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是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文坛上风格独特的作家 ,其创作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又引起了一些争议。萧红命运坎坷 ,性格敏感而内省 ,但她对文学的钟爱终身不变 ,她以创作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细腻地抒写着她眼里的那个时代和她的生活感受 ,不同时期的心态使得她的创作呈现出了多样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郭秀琴 《前沿》2003,(10):183-185
萧红是一位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 ,本文旨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自觉的艺术追求和所受鲁迅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悲剧意识的成因加以探讨 ,以期获得与萧红更近距离的对视  相似文献   

3.
走近萧红     
正最近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讲述了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作家萧红的一生。看完电影,我被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马上回学校借了她最著名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看完《呼兰河传》,我惊叹道:"萧红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怎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我决心去她的家乡,也是《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小镇——呼兰镇看看。呼兰镇现在已被划分为哈尔滨市的呼兰  相似文献   

4.
论萧红小说的修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倩 《思想战线》2001,27(4):57-60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在语言方面,她的小说很好地体现了"语言表达应配合一定的语境与情境",在不经意间展现出过人的叙事才能.她的语言存在是现代汉语语言运用的一个个案.她不期然达到的语言高度,是值得探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王凯 《前沿》2007,(11):222-225
萧红,中国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其短暂的一生创作虽然不多,但形成其特有的风格——萧红式的悲剧美,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其小说大多充满悲剧色彩,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作家本人的命运悲剧,使其小说浸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感;二是生活历练后的寂寞感、孤独感和阅世渐久的沧桑感,使其作品中浸透了人生况味的无法整合的境遇感;三是历史使命感和对生活深沉的爱的激情,使其作品浸透了透骨的寂寞感与深沉的悲剧意识;四是不向世俗与情感低头的倔强的个性,使其作品浸透了悲凉的孤寂感。  相似文献   

6.
越轨的萧红     
陈洁 《北京观察》2014,(11):70-71
正民国有众多的女作家,有才华有故事的不乏其人,而如萧红一般从文字到人生都越出常轨,实属罕见。几位文化人看完《黄金时代》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拍一个脑子不好的女人?"为什么要拍萧红?萧红为什么值得文化界热议?我认为,萧红的叛逆性和越轨行为,使她在成为一位天才女作家的同时,她的人生也成为不可复制的历程,这是吸引影视界拍萧红,文化界议萧红的原因所在。民国有众多的女作家,有才华有故事的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一生在关于萧红的传记书写中经历了传奇化历程,萧红作品亦因作家的传奇经历蒙上了一层宿命论色彩。通常,学界对这位女作家经历本身的关注更甚于其作品,萧红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直成为研究者们解读其人生和思想的主要文本,并在传记写作中成为传记作家引用的材料。传记写作通过传记契约实现真实性,而文学作品则以自传空间追求终极真相。一直以来,人们对萧红的人生和作品都存在双重误读,萧红作品在人们对其人生经历的找寻中被误读,萧红人生与萧红传记的叙写之间亦存在事实性错位。  相似文献   

8.
周详 《人民论坛》2020,(3):114-116
近期,"空巢青年"呈现出年龄范围扩大、社会心态与集群行为联动、在线互动主导社会互动、工作关系过多侵入社会关系等特点。"脱嵌"状态的"空巢青年"面临自由与风险的双重境遇,一方面意味着个性发展、个人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与自由,另一方面也面临人际关系冷漠、集体意识隐退和精神生活空虚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萧军和萧红的爱情非常传奇、动人,那他们的爱情是如何发生的,他们日常爱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这对天作之合又为何会分手呢?通过他们两人的来往书信可见一斑,也可见他们两人的性格、性情。他们的爱情结缘、发展、恢复于书信,最终也终结、告别、留存于书信。一封求救信引发的爱情萧军萧红的爱情结缘于萧红的一封求救信。那是1932年,萧红本来和未婚夫汪恩甲同居于哈尔滨的一家旅馆,有一天汪恩甲说自己回家拿钱,结果却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作家缘悭一面,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热题.国内学界流行的观念认为, "语言障碍"与"政治偏见"是中国作家至今尚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其实这种说法不着要领.目前重要的是再次解读诺贝尔有关文学奖的遗嘱,了解诺贝尔设立此奖的初衷,理解"理想主义倾向"的遴选标准以及考量该奖评选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期待有重量级的作家诞生并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1.
邹群燕 《求索》2008,(12):191-192
萧红作为3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形象著称,但女性形象的完整不可能缺少男性群像作为支撑。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市民知识分子三类,其中又以农民阶级最有代表意义。论文着重分析了文本中作为男权社会中心意识载体的这些男性形象的存在状态和写作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台湾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吕赫若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传奇浪漫与厄运磨难.本文运用传记文学批评方法,依据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抓住其性格核心中的"叛逆"基因,从他的早期经历中廓清他那独特的人生体验在其创作中的印记,并进一步对吕赫若独特的文化心理个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曾振华 《人民论坛》2020,(14):80-81
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市场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许多人都陷入了"什么都想学,但却学不透"的"知识焦虑"。"知识焦虑"不仅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学习心态、知识内化规律等内部因素有关。为此,应引导知识付费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缓解人们的"知识焦虑"。  相似文献   

14.
在地缘文学中的乡村想象与现实世界中的乡村真实的言说上 ,萧红和迟子建采取了不同的女性言说策略。萧红通过民族、性别话语建构了深刻而真实的乡土东北 ,而迟子建借助童话与神话建构了想象中的北国温情乡村。  相似文献   

15.
"威客":网络化生存的境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互联网的众多"新客"之中,"威客"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以智慧换取财富,以竞标的方式完成任务,"威客"正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网民的青睐与追捧.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威客"以及"威客"网站的运营模式,揭示了"威客"作为一种青年时尚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之所以招人喜爱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探讨了"威客"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师的肩膀     
<正>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幼年丧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见到了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相似文献   

17.
"梨花体"事件和"羊羔体"事件既是网络时代的"诗歌事件",也是"文化事件"甚至是"政治事件"."梨花诗"和"羊羔诗"被嘲笑为"口水诗"的一大原因是违背了国人已有的诗歌常识."羊羔体"事件源于公众对太"散文化"的"口语诗"、对新诗的知识谱系及知识霸权和对中国大转型时期涌现的腐败现象的不满,即对"知识权威"、"伦理秩序"和"权力局势"的不满."羊羔体"事件呈现的口语写作、中年写作和官员写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合理性,也有较大的缺点.两次事件都有利有弊,都可能误导诗坛,损害新诗和诗人的声誉;也可能通过全民性的大论争,各种诗学观在既对抗又和解的生态中共生,从而有利于新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心态、消解主流价值以及干扰言论自由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愤青"与"恶搞"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照顾青年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石泉 《求索》2011,(3):173-175
东汉的论体文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后汉书.文苑列传》详细列出了二十七位作家的作品体裁和篇数,其中大多数作家都创作有论体文,并以擅长著"论"见称。东汉论体文的繁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体文的地位明显提高,作家队伍和作品数量都远超过前代;二是论体文的题材非常丰富,有讥讽世俗的讽论,有指切时要的政论,也有探究经学的文论。东汉论体文以其独特的成就在西汉论体文和魏晋论体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蔡兵 《岭南学刊》2005,(4):90-93
在科技活动中,"日本型死谷"现象与美国的"死谷"现象出现有不同的产生原因."日本型死谷"现象是日本企业对新的研究开发模式转换不适应的表现.为此,日本企业采取了在识别市场新需要或潜在需要上下功夫、在技术经营上下功夫和构造新的知识关联体等对策."日本型死谷"现象的出现及应对对策对我国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