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为突出,人类现代化正处于十字路口,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各种挑战。面对“现代化之问”,各国政党亟须作出思考和回答。正基于此,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提出“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阐明了政党对于推进人类现代化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当。“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和全球文明倡议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宗旨理念和大党担当,“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为各国政党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提供全新选择,大大推动各国政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全球文明倡议从不同维度回答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要求,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穆重怀 《侨园》2023,(1):12-13
<正>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水平和领域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力引擎。当下,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3.
全球“三大赤字”危机的产生与西方文明中心论主导下传统“一元、等级、霸权”文明交往秩序自反性演化密切相关。世界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现实境遇,内在地要求批判和超越西方文明中心论宣扬的“普世价值”逻辑,倡导以“共同价值”为理念遵循和价值旨趣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新时代中国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一伟大智慧蕴含在共商中凝聚价值共识、在共建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共享中实现秩序正义的实践理路,必将推动世界文明交往秩序朝着多样、平等、包容、共赢的方向变革。  相似文献   

4.
郝永平  张欧亚 《求知》2023,(6):17-19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为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而创立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学思想”是第一位的,是“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大前提。要全面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郭超 《理论探索》2023,(2):45-5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立足中国又胸怀天下,蕴含着系念人类前途命运、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天下情怀。这种情怀的生成离不开习近平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借鉴,以及对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建设生动实践的关注和关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天下情怀集中体现在生态自然观、生态正义观、生态保护合作观、生态治理责任观等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蕴的天下情怀兼具中国意义与世界意义,有益于为中国生态文明话语权带来新提升、为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开拓新格局、为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提供新方案、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凝聚新共识。  相似文献   

6.
高立伟 《学理论》2023,(3):24-2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创新和发展,包含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逻辑,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共同体状态,因此两者之间应该“互为维度、互为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健康互为统一以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具体特点。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人民增强“四个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更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以及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人类文明发展动因、制度特征和价值判断等三个维度的阐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协调推进"五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新的发展样式。  相似文献   

8.
世界多样性兼容性文明观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变动、中国大变动的新形势下,作为我们党一项重大的政治新思维、理论新思维而提出来的。这一全新的社会文明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新成果,深化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种文明共存互补兼容的趋势出发提出的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政治新思维,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一大理论品质与政治品质。  相似文献   

9.
塞缪尔·亨廷顿将导致国家间冲突的根本原因界定为由“文明冲突”造成的“文明断层线”,这种论断既是“西方中心主义”价值作用的结果,也隐含对西方文明优势的宣扬。当前,文明观在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特别是人权理念塑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明差异所产生的人权理念冲突则是当前国际社会实现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实上,文明差异虽客观存在,但并不必然导致文明间的冲突。中国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当代中国人权观,充分体现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人权理念,将有效地缓解甚至消弭人权文明领域的价值冲突。其中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进程中所提炼出的包容性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有助于解读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构建公正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明并非彼此隔绝,全球化时代,从马克思“交往形式”中“精神交往”视角来审视多元文明关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多元文明“交往形式”谬误违反辩证法且对文化发展造成危害,文化相对主义持文化“孤立线性发展”观阻碍文化推陈出新,文化霸权主义试图将多元文化“归于一元”不利于文化传承发展,文明冲突论过度强调文明差异而引发文明冲突。为化解困局以重塑多元文明良性“交往形式”,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以克服文化相对主义,尊重多元文明多姿多彩以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现并传播诸文明共通“文明之美”以消解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全球化语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宏阔的全球视野进行一系列的战略思考,提出一系列中国式的新倡议、新主张、新理念、新战略,包括新世界观、新文明观、新义利观、新安全观、新应对观等。其中,新世界观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新文明观是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新视角,新义利观是新全球化语境下的外交价值观,新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的全球考量,新应对观是新全球化语境下的战略举措。这就为中国探求在新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面、深入、审慎地融入全球经济以加快自己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指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提出,要“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延续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以来关于“文明发展道路”的精神,又将不断开拓“文明发展道路”作为中国未来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文明发展”奠定人民幸福基石的思想观点,并从以下“三大选择”来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思想包含了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以及共赢全球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系统思维,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风险与希望、挑战与愿景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内在张力与外在表现,深刻揭示人类文明的本质及其互动与发展特征,成为当下必须直面的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紧迫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中国道路实现史诗般崛起的现实成就与文明品质,习近平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展开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地阐发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本质论、“交流、互鉴、共存”的文明关系论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论,从而为在21世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历史进步与和平发展,提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自信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理念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理念,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又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和本土意识,是对当前人类文明发展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各种现实问题的自觉回应,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它也因此成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国际文化理念,成为维护全球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基点。相对于西方霸权思维下的各种文化理论和文明观,和谐世界理念将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道路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国际实力的对比日趋均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各层次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走深走实等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备新的基础。与此同时,世界公共卫生的新特点、大国政治博弈的新样态、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人类文明冲突的新表现也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依托全球安全倡议,构建安全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发展共同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视野的一种文明观,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五位一体"的生态社会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环境需要纳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极大地拓展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把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为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粹主义甚嚣尘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掉入民粹主义陷阱无法自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深受民粹主义的袭扰,给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蒙上阴影。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走出的新道路,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回答了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跨越民粹主义陷阱这一时代之问,为那些正深受民粹主义困扰的国家和地区顺利走出泥潭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跨越了民粹主义的“人民观”陷阱,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跨越了民粹主义的“平等观”陷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跨越了民粹主义的“民主观”陷阱。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旗帜方向、价值立场、动力源泉和精神面貌,是新征程伟大实践必须坚守的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之问、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民之问、巩固壮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支撑的时代之问、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世界之问,是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领航指向的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