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正>从“全科”到“专科”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每一位律师都可能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法律服务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律师?”不同时代背景下,随着法律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拓宽,适应市场需求的律师类型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初期,法律非诉讼业务开始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人逐步接受“不打官司,也要请律师”的观念。发展到近一二十年,法律服务行业又提出了“专业化”的概念,打造专业律师一度成为“热词”,律师的专业化分工也愈来愈细。而最近的四五年,  相似文献   

2.
以《律师文摘》为依托的“律师文摘网”www.lvshiwenzhai.com于1月19日开通。该网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编辑理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中外经典,竭诚营造中国律师的文化家园,选文突出思想性、国际性、前瞻性,是包括广大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网络平台,也是社会各界了解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如果律师职业行为没有法律的保护,动辄被以“包庇罪”、“伪证罪”、甚至“玩忽职守罪”、锒铛入狱的话。那么,还有谁愿意再去从事律师这项职业呢?没有律师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这是一人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事实。——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感慨这是一封逃亡律师的来信,信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以上是我的冤枉所在.也是他们指控我犯“包庇罪”的理由。我说的都是事实,我不怕调查,就怕无人问津。作为一名律师,连我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能得到保护,还有什么能力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十分清楚,“逃跑”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4.
时光荏苒,做律师转眼已五年有余。记得在大学学习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同学们常提起的话题。学法律,当律师,顺理成章。但有的同学说:“律师不适合女人做。”虽然我当时提不出有力的反驳,但总还存有一丝牵挂。那是因为在选择法律专业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如果我以后做法律工作或者做律师那就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孙承祖业了。因为父亲与伯父在大学时学的都是理工类专业,  相似文献   

5.
<正>援藏援疆,是我践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的无悔选择,也是我“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不怕困难甚至是牺牲”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决不允许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2019年,在西藏有部分边远地区和高海拔县没有律师,在那里的藏族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时很难及时得到帮助。那一年我35岁,处在事业上升期,收入颇丰,生活安逸。但当司法部组建“援藏律师服务团”动员令发布后,我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决定援藏。  相似文献   

6.
曹诗权 《中国司法》2004,(10):36-39
一、关于律师的法律界定和社会地位的把握在表述律师的性质和地位中,有多种说法,但都有失偏颇。其中,“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界定为国家公职身份,已成为历史;律师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只是反映出中国法律职业者的共同属性,而非律师个性;律师是“中介人”、“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有“藏西秘境”“天上阿里”之称。然而这个美丽、纯净、令人神往的地方,却因经济欠发达、生活环境艰苦等原因,法律服务相对落后,法律服务需求难以满足。2019年7月,我主动申请参加“援藏律师服务团”活动,服务于西藏阿里地区,2022年7月返回河北保定。在阿里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把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律师的初心使命交付给祖国西南边陲的这片热土。  相似文献   

8.
许俊 《中国律师》2023,(1):54-55
<正>少年时的律师梦当年高考结束后返校,教室里熙熙攘攘,同学们讨论着如何估分,如何填写志愿。作为文科生的我们,那时候可选的方向很少,师范类、新闻类、文学类,还有一个法律类。正在犹豫时,有同学对我说:“许俊,你报法律吧,你长得多像个律师。”对于我们“80后”一代,深受香港律政剧的影响,看着荧幕上在法庭为当事人的利益唇枪舌战、正气凛然的大律师们,我也经常幻想,未来自己要是能成为一名律师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律人,他开辟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法律途径,对助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作出贡献;作为慈善家,他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在夫人的搀扶下,在轮椅上“走”出一条感人至深的慈善路:作为一个平民家庭的后代,他走过的“律师一商人一慈善家”这条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10.
陈健 《中国律师》2005,(4):82-83
党员系中共党员,律师系考取司法资格在某律师事务所执业的法律工作者。律师队伍中的中共党员本文称为党员律师。多年以来,律师队伍里的党员不太多,可能因为律师这行专业性较强而政治色彩并不太浓的缘故。的确,党员、律师的“光环”似乎不如从前了。可我总丢舍不了这份情缘,那是因为对我可说是来之不易:17岁写申请书,25岁入党,整整“八年抗战”;接着而立之年到北京脱产学习法律,撇家舍业又是“三年解放战争”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辞去国有特大型企业公职去做职业律师。因此,我对共产党员的称号和律师职业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认为,党员和律师…  相似文献   

11.
17年的经历,17年的感受。从事职业律师17年以来,我一直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探索中国律师的改革和发展之路。在业务方面,1988年,我提出“全方位法律服务是我国律师业务改革的必由之路”的论断,主张大力开拓律师非诉讼法律业务;1992年,我首创并实际介入中国律师依法为企业股份制改革、股票上市提供法律服务的业务拓展工作;1996年,我又率先以律师身份参加大型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在律师体制改革方面,在任职于深圳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处长时,在省市司法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我又力主大力推进深…  相似文献   

12.
很高兴能够受邀参加由(律师世界)杂志和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如何深化证券法律业务专题笔会”,我想就(证券法)的施行对律师业务的影响,发表如下看法:豆.(证券法)的施行,为规范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同时,也为律师从事与证券有关的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特别是对律师业务的拓展、律师专业分工的形成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立法进程的不断加快,律师的专业分工日趋细化,例如已出现了招标律师、海事律师、刑事律师、证券律师等,但以前作为证券律师,尚没有一部较完整的法律作为从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法律专业的建设,内地司法行政部门正在不同的省、市试点推行“公职律师”制度,这个崭新的制度将会为政府的法律工作带来新的面貌。香港特区一直以来均实施“政府律师”的制度,我借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香港政府律师的角色和职能,希望香港的经验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袁斌 《中国司法》2002,(2):33-34
1999年,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中,与美国女足决赛时,人们爱称中国女足是铿锵玫瑰。2001年,当一位女律师在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中荣获“优秀辩手奖”和“优秀团体奖”时,人们才发现许昌律师中也有一朵铿锵玫瑰。———她就是共产党员杨志华。有人认为干律师为的就是钱,她的回答是不;有人说做律师只要有法律知识就行,她的诠释也是不;甚至还有人奇怪地断言,好律师与优秀共产党员像水和火一样不相容,她用自己多桀的生命给予了有力地回击。一份合格的答卷1986年6月,法律专业毕业前后,杨志华实现了人生中两个梦寐以…  相似文献   

15.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意味着律师是一名经济人.他的服务通常是有偿的商业行为。与此同时,律师也被赋予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使命。这就是说,律师也是负有社会责任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16.
吕冰心  王磊磊 《法人》2008,(8):76-78
“我最希望做的就是双向交流(two-way practice)。不仅代表国外公司了解中国的法律环境,促进他们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代表中国公司,在他们‘走出去’的过程中助以一臂之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作为美国奥睿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的合伙人,满运龙律师一直以此为自己的执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已经过去了的一年中,“律师手记”真诚并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了律师们奋斗人生中的林林总总,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主持人因此而心怀感激,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给关心这个栏目的朋友们更多的新意。我们将“律师手记”更名为“律师名片”,是希望它像真正的名片一样在初相识的刹那间,给你一个深刻的印象,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横裁出律师人生中的片断,在真实的人生与虚幻之间,便是文章中的水中塔影。  相似文献   

18.
章方正 《中国律师》2023,(10):74-75
<正>每当向他人介绍我家中有三代律师时,周围的人总会用“律师世家”来形容我们的家庭。无论是年幼时耳濡目染的刑民案件,还是青春时行思坐筹的法治节目,又或是成年后义无反顾的专业选择,把家族的“法律基因”传承下去,似乎成为了我生命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命题?警人,警己,后者更多一些。我把律师当成自己一生的职业,并不是什么神圣的梦想,就像你是会计,他是医生,还有人是教9币一样。但是,我的确希望,当自己在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的时候,就算不会得到赞许,也起码有一些尊重。可是,像“律师就知道赚钱”“律师都是骗子”“律师就会拉关系”“律师钻法律空子”之类的话语,时常充斥在耳边,我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在说我,但是也很是不舒服。甚至,我自己有时候,都很讨厌有些律师同行,也不是什么不好,就是一个字——烦。因为,有时候你就需要一场轻松的聊天,可是对方非得把你拉进辩论的泥潭。你要和他解释乃至争论,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你应该这样理解等等,等到谈话一结束,你会发现自己很累,消遣休息的效果没有达到。律师,为什么会这样不招人待见?以下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愿意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受伤”的高管 天空又是阴雨绵绵,已经连续下了一周的雨,湿湿冷冷的气候让人格外不舒服。不过,还是得干活儿。一如往常走进法院准备开庭,远远听到有人高呼:“小慧律师!小慧律师!”我停下脚步,原来是上回去法律服务时遇到的咨询者阿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