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心灵交流的艺术,而微笑是所有的交流中最有力的语言。它展示着一种胸怀,表达着一份信赖,传递着超越语言的理解与关怀。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教育心理学认为: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微笑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老师灿烂的笑容,能让学生在亲切、愉快气氛中去汲取营养,健康成长。教师的微笑一种无形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林强 《公安教育》2014,(3):28-31
<正>有效沟通是公安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谈到有效沟通,我们可能仅停留在运用语言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层面上,而真正思考非语言信息如何在沟通中发挥作用的甚少。非语言信息沟通是指不使用任何词语的信息沟通,如通过肢体、表情、语调、服饰、空间距离等进行的沟通。美国肢体语言专家艾伯特·赫拉宾经研究发现: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时,一条信息对人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1.调距作用。“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从而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可亲才可信。“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加剧作用。情可以增强理的可接受性,强化理的感染力。中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可能发生多种情况。如被动接受、勉强接受、主动接受等,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差别,常常在于师生间的情的作用。情能够以变化的方式达到强化的目的。3.凝聚作用。情能协调师生…  相似文献   

4.
江岸 《小康》2011,(6):125
在种种复杂的情况下,语言交流,成了困难而隔膜的事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但我说的话,你却永远不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困惑于那些无法说出来的误会和隔膜,东方式的"言不由衷"或是"话里有话"会让人抓狂。但即便是能够说出来的话,也并不一定就能拉近距离,一样有"鸡同鸭讲"的尴尬和无奈,而仅以"话语体系不同"  相似文献   

5.
微笑的魅力     
在文明社会,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是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桥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与修养素质的尺度。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赴泰、港考察团,主要任务是考察酒店的软件服务。在考察期间,不论是参观还是入住酒店,只要遇见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般清洁工) ,你都会看到他们会心的微笑。这种发自内心的友好而真诚的通用语言———微笑,足以让我们这些游人,顿觉如浴春风,缩小了距离和陌生感,这就是微笑的魅力之所在。  作…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     
《小康》2015,(2):16
婴儿机器人带来心灵慰籍当地时间2015年1月13日,日本名古屋,日本中京大学与汽车配件制造商"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联合研制的婴儿机器人"Sumaibi"与媒体见面。身高45厘米,重1.2公斤,这个使用电池的婴儿机器人内置了感应装置以及麦克风,能检测到自身的体位、摇摆运动以及人声。当被拥抱时,机器人会展示出微笑的表情,脸颊会变化为红色。它会发出蓝光以示"流泪",并通过转动眼球、嘴部动作以及扭动脖子,做出不同的反应。它还会像  相似文献   

7.
语言使用能力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交互式任务型教学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形成动态、开放的情境语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原则,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师生间,学习者间的交际活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双方综合应用各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脍灸人口的歌曲,其中一“句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更是被人们广为传唱。它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真诚,唱出了人世间的和睦温馨。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要想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老师就应多把微笑留下。1.走进课堂时,带着微笑,这是愉悦的微笑。一节课学生状态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情绪,而老师开始上课时的情绪,又直接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甚至整个课堂。这好比是歌剧的前奏和序曲,又恰如文章的开头一样,要“先声夺人”。老师轻松愉悦自信的微笑会给学生亲切、和善、友好的感觉,会唤…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12,(9):19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但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仍能保持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生活中,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真心微笑的人很少,但在照片中我却看到,驻扎在鹦哥岭上的这群年轻的大学生的脸上,却时刻充满着阳光的微笑,让我感到震撼与感动。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几年前,2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走进了海南的生态核心区——鹦哥岭,用仍旧稚嫩的肩膀挑起了重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的重任。他们都是大学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微笑的力量     
刘东河 《人民公安》2010,(12):60-60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微笑,是天使送给人世间最好的礼物。 当你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行人给你一个善意的微笑,你是否会觉得今天的阳光特别灿烂,路边的花朵特别清香?  相似文献   

11.
哪些信号能帮助我们识别谎言呢?事实上,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线索未可靠地识别一个谎言。当一个人说话对音调升高,很可能暗示这个人在撒谎。说谎对音调升高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有关识别谎言的线索还包括:回答问题前停顿的时间较长,更加简短的回答,更多的“嗯”和“啊”,更加缓慢的语言以及在说明观点时手臂姿势比平常用得更少。识别谎言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微笑。说谎人的微笑很少表现真实的情感,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感情世界。研究显示,微笑并伴随着较高…  相似文献   

12.
《乡音》2007,(8)
微笑是人类最古老、最祥和的语言。微笑的内涵是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微笑     
怀抱襁褓中的幼小,看着他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心中强烈地感觉到,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行为语言。有一首儿歌名叫《歌声与微笑》,童稚的声音唱道: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用心听一会儿,你会浑然不觉地露出微笑。或许你嗓音嘶哑、五音不全,不能完整地唱这支歌,但只要聆听它,你就不再吝惜脸上的微笑。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通常是通过语言交谈来相互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然而在我们运用语言交谈的同时,其它非语言因素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谓非语言因素作用,是指通过姿态、手势、眼神、仪表、面部表情等不同变化来传情达意所带来的作用。如何灵活、适度、自然、  相似文献   

15.
两种贫穷     
据说有位贫妇在野地里生下孩子,婴儿初睁眼时是微笑的,因为他发现麦苗是绿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但接着就哇哇地哭了起来,因为他看见母亲那张为贫穷而愁苦的脸,害怕自己长大后同样贫穷……  相似文献   

16.
听话者的自我意识对于说话者礼貌策略运用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说话者在说话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听者对其自身地位与双方关系的定位。因此,说话者在选择礼貌策略时要尊重听者对于权势关系以及交际距离的定位。这一点能解释语言中一些相关的不规则的礼貌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人们常用巧妙的“示弱”,以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能巧妙地运用这种示弱的艺术,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一、主动“示弱”,拉进师生距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求教师言正心直,专业素质高,并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从而体现师道尊严,达到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而事实上,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示弱,有时反而更能拉进师生距离,让学生喜爱和接受老师。教师准确讲解,上下皆通,是为了树立为师的形象和尊严。教师“示弱”是为了解除学生的防…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多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态度要传“情”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借助目光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的亲近、尊重的情绪体验,促成较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教师坦诚的真实形象,适度的情感变化,亲切而温和的表情,使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感情的通道打开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灵敏度就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教学语言要有“情”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升华,要通过人体语言恰到好处地表露出来,借助人体语言把教师所领会的教材内容尽善尽美地展示给学生。人体语言所产生的奇妙效应,会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 心理学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9.
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很多,通过作业批改与学生谈心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的交流,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它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一、区别对象,对症下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方法尽管多样,但仍免不了众口难调。利用作业批改之机进行个别教育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育机智,可以消除因课上的失察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课上有些学生好动、不扎实的现象,在作业批改中,我写到“: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如果学习上再扎实一些会更好。”针对有些学生的懒惰情绪…  相似文献   

20.
谢春萍 《理论月刊》2005,(12):139-142
任何形式的国际交往都需要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来实现交流,翻译便成为了世界不同文化知识交流的媒介之一.翻译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人类文明才呈现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一名合格的翻译必须至少精通两门语言,知晓和掌握一些有关翻译的一般理论与技巧,尤其是能融会贯通蕴涵于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的文化意识,翻译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达到语际交流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