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伟希 《新视野》2006,(1):59-61
文章首先分析了将英文术语(概念)COMMUNITARIANISM译为“社群主义”而非“共同体主义”的合理性、合法性,认为社群主义这一译名能够很好地揭示西方当代社群主义与以东亚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学术思想之间的共同特征。提出在社群主义之前冠之以“共同体的”或“国家的”限定语,则又能恰当地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文章强调,巧用(活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语言术语,有助于“照亮”和分析概念演化生成的过程和本质。  相似文献   

2.
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辨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建光 《求实》2004,(2):58-61
政治合法性是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但由于对其概念本身的理解不同 ,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 ,长期存在着规范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前者重视价值规范不重视经验事实 ,后者重视经验事实不重视价值规范。到 2 0世纪中后期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试图将二者的观点进行融合 ,提出了“重建性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自成一家 ,影响较大。这些理论各有利弊 ,我国政治学界在引进时必须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区分 ,不能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3.
吴健 《探索》2006,(2):62-65
随着西方政治发展研究出现的普遍主义与多元主义的主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走出“西方中心论”的困扰,形成自身政治发展的合理道路,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我们应当以科学理解“政治发展”为进路,在中国政治事物的实际背景中,寻找政治发展问题逻辑的和历史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刘莘 《探索》2007,(2):143-14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的话语共识。话语共识之下形成了以"教科书原理""文本解释学""科学体系说"和"反思的问题学"四种轴心的理解范式。然而各种理解范式,或是停留于教科书原理的话语言说,或是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原初语境,或是拘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直言解释,或是未能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理解偏颇。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进程,就需要寻求扬弃和超越各种理解范式的整全视野,一种从出场语境到出场路径再到出场形态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出场学视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6.
西方民主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孕育出了诸多民主形式.古雅典的梭伦改革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形成了有限的强制性的直接民主.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西方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塑造了具有贵族气息的共和主义民主.在西方中世纪,分散的权力结构、基督教的平等理念、野蛮民族的契约观念、法治主义传统、城市自治民主等孕育出了限权民主,而这种限权民主与现代宪政民主又是息息相关的.西方宪政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民主形态,它是通过宪法和法律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确保公民初级权利得以实现的实体民主形态.二战以后,西方宪政民主出现了危机,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政治过程的多元程序民主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语表述是推动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变革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具包容性的国际话语,既是对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依附理论等理论困境的回应和批判,也是对当前国际经济话语权失衡、国际政治话语权失序、国际文化话语权失范等现实困境的回应和批判。"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国际话语,旨在倡导构建共同繁荣的世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倡导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推动国际政治秩序的变革;倡导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构建一种以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为旨归的共同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延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自然共同体,全球意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全球化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国际关系发展仍然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国际政治秩序仍然以西方强权为主宰,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自然生态危机。推进全球化治理的主要举措有:改革联合国体制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现实基础,共同制定国际规则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关键措施,生态法治建设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全球化治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表现为政治共同体社会与私人领域两种状态,是一种抽象的理念性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实现了对其巨大的超越,从而使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人文关怀色彩真正地接近现实的人,并更加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利益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共同体存在的基本前提。每一个生活于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体参加者都必须认识到:个体和共同体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伤及共同体利益的参加者,因此,"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使共同体价值观的建构呈现出可行性和现实性。超越东方传统社会的整体主义价值观与扬弃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辩证统一而形成的共同体价值观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每一个共同体参加者的价值共识。共同体价值观超越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建构于"利益共同体"选择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安排与我国迥异,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制度结构.本文从规范公共权力的角度界定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并分析了此种制度结构的人性基础.本文认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西方国家的人民沿着自己所开创的政治路径对理想政治生活方式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结果,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种型,是解决政治问题的一种范式.它有自身独具的治理优势.而从对人性理解的角度去设计、选择政治制度也有其合理和智慧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界定各种政治思想传统和政治思潮的方法论问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共和主义做出一个初步的厘定,概速其核心观念、基本论题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概念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理论经历了前西方市民社会,即政治共同体社会与私人领域两种状态,表现出一种抽象的理念性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前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实现了对其巨大的超越,从而使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人文关怀色彩真正地接近现实的人,并更加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问题是当代西方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现代性中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特点正影响着西方国家,但也带来了种种弊端,其中特别它所表现出来的普遍主义趋势正破坏着文化的差异性和本真性,由此引发了现代国家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此,加拿大社群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查理斯·泰勒对现代性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暴露了作为西方现代性核心内容的自由主义的种种弊端.以此视角,泰勒将社会与个人结合起来,并提出了“本真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了承认的政治与对话民主的思想.通过对泰勒思想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提出,泰勒的思想反映了多元文化主义社会的现实,其承认的政治不过是在自由主义的统治模式内为少数民族的自身权利保护寻求一个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左翼政治哲学的难题在于如何构建一种保护自由的平等主义。作为最为年轻的西方左翼政治哲学流派之一的左翼自由至上主义,试图通过一种极具冒险的方式来回应这一难题:努力把一般被认为是体现右翼自由观的自我所有原则与左翼的外部资源平等主义分配方案结合起来。作为左翼政治哲学前辈的柯亨早就通过对诺齐克"自我所有论"的批判断言:为了平等必须限制自我所有。而作为当下西方左翼政治哲学主力的左翼自由至上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存在把自我所有与平等主义结合的可能,并设计了结合方案。以大冢的方案为例,与其他平等主义相比,左翼自由至上主义的确具有某些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分析范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在20世纪80年初重新兴起.早期政治文化分析范式存在重描述性研究、文化决定论、文化中心主义和静态分析等缺陷.该分析范式的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与西方社会内部出现的后物质主义现象、政治参与模式转变和生活政治图景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有关.在复兴中,该分析范式不断开辟拓展出新的内涵,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特别是引入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复兴中的政治文化分析范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将与新制度分析范式、现象社会学方法和社会资本理论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普世文化”致力于对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现代价值观的概括和抽象.以白鲁恂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学家们囿于帕森斯的新康德主义文化理论,把主观要素进行了客观化的功能主义分析.这种主观要素客观化的做法一旦被运用到政治发展领域,就使得有关非西方世界政治发展的研究陷入了自相矛盾的两难困境.“普世文化”扩散的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非西方世界政治转变的历史动因,而接踵而起的新旧文化矛盾又持续弱化了这种文化决定论,其最终的实践后果是导致了西方学者对非西方政治发展的研究陷入到不可自解的困境当中.  相似文献   

18.
颜旭 《前线》2018,(1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它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对全球化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历史性地超越了"泛道德主义"倾向明显的中国传统外交文化,超越了"西方中心论"色彩浓厚的西方国际关系理念,超越了"非世界历史性"特征突出的传统社会主义文明观。面对时代潮流、世界大势,必须坚定理念自信,坚持合作共建,着力发展自己,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9.
徐瑾 《唯实》2004,42(10):8-11
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在对"人"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自由不是西方自由观所主张的抽象的、脱离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自由,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自由.将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混为一谈是站不住脚的,把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化",将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曹海军 《探索》2005,(3):55-58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理想,而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类型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各不相同,大体上,西方文明经历了从整体主义和谐政治社会观到个体主义政治社会观的转化过程。如何克服个人主义带来的现代性局限和弊端一直是建构和谐政治社会观的阻碍和困境,以民主、法治和正义的方式作为实现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现实途径,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并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