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一次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首次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要求"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经过多年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政治势能"概念,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也是对政治性因素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势头及能量的总称。政治势能通过"政治"一词落脚到学科,体现了学科特色;通过"势能"一词归纳出中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最重要的价值是体现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创新品格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舆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网络公共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态势。面对舆情压力,政府如何回应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政治系统理论包含输入、输出、反馈三个环节,对分析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政治系统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舆情演变,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过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与政府回应密切相关,在输入、输出、反馈三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能够缓和网络舆情,但如果引导不佳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政府部门应从输入、输出和反馈三个环节中掌控全局,避免网络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不断升级扩散。  相似文献   

4.
苏伟 《探索》2023,(2):90-102
在中国语境中,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被组织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真正主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具备历史的全面性。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离不开人民。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作用体现在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组织和教育下才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合格主体,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必需的核心价值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及其支撑体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构建起来,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根本政治利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并实现其总目标等。这也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也离不开党,党与人民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走向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任何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型塑并保持良好形象。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党的执政形象稳步提升。强化党的自身建设,夯实良好执政形象的存在基础;增厚执政绩效,拓展良好执政形象的成长空间;创新传播方略,促进良好执政形象的公众认同。新时代党在型塑执政形象方面仍需加强自我治理,重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公平正义;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注重互联网条件下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引控对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考虑到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我们原来的控制型社会治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治理的发展需要,为了充分实现对网络利益表达的有效治理和整合,我们的网络舆情治理要在理念上与时俱进。我们认为,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治控应从以下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网络舆情联动机制、打造高效的网络舆情防范体系、形成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理机制、确立网络舆情公共危机事件善后制度等几个层面着手,使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最终效果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一宁 《探索》2022,(1):114-124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通过政治权威、领导制度、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引导、感召与凝聚,使社会大众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与归属感,共同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具有促进心理认同、凝聚社会资源、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战略价值。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实践逻辑,是在思想文化的相连相契中实现共意共情,在党的引领示范中实现社会的行为跟随,在政党与社会的协同互动中实现同频共振。新时代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增强党的领导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优化党的社会号召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要坚持系统思维方法,以分层次的治理思维和开放性的系统思维为基本思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旨归,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新时代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因此研究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管理问题,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责任视角下的河长制解读:缺陷与完善》研究当前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制度创新——河长制,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主线,突出这条主线不能离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滋养。以隐性形式居于党组织深层的党内政治文化,通过内化、涵化、外化、转化、固化、强化等多重作用机理,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转变为一种强大的显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塑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架,对建国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确立了根本价值指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内政治文化价值初心的秉承、主体关系的圆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内心信念的持守,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的政治宣示,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形成了以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国家治理思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新观点、新认识、新论断。其中,许多内容是对毛泽东国家治理思想的创新发展,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政治保障,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为实践导向,以问题导向为行动策略,以技术创新为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历史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整个历史实践中,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在场。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发展形成的一系列深刻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要内容。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宝库增添了弥足珍贵的财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实践显示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逻辑,历史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政治建设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坚守,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经验的深刻提炼。百年历史淬炼沉淀了党的政治建设丰富经验,把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时代坚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党,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标语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在我国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今天,标语仍顽强地活跃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通过对标语政治学进行解读,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宣传标语的演进,并从国家治理的历史中反观标语的现实困境。新时代特殊语境下政治标语的设置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价值遵循,以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标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基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制度逻辑的考量,重新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通过新旧条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条例》的重新修订开启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化建设的重要篇章,是进一步推动和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的基本遵循。以这些条例为依托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耦合,是中国以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关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依据、国家建设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治领导制度建设、以意识形态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思想领导制度建设、以"党组织嵌入"为方式推进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将党的全面领导原则贯穿于国家治理中。这些实践举措有助于在发挥政治领导本领中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在优化党的领导机制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完善国家制度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新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与舆情,尤其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方面更是挑战重重。这就要求全面分析当前党建工作的国内外挑战,不断探索党的科学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深入剖析西部民族地区治理的特殊性,进而彰显党的科学化建设在西部民族地区治理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须将“治理”理念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紧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落细落小思想政治工作,依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方式策略,加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要把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形式、话语方式、实践模式、理论范式的创新,努力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大力提升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政治、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全面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理论创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的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宗教的本质论、特点论、作用论和宗教关系论,以及宗教工作的方针论、地位论、对象论、方向论、方法论等若干方面,而双重脉络、双重维度、双重面向无疑是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发展创新的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构件和关键一环。新时代推进党内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党自身先进性彰显的内在要求,是面对执政坏境深刻变革的现实要求,是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实现党内治理的有效性,必须首先明确党内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党内治理体系涵盖了治理主体的层级化、治理客体的复杂化、治理手段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四个基本要素。新时代推进党内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在理解和把握党内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要坚持通畅传导,完善治理压力传导机制;激发活力,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执行,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