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一种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的、富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信仰;它不同于宗教意义上的信仰,是人们对正义、公平等基本法律价值和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应当蕴含这些基本法律价值的理念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法的价值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价值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新颖的法学命题。早在人类创制法或法律的时候 ,就开始了关于法或法律的价值思考。人类创制法或法律的行为 ,绝不是没有意义和目的的盲动。事实上 ,法学家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法的价值。时至今日 ,法的价值多元化 ,比如秩序、自由、平等、人权、公正、效率等。但不论法的价值有多少 ,其中人文主义却是法的价值归宿 ,是法的本元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由于法律是人类千百年来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人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 ,它产生于人的精神活动 ,属于精神产品。所以 ,法的价值首先表征为人与法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本身不只是一个规则体系,在规则体系的背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实现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必须有相对统一的法律价值认同。在认同法的基本价值及其均衡的基础上,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法达成共识的基本原则,充分运用民主程序构建公共空间,使公共舆论的力量和影响力得以形成,并为法的价值共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调整社会关系和引导社会行为的刚性制度规范。构建和谐社会是崇高的治国理念和价值目标。法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体现为通过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和导向性,维护现代社会的秩序、公正、人权、自由和效率,激发现代社会无限的创造活力,让现代社会在合理的社会流动中求和谐,在动态的和谐中求发展,从而保证现代社会在法律规制的轨道上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法律发展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是审视当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法律与知识的应然关系入手,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功能与法律知识化的维度,并在法律知识化的建构中寻找、追求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是诠释当代法律发展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朱勇 《求索》2005,(6):196-197,192
本文试图从罗马行省的设置和法律地位入手,论述行省制的形成及其完善的过程,阐释行省制的法律文化价值,进而揭示行省制对于维护罗马国家的统治及其对后世公法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义与秩序永远是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最根本的价值。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作为国家刑罚权的补充,在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几年的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在整体构建上存在着法律价值的缺失。本文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观点着重阐述自己对正当防法律价值的缺失的几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中表层的、制度化的东西比较容易效仿,但制度的输出和引进并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法律意识.而这一切又与一国的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在进行制度性法律文化的变革时,必须同时关注观念性法律文化的进步和提升,逐步从人的认知系统进入情感系统,再到价值系统,使人们从内心产生对制度的认同并自觉地适应新制度规范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作翔 《传承》2011,(6):77-77
长久以来,当我们谈到幸福这个概念,总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和价值判断,或觉得它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不好捉摸。实际上,它包含着非常丰富和具体的内容。从法律的角度看,幸福是法律的一个目标,一个价值,一个理想,而且幸福是可以涵盖其他法律价值、法律目标、法律  相似文献   

10.
实质法律推理是相对形式法律推理而言的一种推理方法 ,它强调的是法官如何弥补形式法律推理的不足,在现存具体法律规范不能有效适应司法裁判需要的情况下灵活地选择和适用大前提。实质法律推理的特点决定了法官的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甚至是核心作用,公共政策、道德、社会利益与公序良俗等因素对法官价值判断产生着重要影响。为避免对实质法律推理的滥用,可以从提高法官自身素养和加强社会监督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特点鲜明。进入新时代,重新认识与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挖掘其思想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提供了精神范式,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规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了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丽 《青年论坛》2008,(5):87-90
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思维方法。对于保障法律适用的合法性而言,法律推理起着思维工具的作用。研究法律推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为司法过程的科学性提供理论性支持,从而大大推进中国司法改革进程。在司法实践中,应正确对待法律推理的作用和不足,通过制度方面的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推理对法治进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庄案"的判决结果存在3个法律问题:李庄是否构成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刑法》第306条的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辩护人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如何?简单案件的法律推理是按照"法律规则+案件事实=判决结论"这样的三段论方式进行的,这种推理方式体现了公正执法的思维,起着维护法治"过滤器"的作用。但是,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核心精神,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道德和价值因素。法律判决追求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它不仅受公正的执法手段的约束,还要受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的约束。因此,有必要从道德和伦理价值方面考虑"李庄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从应然与实然、语言与现实、规范与事实以及现代逻辑的发展和法学主张等几方面考察了建立在经典三段论基础上的法律推理的功能限度,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不在于将确定的法律适用于相应确定的事实,而是作为法律推理前提的法律和事实本身的相对不确定,即法律规定与相对的事实之间完全可能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法律推理依赖于实践理性而非纯粹理性,以此来克服制定法逻辑体系的僵硬。法律推理已经超越形式逻辑领域的固有意义,进入实践推理和价值判断范围,推理在法律领域与逻辑视角间产生了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双重变化,必须在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价值与逻辑赋值之间重新建构法律推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法律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基础教育不只是对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合并导致法律基础教育丧失了完整性,法律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价值偏差。本文对法律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并在分析其价值偏差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肖星星 《人民论坛》2014,(2):198-200
中国的法律界权利文化的释义与实践都是在遵循西方的权利文化规则.很少再有传统文化中的贬义含义.但如今的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深度的转型.文章就权利作为法律价值的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就权利观的实现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而法律价值是法对人的意义,它以法与人的关系为基础,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人对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从理论上讲,法律价值体现为一定的主体需要,体现了一种法的取向,说明了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任何法律制度都必须关注社会的基本价值,完全无视或忽视基本价值的一个价值或多个价值的社会秩序,不是真正的法律秩序。诉讼时效制度作为民法制度的一种也必须关注其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法律以确定性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和表现形式。法律的确定性首先是其价值的确定性 ,其次是法律的形式理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公、私法在价值、形式理性上的确定性是不同的。自近代以来 ,公、私法在确定性上实现了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共同制约法律制度并且决定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与整个文化具有有机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习惯,而不是某个社会可以选择或购买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遗传标志的中性人造品.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中国和西方由于在国家的起源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律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丽华 《理论月刊》2007,(5):106-109
人本法律观中的“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主体性,人本法律观中的“本”主要是本质之意,即人本法律观回答的是“法的本质”问题。人本法律观的论证特色鲜明,体现为观点的体系化、内容的立体化、视角的多元化。人本法律观的价值目标定位为三个逐步深化的层面:维护个人权利是浅层的价值目标,尊重人的尊严是中层价值目标,实现人类幸福是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