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罚款     
去年中秋节,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两张屠宰税票,一张40元罚金收据,样子很尴尬地走出竹溪县向坝税务所大门,转过身握住黄宗理的手惭愧地说:“黄所长,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教育……。”这位中年男子叫朱开坤,家住向坝乡五峰村。一次,朱开坤请来屠户宰杀两头猪,其妻劝他先到税务所扯票,然后再杀猪,不然,以后检查出要罚款的。朱不从,并吵嚷着“税务所所长和我是同窗学友,至今关系相当不错,这几块钱,你为么子操那么多心?”去年中秋前夕,税务所专管员到五峰村清理检查屠宰税纳税情况,朱开坤一时拿不出税票,谎称,你们所长已替我交了税…  相似文献   

2.
宋县长有两个儿子,是双胞胎。大的叫宋文,小的叫宋武。两个儿子一起从大学毕业,学的都是营销专业。宋县长说:“用不用爸爸帮你们找份工作,现在就业竞争很激烈的。”宋文说:“那太好了,省得我到处去应聘。”宋武说:“还是让我自己找吧,我不能一辈子都靠您吧?”  相似文献   

3.
学会倾听     
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八十四岁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四十八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的乌鸦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那是乌鸦,那是乌鸦!说完儿子将报纸翻得哗哗响。这时,父亲不声不响地从卧室里拿出一本日记,上面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三岁的儿子看到窗外的乌鸦问父亲:爸爸,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补充侦查     
与警官黄文青是多年的同学兼好友了,要叫我给黄文青下个定义,那就是:热心有余,细心不足。这不,早上黄文青火急火燎地冲进我的办公室:“怎么样,我那个抢劫案?”“什么怎么样,退查!”我没好气地说。“什么,退查?”黄文青一愣。黄文青以为,吴风涛抢劫案已经办得...  相似文献   

5.
屹立的倾斜     
那年,他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在比萨斜塔前,4岁多的儿子手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爸爸,这座塔像你。”他笑吟吟地说:“哦,为什么呢?这塔可是倾斜的哦!”“你也是斜的呀!”儿子说,“你和我说话,你在亲我时,不是弯着腰嘛!”儿子的话,让他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儿子自打生下来后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倾注的爱已让他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6.
钱笑 《法律与生活》2013,(18):48-49
2013年4月30日上午.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的一间法庭里,80多岁的李美凤拄着一根铁拐杖,正襟危坐在旁听席上。“我倒要看看,谁敢上房拆鸽子笼!”她狠狠地瞪着坐在原告席上的两个儿子说,“我和有利就靠着这鸽子过日子呢!你们想要饿死你们老娘,是吧?这鸽子笼要是拆了。我就死给你们看!”  相似文献   

7.
献礼     
老纪检干部杨大爷因心脏病住院快两个目了。一天,他对小儿子兴苏说:“我要出院回家。”儿子一惊:病还没好,回家干什么?“回去过生日,提前过!’儿子还是疑惑:过生日?这大热的天。杨大爷果断地说:‘什么也不要问,给建国、振亚、惠民打电话,就说6月30日爸爸要过生日。不用回来,不要寄钱,也不要买吃的,每人送一份爸爸喜欢的礼物就行了。”到了这天晚上,杨大爷一家三口围坐一桌,生日宴会就开始了。菜不多,中间是一个大蛋糕。杨大爷用颤抖的手点亮了75根小蜡烛,让儿子斟满了酒。“下面开始献礼。”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兴苏主动…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为了让儿子通过体育考试关,母亲每天晚上陪着儿子练跳高,练长跑.儿子跳、母亲跳,儿子跑,母亲也跑.母亲累得病倒在床上.当儿子告诉母亲他考上高中重点班时,母亲忽地站了起来,泪流满面地说:我娃给我争气了!  相似文献   

9.
(一)当事人的综述1997年10月的一天上午8时左右,我刚过办公室上班,有位年约50余岁的老同志进来就问我:“你是王律师吗?”我答道:“是!有什么事吗?”他一面回答一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后又拿出一面放大镜,叫我看纸上的笔痕是什么字。我拿过放大镜朝阳光处看,隐隐约约能看清笔痕的内容,我读给他听:‘“今借到陈XX现金贰万元(20000元),五个月归还,借款人蒋XX,年月日。”他一听连声叫道:“对2对!”随后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拿了这张借据的笔痕纸,已跑了常州市的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看后都摇摇头,说这官司无法打,这…  相似文献   

10.
连着说了两期金融危机,该换换心情了。那就给大家唠叨点我的家务事吧。起名的学问我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心里不甘呀!老大叫多多,老二叫旦旦,老三叫三三。如果有老四,你们肯定会猜到叫什么了吧。  相似文献   

11.
瞬间的浪漫     
身为一名记者,出于职业特点,出差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有一次的出差却令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个樱花飞舞的春天,开往无锡的火车上,在卧铺车厢中,我的对面坐着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坐立不安,儿子将脸颊紧紧贴在了车窗上,向外张望着。我问这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你在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律师幽默     
诚实的证人(等10则)道歉法官问彼特;“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了?”“是的,先生。”“您是愿意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计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彼特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彼特,今天早晨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那您现在别去了。”价有所值旅客向一个廉价旅馆的服务员投诉:“你们的旅馆大差劲了,昨天晚上我居然看到两只老鼠在房间里打架!”服务员怒气冲冲地说:“我的老天,您付这么低廉的房钱,难道还想看斗牛不成!”搭配一个年轻人问书店…  相似文献   

13.
程茜 《江淮法治》2013,(1):37-37
“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啊?”元旦前夕.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一行来到青草镇友庭村民郑小长家里,手拉着手询问着他的近况。“感谢你们经常来看我,我现在过得很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绝对不会再去上访了。”郑小长诚恳地说。这感人的一幕是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主动下访活动中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14.
第四个问题,我想从双重人格谈起。为什么呢?我在学校的时候,有些课没有讲,我就讲了。我开始讲起了罗马法。开始讲罗马法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社会上有人问我讲什么,我说讲罗马法。他们说怎么你们卖骡子、卖马都有法了?在罗马法里,讲主体的时候,用了一个人字。其实,在大陆法国家,一切都叫”入”。民事主体就是人,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债权人、债务人。那么”入”字在罗马法里就是一个面具的意思。作为社会中的人,大概就象一个人有多重面具一样。比如你在家庭里面,你可能是父亲,同时又是儿子,又是孙子,同时又…  相似文献   

15.
说老太,只不过50岁刚出头,因头发全白了,显得苍老。 老太住村头上,单门独院。丈夫两年前去世,和养女翠翠相依为命。翠翠像园里的菜一样,鲜活水灵,青翠欲滴。我从小就喜欢和翠翠一块儿玩,上学以后更是形影不离。在一个班里听课,上学放学一起走,晚上在她家一块儿做作业,复习功课。老太把我当亲闺女看,有好吃好喝的总给我留着。 老太常在我和翠翠面前絮叨:“要不是年轻的时候叫爹娘耽误,我会在这儿呆着?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好好上学……”她姊妹多,又是老大,爹娘不叫她上学,烧饭、带弟妹、割草放羊都是她的。“看你们那…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7.
直到案发,樊中黔才向检察官说出了他的深刻感悟:“唉!这么多的钱,我拿来做什么?平时无用,这回你们拿来给我量刑时可有了大用。”  相似文献   

18.
鞋的故事     
杜书记住进我家那年,我还很小。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正在河边挖蚯蚓玩,村长领着一个背着包袱的陌生人向我家走来。我问:“你们找谁?”村长说:“找你家大人呀,在家吗?”我点头说:“在家。”便替他们领路。村长进门后,对我父母说:“这位是城里来我们村蹲点的杜书记,要在你们家住一段日子。”我家出身贫农,父亲母亲又都是热心肠的人,自然满口答应。我更开心,因为这下家里可热闹了。趁杜书记和我父母说话的机会,我好奇地打量这位陌生人。他瘦高个儿,衣着很土气,尤其脚上穿的那双草鞋很显眼。我问杜书记:“你也穿草鞋?”他说…  相似文献   

19.
教训     
看到、听到的两件事,使我想到“教训”两字。 一件是1997年3月,鹤壁市原市长朱振江被判刑12年,这位农民的儿子为何会成为罪犯呢?他与记者的对话给人启发:“记者:你认为自己从当年跨进市长办公室到现在跨进这座监狱,是什么东西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命运变化?朱:金钱。记者:你缺钱吗?朱:我不缺钱。记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你这样做?朱:就是挡不住。记者:这个挡不住的东西是一种诱惑吗?朱:是一种诱惑。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确感到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说实在的太沉重了,我至死都不会忘记它。” 另外一件是,一位曾在机关…  相似文献   

20.
幽默     
《政府法制》2014,(24):33-33
同事问儿子:“小朋友,你属什么呀?”儿子一本正经地答道:“叔叔.我属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