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外研究中国女性史的典范著作《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一书选取最常见的婚姻及家庭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娴熟地运用女性视角,生动客观地重构和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考察宋代妇女的婚姻与家庭,指出了宋代妇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有对中国古代女性医疗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作为救治者或妇科语境下对女性身体的认知,鲜有从社会医疗史的角度讨论女性作为被救治者所面对的诊疗生态。本文以明清时期女性择医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中国古代空间和性别意识的交互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男性关系网络对于女性病患的择医行为起着主导性作用。通过对比不同阶层女性的求医渠道,可以发现不同社会地位的女性患者在求医问诊过程中对于男性关系网络的依赖程度大不相同,社会地位较低的女性病患对于这种关系网络的依赖性较弱。以此为延伸,本文对中上阶层女性病患在就诊过程中的缄默问题也做了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费侠莉(Charlotte Furth)的《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把女性身体置入中国医学史中进行考察,将焦点集中在中医女性身体论述演变的谱系上,并通过对相关的男性的身体、医业分工、医病关系的分析呈现社会性别权力体系与医学话语之间的相互建构.这正是费侠莉著作的独特之处,是她对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女性与医疗卫生的议题逐渐得到关注。文章从女性生理卫生的认知、中国妇产科医疗史、女性作为医疗照顾者以及中西医冲突下的近现代助产事业等4个方面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体育传人中国之后,女子体育也在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的各种冲击之下艰难起步.初创时期的女子体育怎样在不同的时空格局中展开,女性运动在国族命运、两性关系、公众舆论等层面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意涵是什么,运动与女性特质的关系怎样呈现,女性运动生活的日常模式为何,女子体育是否符合宣导的初衷等,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多维审视,不仅有助于加强近代女子体育演变迁播、表现形态、影响地位等研究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通过弥补以往学界对妇女"运动"史关注较少的不足,为近代妇女史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视野的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台湾学者游鉴明的《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从解答上述问题人手,以1895-1937年间女子体育运动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为例,依托于丰富的史料,将中国政府、学校、媒体、社会借助体育联手改造女性身体的历史及女性从中的反应作了深入的论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近代中国女性运动的多姿多彩图景.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随着西风东渐的影响、新思想新风潮的传播,女性角色打破了三从四德礼教约束下的传统女性的角色属性,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到一种新的角色定位,完成了从传统中国妇女到现代女性的形象过渡与转变。民国画报是近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借助于民国画报史料,我们从身体角色、社会角色、观念价值几个方面描述了近代中国女性角色消解与重塑的过程及面貌。  相似文献   

7.
图书推介     
正《身体·性别·欲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杨秀芝、田美丽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该书对身体女性欲望、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女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未来女性身体叙事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对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的叙事文本,主要关注女性身体在当代文学中被叙述的情况,关注那些描绘女性身体,把它嵌合在叙述之中从而使它体现某些意义的小说创作,对女性身体在文化场域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女性身体写作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整形美容手术一直是女性主义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而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整形美容手术,女性究竟是被资本市场和父权制的合谋所压迫的"文化冤大头",还是通过整形这种个人的身体政治的操作对自我进行赋权的"行动者"?通过反思女性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结合民族志田野调查的素材,本文以女性的整形为视角,探索女性身体在中国剧烈的社会变迁中的顺从和抗争、焦虑和欲望,并试图揭示身体与自我以及身体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梁小娟 《求索》2012,(5):123-124,101
身体作为生命存在的根本性物质形式,与个体成长密不可分。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的女性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文本中的身体镜像、身体创伤和身体境遇,细究身体与权力、革命、性、心灵间的复杂纠葛,挖掘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诗学与主体建构,探究女性成长过程中个体认同与身体间的隐秘关系,把握身体的本质和女性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批评语言和接受视野中逐渐被简化、定型化为女性写作、女性性经验和欲望写作,其后果是固化了20世纪90年代处在生成阶段的身体、身体写作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身体写作的整体性景观;割断了个体化身体写作与文学批评中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批评话语之间的精神联系。我们要对市场选择机制保持警惕,同时也要对女性被等同于身体、女性的性经验被等同于性经验话语的生产机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湖南西部仡佬的历史作了一比较系统的考查.作者认为自唐宋至明清,仡佬一直是本地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这里古代的仡佬,是魏晋南北朝后期一部分东迁的夜郎僚人的后裔.这部分仡佬后来除少部分倒迁入贵州外,大部分即逐渐融合于当地汉族、苗族和土家族中.  相似文献   

12.
戴表元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文创作及诗学思想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元代诗文的研究渐成热点,一代文学大家戴表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分别从诗歌、散文、诗论等几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当代对戴表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章艳丽 《青年论坛》2008,(5):115-118
先秦时期的女性美学观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是后世女性形象研究的第一块重要基石。本文首先从女神系列入手,探讨女性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其次从作品中女性典型形象入手,探讨先秦时期女性美的内涵,以期能全面展示人类早期对女性美各个方面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夷是唐以前藏彝走廊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个人群类别,但在记载唐代史实的汉文史籍中却已基本不见称夷的人群。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指出夷入唐后主要有两种去向:一为吐蕃征服并统治;一是原先称夷的人群在唐代被转称作蛮。文章同时对夷在唐代被转称为蛮的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唐人的民族观及对藏彝走廊地区人群的分类标准与汉晋相比已发生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唐宋妇女史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发表论文专著百余篇,涉及诸多层面,主要有妇女地位问题、妇女生活、特殊群体妇女研究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仍需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定勇 《青年论坛》2011,(3):123-127
金代寿词的发展演进经历了"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三个阶段。金代寿词意象独特,意境开阔,摆脱了寿词以功名、富贵、长生祝祷的套路,跳出了谀辞谄语的窠臼,迥异于同时的南宋寿词。其原因与北方的苏学流衍、贱老之俗、全真教传播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方铁 《思想战线》2002,28(6):100-103
2002年5月云南大学召开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历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总结,畅谈了对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展望。中国古代史组的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中,提出一些重要的学术见解和改革建议。这对今后中国古代史的学科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重大政策变化对男女移民的不同影响,以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移民模式,以期丰富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相似文献   

19.
《闺塾师》突破了“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采用女性视角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对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做了有意义的诠释。但是,由于作者在研究中对女性视角的运用把握失度,从而导致某些提法的失实;史料运用上存在的缺陷也使书中出现了一些史实性的错误。《闺塾师》在研究中体现出的优长与不足对反思中国妇女史研究方法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