诉"而不予以"不起诉",想是要将其与那些因根本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而"不起诉"的案件加以区别.这样区别一下是对的,但这个做法却牵涉到检察院有没有权限对这类案件不提交法院审理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法学季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登李僚义同志的《免予起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应如何处理》一文(以下简称《前文》),提出了免予起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应由检察机关处理的观点。我认为,《前文》的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检察机关处理免予起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无法律依据为避免违反同一律,在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前,首先应搞清《前文》中“处理”一词的含义。从该文可知,文章的作者是竭力反对免予起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应移交给人  相似文献   

19.
徐益初 《法学研究》1989,(3):74-78,88
近年来,有些同志对免予起诉制度提出质疑,主张用缓起诉制度代替免予起诉制度。也有的同志则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应当坚持,但要改革加以完善。我赞成后一种主张。本文就免予起诉制度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复议、复核制度,是指公安机关对于移送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认为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免予起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复议,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