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诚信政府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中最大的诚信。通过政府的诚信来扶正倾斜的信用大厦,必须在公法领域中引进私法的诚信原则,为行政诚信立法,为通力合作彻底扭转社会的诚信危机,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由于社会信用的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保险领域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屡有发生,为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完善和加强保险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诚信是指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会计诚信是起码的职业操守和立业之本,是现代信用经济的核心和基础。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营的是风险,销售的是对投保人未来可能的损失予以赔偿或给付的信用承诺,涉及大多数公众的利益,具有显著的公众性和社会性特点。保险会计作为核算和反映保险经营活动的工具,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保险业…  相似文献   

4.
赵泉 《理论学刊》2012,(5):97-100
诚信是法治政府必备的政治品质、基本原则和重要执政资源.政府诚信缺失表明政府自身建设在治本方面存在着瑕疵.提升诚信是当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关乎政民和谐、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宁.实现法治政府目标,必须抓住诚信这一根本性问题,不断健全公共政策,深化公共服务实践,加快推进建设诚信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处在交往中,而社会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原则,正是在此原则基础上,人类社会才得以存在和发展。而在今天人们对诚信的失缺确越来越严重,本文重新探讨市场交往语境中的诚信原则,以强调诚信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讲真话”是建立社会诚信所必须,有诚信才有和谐。人无信不立。诚信,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必定是诚信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建立社会诚信。关键在党,有党的诚信才有社会的诚信,有党员干部的诚信才有群众的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讲假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不良风气,有的甚至严重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欺骗群众,助长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风”,使社会诚信度受到严重损害。因此,要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全党大兴“讲真话”之风,并以党内带动党外,以干部带动群众。形成诚实守信的强烈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诚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诚信政府是诚信社会的定心盘,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的诚信。文章从政府诚信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在分析我国目前政府诚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塑造诚信政府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  李晓鹏 《世纪桥》2009,(9):123-125
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应是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本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个人诚信是诚信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每个人都应该既为社会也为自己培养诚信的道德品德,做全面发展的人。个人诚信品德的养成,和其他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样,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接受长期艰苦的熏陶、教育和磨炼。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大学生是先进文明的传承者,必须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针对目前大学生不诚信状况,高校应构建以诚信教育为导向、诚信制度为保障、营造校园诚信氛围"三位一体"的诚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1.
加强诚信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当代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当前我国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诚信缺失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加强诚信建设刻不容缓.只有加强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才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诚信不仅是公民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官之根本,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教化,服从其领导.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关系到执政兴国的大问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朱红军 《求贤》2009,(8):47-48
高等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和“主阵地”.德育教育的强化和延伸是丰富育才内涵的关键.是提升育才质量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最近,就诚信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反馈的结果引人深思:有的学生认为,现实社会中存在不讲诚信的人占便宜.讲诚信的人吃亏的事实.诚信只可以用来孤芳自赏而不可以用之于现实的社会关系。有的学生难以逃脱传统诚信原则的枷锁和窠臼。有的学生潜意识中对诚信的腻烦和抛弃。有的学生认为理论不能指导实际.以至有学生对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在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着中国传统诚信的阴影、现代诚信的自我欺骗.法律诚信的无奈.看不到现代诚信原则的明亮和法律诚信的希望。我们认为,诚信问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高度.重视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认真探索德育教育关于诚信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许可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实事求是》2006,(1):67-69
诚信原则应作为行政法之最高形式原则,而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适用,应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与撤销、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所欲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要进行利益权衡,但这种利益权衡不是适用信赖保护原则的必要条件;对违法的行政许可行为,不撤销是原则,撤销是例外;应完善《立法法》中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及完善“补偿”的法律制度,实现信赖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5.
诚信,作为一条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诚信是个体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个体修养、交友、从政的根本道德规范。挖掘、理解、诠释“四书”的诚信思想,并进行现代意义的转换,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以增强全社会的诚信观念,有助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诚信缺失阻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失信,企业失信、中介失信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究其根源,诚信行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诚信监督机制、履行担保、诚信保险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保障诚信的法律机制的缺失。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主体间的利益联结,严格诚信行政,强化诚信监督,推行诚信担保,建立诚信保险制度,是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诚信缺失的重要法律举措。  相似文献   

17.
政务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义,法治政府的内涵决定了法治政府必须是诚实守信的政府.当前政务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已经构成了严重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危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现代法治政府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建政务诚信建设体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用缺失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忧虑。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是社会诚信的核心。打造诚信政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信赖保护原则,公正、透明、便民原则和责任制原则,为打造诚信政府提供了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诚信,对个人而言,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对企业而言,则是发展壮大的基础;对社会而言,则是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始终认为,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0.
诚信原则应作为行政法之最高形式原则,而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适用,应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与撤销、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所欲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要进行利益权衡,但这种利益权衡不是适用信赖保护原则的必要条件;对违法的行政许可行为,不撤销是原则,撤销是例外;应完善《立法法》中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及完善“补偿”的法律制度,实现信赖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