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党内法规”提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党内法规”的提出和使用 毛泽东是“党内法规”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并指出要制定较详细的党内法规。刘少奇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用到“党的法规”的概念,指出“党章、党的法规,不只是要规定党的基本原则,而且要根据这些原则规定党的组织之实际行为的方法,规定党的建造的组织形式与党的内部生活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考□童志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共局部内战中遭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失。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损失究竟有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以四本比较权威的党史专著和工具书为例,从中可见对这一问题的表述就大相径庭: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一直是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和新四军历史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一问题的研究自80年代起步并逐渐深入,迄今已近20年,其间分别以皖南事变50周年和即将临近的60周年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亦即前十年的研究情况已有文章介绍①。本文着重介绍最近十年的研究情况。1 近十年来,又有一批皖南事变的文献档 案陆续公布,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 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的一套丛书《新四 军》、其中《新四军·文献》(2)收入了关于皖南事变的95份电报和文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和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7日是皖南事变英烈殉难60周年的日子.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月11日,在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隆重举行了皖南事变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由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5.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教育和引领每一名党员干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转变作风树立新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笔者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是我党的政治优势,这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大事,是严肃的政治责任.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强化以下“九种意识”.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发生期间,周恩来采取了正确的国际传播策略,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通过欧美主要国家外交官的报告和新闻媒体的报道,让当时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了解到皖南事变的真相,给予国民党政府巨大的国际外交和舆论压力,促成了皖南事变的最终解决。周恩来在应对皖南事变中运用的国际传播策略,对我们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亲诚惠容"的外交有着重要的启示,为今天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黎汝清在《关于‘皖南事变,创作经过答编者问》中说;“我在1964年9月,开始写提纲,便自认为已经把握了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我自认为弄得一清二楚才动笔却是实情。”还说:“……我有充分的信心,我觉得皖南事变不存在难以解答的问题。”并说他创作历史小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标准是“实事求是。说真话,露真情,求真理,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历史研究人员,只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幸存的一员。《皖南事变》小说看过两遍,有几个问题不敢与作者苟同,特提出来向作者请教:  相似文献   

8.
边言 《党建文汇》2002,(14):21-21
最早在党的建设中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曾在一些讨论党的建设的书信中针对某些社会主义者身上存在的“阿谀奉承”的作风、“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并且形成了一套党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1 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和实践,是建立在我党高度党性原则基础上的.毛泽东历来重视党的建设,注重党员的党性锻炼.60多年前,针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强调在党的建设中,要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适应革命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1年7月1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专门作过《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以克服党内存在的违反党性的错误倾向,使全党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行动.1942年,在毛泽东亲自领导,组织下,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各  相似文献   

10.
刘智峰 《前线》2023,(1):39-44
毛泽东党性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党性思想主要源自于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来自于现实的需要,其发展和形成过程与党实现统一的过程相一致,对党实现团结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教育和整风运动是提高党性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全党组织纪律观念和党性意识,通过整风运动实现全党在思想组织作风上的统一,有助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党。毛泽东党性思想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党性教育增强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方法,党性的概念随着党的建设实践、党面临的形势和党对党员提出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党性教育必须与党要解决的具体而现实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7,(9):17-17
作风建设概念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最早在党的建设中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曾在一些讨论党的建设的书信中针对某些社会主义者身上存在的“阿谀奉承”的作风、“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这里针对的是个人的作风。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度漫天抗日烽火的皖南,顿时沉浸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然而,中共皖南党组织和皖南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转入地下,在黑暗重重的皖南山区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直到大军渡江全国解放。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解决顺直党内矛盾的历史性贡献王玉斌1928年,中共顺直省委党内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在“当时党的内部问题中”,这一矛盾“是最突出的”①。同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的周思来,受党中央委派到北方,解决顺直党内的矛盾。周思来到顺直后,经...  相似文献   

14.
1941年3月29日,在国民党中央全会上蒋介石突然当众斥责国民党元老张继。除了易怒的性格因素外,此事还与皖南事变前后蒋介石复杂的心境密切相关。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审时度势,采取政治上取攻势、军事上暂取守势的斗争策略,与国民党激烈交锋,迫使蒋介石不敢进一步扩大事态。长期以来,蒋介石对包括张继在内的党内元老表面恭敬,内心却颇为不满。皖南事变后,张继投机取巧,趁机公开发表反共言论。殊不知蒋介石此时并无意与中共彻底决裂,在紧张、压抑的心境下,张继的言论招致他的痛斥也就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刘莹 《奋斗》2007,(4):5-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党内和谐”的概念,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表明我们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国民党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几天之内,围歼皖南英勇抗日的新四军共9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共遭致的最大损失。延安,中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一时沉浸在悲痛与激愤之中。毛泽东曾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现在蒋介石大开杀戒,自毁长城,制造如此天下奇冤,中国共产党该如何反击呢?这是事变后中共中央日夜商议,而又难以决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乃新 《世纪桥》2000,(2):22-2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14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然而,广大的东北人民从没有屈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14年的艰苦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是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接着9月22日,又作出了《关于日本…  相似文献   

19.
党风概念的第一种含义——党的作风的简称 1942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党的作风一词,并把它简称为党风。他说:“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4页)这里使用的党的作风,从词源上来说,是一个外来词,直接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最早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问题上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在19世纪70、80年代就提出要反对党内某些人身上存在的“阿臾奉承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56页)和“华而不实作风”(同上书,第39卷第468页),其主要含义是指党员个人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对于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各种说法,大都依据事变经历者的回忆和中共及新四军方面的史料。笔者因工作关系,查阅了国民党军方有关皖南事变的档案史料,深感事变制造者的史料应该是我们考证这个事变若干史实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拟根据国民党军方史料,对皖南事变若干史实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