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秀丽 《学理论》2022,(7):9-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哲学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涵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生态五个层面的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在新时代下对我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迎合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瑜  韩升 《理论导刊》2023,(3):70-77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之间相互契合、内在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最广泛的民主参与、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最真实的民主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同向协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协商民主,拓宽民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会治理实践下的民生福祉;构建理性规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群众观的经典著作。在该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存在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同时,要尊重群众的主体性、重视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基础地位,避免用虚幻的群众"共同体"任意宰割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等观念,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高立伟 《学理论》2023,(3):24-2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创新和发展,包含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逻辑,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共同体状态,因此两者之间应该“互为维度、互为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健康互为统一以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具体特点。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人民增强“四个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更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以及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统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引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先进政治文明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强调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内在契合性,为新时代破解中国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和完善“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9)
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实践支点与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做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中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方向,形成了新时代人民观的整体理论形态。把握其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是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本质要求,是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的力量之源,标定"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价值坐标,为世界人民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论及的有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又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新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安全战略的规划、实施和调整提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向度上展现出鲜明的生成逻辑。其以“独立自主,不容别国干涉内政”为基本原则、“巩固国防,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为前提条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物质基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衔接社会主义革命”为重要保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为外部条件、“加强社会主义教育,防止和平演变”为有力措施。其历史贡献在于维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权安全,守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领土安全,团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族间的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体系。立足于新时代,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带来了坚持党对国家安全事业的绝对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安全治理、落实国家安全制度、激发治理效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和利益,维护和达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根本立场,法治德治并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3)
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指导方针。从历史的逻辑我们能较好地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新时代新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并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的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使国家治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坚强保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推进重点、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战略定力、以独立探索为创新追求。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民生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具有明晰的逻辑维度。从价值逻辑看,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人民利益、国家目标三者的有机融合;从理论逻辑看,集萃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玄圃积玉;从实践逻辑看,耦合了中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和新时代民生实践、科学方法、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继承,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与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即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通过分析研究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力量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中生成的巨大历史合力,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力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和平力量,即造福全人类的正能量和善力量。新时代有新难题、新风险,解决新问题需要依托新动能、新力量,新时代呼唤磅礴的中国力量。恩格斯合力论认为,凝聚历史合力既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只有根据共同意志和共同计划创造历史,才能最大化地凝聚历史合力。它启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用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是最大化地生成中国力量的三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2)
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的诸多论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治理思想同样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找到理论支持。从人民当权的治理思想、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原则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探析马克思主义与治理思想相关联部分,论证我国治理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它已经成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一条主线。化解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得通过充分发展经济、解决人们关注的切实利益问题、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最后攻坚战等多重举措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必须得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多重举措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仍散发着真理的光芒。170多年来,从文献中"自由人联合体"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共产党宣言》给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探索道路中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在新时代启示我们坚持人民的观点、人民的立场、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用合作共赢的方式,来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是中国道路基础上关于新全球化及全球治理的哲学贡献,已进入2018年修宪所建构的宪法新秩序。民族国家不是理想秩序的终点,西方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对"命运共同体"之哲学与制度的艰难探索,更有美国式全球化体系的实践高峰,但终因无法超越"二分法"困境及民族国家利益本位而转向颓势。中国作为融合东西方智慧的现代化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使命与双轨目标,以治理现代化和一带一路作为实践抓手,有效激活及发展了中国古典的"天下主义"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国际主义",吸纳整合了全球善治的合理因素,成为世界历史之新一轮秩序的构建者。"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具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及推动全球治理的重大哲学与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制度型向技术型迈进,这对人类的政治生活与国家治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立足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问题,基于政治维度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执政能力、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的政治维度,对于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