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教育客体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学生主体性问题的认识,要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样一个特定主体,使教学适合学生主体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的需要。其次,应从具体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教学,积极进行自我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笔者对此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客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大小。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然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这…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帆 《求实》2002,(9):60-61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从主体性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 ,发掘主体和客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哲学层面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教育法"是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和管理的尝试,试图通过情境育人的方式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这个舞台上得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共同充当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作为客体的网络环境在被主体间接重塑的同时,亦深刻影响主体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效果。就"双主体"中的教育者而言,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就"双主体"中的受教育者而言,存在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不足的问题;就作为客体的网络环境而言,存在网络监管不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赖于教育"双主体"与客体同时发挥作用。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并进一步激发其主体意识,此外还要重视作为客体的网络环境的建设,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处理机制,构建立体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精神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产生、发展源于教育客体自我建构的精神动力系统,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和状态。在此系统中,动力客体与动力目标的差异性使动力主体产生动力需要,在动力动机的驱使下,动力主体内化动力内容并在实践中使之外化,从而产生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论域为基础,从总体上梳理和评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的代表性学说,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实质主体在隐性层面表现为规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向和性质、享受教育成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代言人的政治集团;形式主体在显性层面表现为始发教育信息、组织教育活动、调控教育方向,在与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互动时通过提高客体的主体性并对其思想政治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视野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求实》2005,(5):77-79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人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具有较强自我教育能力.这种自我教育能力及其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应将其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12.
主体、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通过揭示两者之间对立统一、主导主动、双向互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指出要重视发挥客体主体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觉地将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自我调控等方式,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引导机制、组织机制和校园文化平台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平 《探索》2007,42(2):114-118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首先是人,在当代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实践主体性出发,尊重关爱学生,给大学生注入真切的关怀。这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主体、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通过揭示两者之间对立统一、主导主动、双向互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指出要重视发挥客体主体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李刁  陈煌 《学习月刊》2023,(6):51-53
<正>高校课程思政是指高校专业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育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情、意、信、行,这一教育形式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然而部分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只关注专业教学而不关心育人,或者把传授专业知识等同于育人的观念偏差。高校专业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关系到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和自我教育两个过程。自我教育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自我意识并形成自觉行为的有效措施。过去,我们在抓思想教育时,对教育过程比较重视,而对自我教育过程的研究和重视却不够,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行为相脱节。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体的原有价值观、心理机制与教育者实施的社会主导规范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认知水平、授受方式、客观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自我教育。一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对自我教育过程的影响。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是受教育者自身有关…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7)
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其最终目的是将思政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师生无动"、"学生被动"已被视为思政课堂的普遍现象。将思政课理论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政课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的遮蔽、网络新媒体适切性的不足、育人协同性的缺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变革创新。江南大学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之下,遵循"交往理性"话语原则、"使用与满足"传播策略、"互联网思维"时代逻辑,整合多方力量打造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拓展新媒体育人场域、构筑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