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是建立在与自由至上主义相同的自我所有原则的基础上,因而无力回应后者的批判。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分析,可发现其相关思想确实隐含或者利用了自我所有原则,但并不能由此证明他的思想没有超越自由至上主义。首先,马克思以劳动所有权为基础,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并对其作了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其次,马克思以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揭露了资本主义分配和占有方面公平的虚假性。最终,在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方面,马克思把人的自我实现当作最高的价值追求,以此彻底超越了自我所有原则。这也证明了马克思相关理论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现代西方平等主义理论在自然道德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就"如何平等"阐发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提出了平等待人、机会平等、资源平等、复杂平等、实现能力平等、关系平等和福利平等等理论主张。同时,这些理论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功利计算的非道德性、正义原则的不平等性、原始获得的非正当性、资源平等的不彻底性、复杂平等的含混性等。这使得各种平等主义理论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两难困境之中,以至有些理论承认不平等存在的合理性,有些理论则开始追问更深层的难题:为什么平等?由此可见,尽管平等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理想是值得追求的,但平等主义理论的发展却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共同体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重要的政治思潮,它倡导对自由的积极理解、批判权利至上的原子主义政治模式、致力于对民主政治可能存在的危机加以化解.在一种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将政治提高到文明的层次上来加以理解.对西方共同体主义政治思想的借鉴与吸收,应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平等的张力──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对西方自由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挥。西方的自由民主传统有两派:一派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一派是以卢梭为代表的平等主义。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的两个正义原则分别确认了自由和平等的价值,罗尔斯试图使自由与平等作为政治价值融为一体,将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综合起来,但是由于他所理解的自由和平等并未超出西方自由民主传统的个人主义视野,而个人主义的自由和平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因此,罗尔斯对自由和平等的综合是不成功的,自由与平等的悖论是罗尔斯正义理论既摆脱不了又解决不了的一个难题,也是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者所无法避免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卢梭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将自由与强制统一起来,表达了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观点。卢梭从人的自主性重新界定自由,区分了自然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认为社会自由就是服从公意,自由只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他看来,公民在共同体中通过服从公意就实现了自身的自由,而一位游离于政治共同体之外的人则根本没有自由可言。卢梭借助"公意"概念诠释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并把法治的国家即共和国看成是最有效的政体。卢梭继承了自马基雅维里以来的共和主义传统,可谓是"18世纪的马基雅维里"。  相似文献   

6.
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提出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划分主导了西方关于自由思想研究的理论格局。伯林自由观的两个主要"背叛者"是新罗马共和主义的代表斯金纳与佩迪特,他们从历史的角度重构了17世纪共和主义者的主张和利用政治哲学的方法从伯林理论的缺口处打造了"共和主义自由"的理论,从而推动了自由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欧洲社会党(包括了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是欧洲左翼政治的主要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各国社会党普遍经历了一次大的思想和政策调整,通过这次调整,社会党普遍开始了从传统的“工人阶级”政党向人民党的改变,同时也开始将传统的社会主义目标与社会福利结合,把建设福利国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以及与之相联的平等主义的主要方式。这一调整为社会党在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由欧洲社会党所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左翼政治传统一度主导了战后欧洲的政治内容,包括福利国家的发展方向。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社会党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初,在行为主义政治思潮的统治之后,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以其恢宏巨著<正义论>重提自由、民主,平等这类重大价值性命题,对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生活的基本价值这类传统政治学关注的主题重新进行研究,由此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政治学界开始了"复魅"的思想运动.罗尔斯的"叙事"是传统的,但其"叙述"却是当代的.罗尔斯与西方近代传统政治思想的这种"文本"关联性,生动地体现在他在财产权理论上对卢梭与洛克的继承和超越.财产的占有是善还是恶,是自由之基还是不平等之根?在西方思想史上,洛克和卢梭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传统:前者张扬了自由主义精神,后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取向.20世纪的罗尔斯,用卢梭调整洛克,在自由和平等之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较高成就,对目前中国的财产权制度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9.
百家言     
《求是》2010,(22)
<正>王雪飞:西方政治模式不可复制长期以来,有些人借为政治体制改革献计之名,不断抛出以多党制、三权分立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宪政改革"方案,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混淆视听,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归结到一点,就是认为我们应当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认为西  相似文献   

10.
在意识形态市场的竞争中,自由主义占据着不应得的地位。一方面,自由主义的右翼改进了对自己主张的论证,通过精致的论证技艺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构成了威胁,造成了很坏的意识形态后果;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左翼通过部分吸收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形成了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博得了广泛同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进入到规范政治哲学领域,建构规范性的资本主义批判,回击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挑战,揭示自由主义正义的限度。在现实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自由主义道路的超越,而不是回归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权利至上,其论证方法和哲学基础在于个人主义.社群主义采用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方法论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非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方法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未能超越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代仍然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批判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张有奎 《求实》2007,1(12):44-46
目前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解存在五个需要克服的误区:一是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主张个人至上主义;二是把"人本"和"物本"对立起来,认为追求人的价值必然否定物的价值和追求,没有看到"人"和"物"的统一性;三是混淆抽象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关系;四是把"以人为本"和中国传统社会的"以民为本"等同;五是把"以人为本"等同于西方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片面地强调人的占有和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艺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现自我”,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一种创作主张。它以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世界观为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社会经济政治反映出来的文艺思潮。其实,作为整个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并不是当代西方社会中的新货色,它的源头可追溯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兴一阵子的尼采“超人哲学”之类。它被介绍到中国来也很久远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主义和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敏中 《新视野》2005,(1):69-71
文章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视为非理性主义,把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视为后非理性主义。认为非理性主义仍属于哲学的范畴,而后非理性主义超越了哲学的边界,与文学、历史、艺术甚至社会现实更为贴近。这种研究的新趋向,有极端化的嫌疑,但对传统研究模式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近现代西方的德育环境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德育环境:十七世纪时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集中反对以禁欲主义为核心的宗教神学道德观,坚持人道主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性论,提倡人性至上、个人至上和理性至上,以人性和理性反对神性和蒙昧主义,以人道主义反对神道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资产阶级把道德从上  相似文献   

16.
盖立涛 《唯实》2010,(5):51-54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却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17.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胡敏中 《新视野》2000,(2):42-44
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也涉及到非理性问题 ,但都只是作为其理性主义哲学的从属和辅助内容而在哲学中占有一席地位 ,它还没有形成一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现代西方不少哲学家一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 ,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非理性问题 ,宣扬非理性主义 ,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精神分析哲学家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等。一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是从四种意义上论述非理性问题的。第一是从本体论意义也即从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的"类"或"人",施蒂纳要求以作为"创造性的无"的"唯一者"或"我"去取代之。由此,他针对全部形而上学类哲学发动了一场彻底的"理论暴动",并最终完成了由费尔巴哈真正开启的对宗教异化的批判历程,建立了一种彻底的关于"个人"的哲学,这种哲学不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人"的哲学,而是个体"自我"的彻底自由活动的哲学。就此而言,施蒂纳"创立了一种创造性的个人的生命哲学,一种彻底扬弃了全部异化形态的自由哲学",并成为"首位理解思辨哲学之终结和主张一种实践哲学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蒂纳的学说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存在着自身的理论困境,这根源于他既不能真正理解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本源存在论意义,又不能由此超越个体主义,并释放出"自我"(唯一者)的广阔"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