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摩擦造成鞋底表面物质发生剥落而形成鞋底磨损特征,它是对个人行走运动特点的形象反映,也是足迹检验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分析鞋底磨损特征,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对于利用鞋底磨损特征进行足迹检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收集到的鞋印样本中的磨损特征进行了详细标化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研究同一人不同时期的鞋底磨损特征所具有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同一人左右足之间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及联系,不同人鞋底磨损特征的变化情况。希望能为足迹检验鉴定技术走向定量化、标准化、自动化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鞋底整体分离痕的检验是刑事技术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鞋底整体分离痕的形成机理不同于一般足迹,不同种类的鞋底整体分离其形成的痕迹特征亦各有特点。刑事技术人员在应用鞋底整体分离痕时,要重点做好案件现场分离体的发现、提取、保存和分离痕的分析、比对检验工作,为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服务。  相似文献   

3.
鞋底磨损特征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形成的足迹对应特征也是一致的。对其进行认真检验,有助于准确认定罪犯。  相似文献   

4.
鞋印是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对现场足迹进行正确检验所作的鉴定结论对案件的侦破和诉讼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利用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技术的一项新的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检验的局限性,充实了足迹检验的理论,为揭露犯罪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利时Rsscan国际公司生产的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鞋内底足迹磨损特征与足底力学特征进行比对检验,旨在通过探讨鞋内底足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鞋内底足迹特征的形态反映等,确定鞋内底足迹同一认定检验鉴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稳定、可靠的特征,特别是从理论上探讨鞋内底足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为鞋内底足迹检验鉴定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鞋底各区域分区的方法,分析了由于足底压力分布的不同而在鞋底花纹设计上的一些原则,并对鞋底各个区域花纹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通过实验,找出利用鞋底花纹分析足底部位的方法,从而统计出鞋底花纹所对应的足底相关的部位的比例范围,为直接利用鞋底花纹检验残缺足迹和区分足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鞋内足迹特征是指鞋在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蹬踩和挤压以及汗液的浸渍,形成在鞋内底或鞋垫上的印痕。这种印痕与赤足足底,脚面足型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在足迹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根据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形成的运动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鞋内底及鞋垫及鞋帮内侧会形成深浅、虚实不一的赤足形象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检验鉴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探讨研究能否将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用于赤足迹与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将数据量化分析后得出检验结果,分别收集200名受试的赤足迹和穿鞋足迹样本,并按足底压力轻重(鞋底磨损轻重)分级,再把各压力中心(磨损中心)连接后测量距离并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种特征在赤足(穿鞋)足迹中出现的概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对赤足迹与穿鞋足迹对应特征进行比较,相关性越大,则司法鉴定中证据效力越强。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用于赤足迹和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9.
足迹在犯罪现场遗留是必然的,因此是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它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在足迹检验技术中,足迹检验的重点是对足迹各部位重压面的形态、特征进行检验,但足迹各重压面的形成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足迹形成后,与其他痕迹一样,其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也易受外界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现勘提取足迹的数量不少,但在利用上几乎只针对鞋底花纹,而缺乏对留痕人人身信息的利用,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勘人员对足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因此公安院校应加强足迹识别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支撑点、蹬痕、踏痕和足迹综合识别训练,每一步骤均按照先赤足足迹后穿鞋足迹的顺序进行训练。同时不管是赤足足迹还是穿鞋足迹,训练的次序均为先训练捺印足迹,再训练立体足迹,最后训练平面足迹。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机推算身高是《足迹检验科像处理系统》的子系统,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痕迹图象处理;2.足迹图像检验鉴定;3.鞋样鞋底图文库管理。本文将介绍足迹图像推算身高的子系统的原理、功能、特点及远行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3.
踹门足迹是指犯罪嫌疑人用足撞击门 ,破坏锁体或门 ,使门锁分离或门板与门框分离而遗留在门面上的足迹。由于形成踹门足迹的承痕落体、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和正常步行足迹相比比较特殊 ,因此 ,它们在特征利用、分析方法和检验重点上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作案人穿用的鞋销毁或长时间磨损,传统的形态特征检验鉴定技术对其无法发挥作用。实践表明,按动态中同一认定原理,鞋印检验技术转向同一人穿着不同种类鞋的磨损形态检验鉴定,是科学可行的。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中应注意检验的条件和对差异点的非本质属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平面穿鞋足迹推断身高的线性回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现场平面穿鞋足迹推断作案人身高的可靠性,我们对提取的339名不同年龄人的穿鞋足迹的捺印样本进行了分析测量,并选取6个特征作为研究指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身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就各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足迹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66种不同品牌、不同种类、不同批号的鞋底原料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鞋底的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峰形、峰位、特征峰的峰高比等不同,据此可以对鞋底原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菊花是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于一体的名品花卉,其药用历史悠久且道地性成因复杂多样。菊花在特定地域内经长期栽培形成各具特征的药用品种,各菊花道地产区根据传统生产规模与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应而产生了不同药用菊花的加工方式,形成其特有的品质,使菊花药材质量得以保证,从而发挥良好的临床药效。通过对药用菊花品种、产地、加工方法、化学成分、药材品质评价、药效等多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为菊花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案人足迹是犯罪心理的重要载体,案犯心态与犯罪现场足迹特征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依据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学和足迹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探求和揭示其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为案件精准侦破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同的案件类型、不同的犯罪动机以及不同的作案人,其犯罪心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行为特征,犯罪现场亦会形成不同的足迹反映,出现不同的足迹类型,据此可为案件迅速侦破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这里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足迹识别系统中的鞋底点型花纹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改进后的图像二值化算法,在对比度很小的背景中将小目标提取出来。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结合形状特性提取点型花纹。该方法可为足迹识别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穿鞋足迹的情况分析在刑事案件现场勘察检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和地位,而对步法特征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同一人的步幅特征还是步态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同人的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是存在差异的。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穿鞋油墨捺印足迹进行研究,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通过T实验法检验实验对象的各个相应指标的标准差之间的近似,证明了同一人步法特征的稳定表现;通过U实验法检验不同实验对象之间各个相应指标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不同人在步法特征表现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