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14个做"无痛人流"手术的女性及其男友(丈夫)的深度访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无痛人工流产"的宣传剥夺了当事女性诉说身体"疼痛"的权利,女性孕育的身体被医学话语叙述为客体,扭曲的人工流产知识将女性置于身体风险和道德风险之下。为此,建议相关部门禁止各类"无痛人工流产"的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2.
蒋继华 《前沿》2010,(24):174-177
欲望叙述是当代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内容。身体在女性写作中不仅被作为话语的对象来建构,而且其自身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也日益丰富。当代女性文本关于身体叙事的方式、身体经验的表达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王安忆、陈染、卫慧等女性文本中,身体意象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身体意象在当代女性文本中的流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女性主义思潮和性别话语开始进入国内史学研究领域,妇女史/性别史逐渐成为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妇女史/性别史研究在西方史学界早已行之有年,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古代女性也投下较多的关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系列就译介了多本这一领域的佳作,如伊佩霞的《内闱》、费侠莉的《繁盛之阴》、高彦颐的《闺塾师》和《缠足》、曼素恩的《缀珍录》等,这  相似文献   

4.
宋代女性身体史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和身体问题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逐渐关注和重视宋代女性身体问题,在观念与感知、特殊机能与体验和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宋代女性身体史在研究理论和内容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梁小娟 《求索》2012,(5):123-124,101
身体作为生命存在的根本性物质形式,与个体成长密不可分。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的女性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文本中的身体镜像、身体创伤和身体境遇,细究身体与权力、革命、性、心灵间的复杂纠葛,挖掘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诗学与主体建构,探究女性成长过程中个体认同与身体间的隐秘关系,把握身体的本质和女性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批评语言和接受视野中逐渐被简化、定型化为女性写作、女性性经验和欲望写作,其后果是固化了20世纪90年代处在生成阶段的身体、身体写作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身体写作的整体性景观;割断了个体化身体写作与文学批评中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批评话语之间的精神联系。我们要对市场选择机制保持警惕,同时也要对女性被等同于身体、女性的性经验被等同于性经验话语的生产机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体育传人中国之后,女子体育也在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的各种冲击之下艰难起步.初创时期的女子体育怎样在不同的时空格局中展开,女性运动在国族命运、两性关系、公众舆论等层面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意涵是什么,运动与女性特质的关系怎样呈现,女性运动生活的日常模式为何,女子体育是否符合宣导的初衷等,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多维审视,不仅有助于加强近代女子体育演变迁播、表现形态、影响地位等研究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通过弥补以往学界对妇女"运动"史关注较少的不足,为近代妇女史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视野的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台湾学者游鉴明的《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从解答上述问题人手,以1895-1937年间女子体育运动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为例,依托于丰富的史料,将中国政府、学校、媒体、社会借助体育联手改造女性身体的历史及女性从中的反应作了深入的论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近代中国女性运动的多姿多彩图景.  相似文献   

8.
身体认同是个体根据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将自我归为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并再生产这一群体特定的身体表征的过程。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损害了女性患者的身体,而且带来了她们在身体认同上的危机。身体认同分为两种形式:疾病健康态的身体认同与社会性别态的身体认同。身体认同具有流动性,疾病的来临改变了女性原本健康的、完整的身体认同,她们通常会逐步接受患病的、残缺的身体认同,并发展出一系列身体实践与印象管理的手段,在病人/健康人、残缺女性/完整女性两个维度上进行抗争与妥协,形成新的身体认同。  相似文献   

9.
沐永华 《求索》2014,(11):146-150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其作品中精心描绘了一系列"疯癫"的女性形象。她们心智错乱、沧桑疤结的身体作为重要的符号隐喻,记录了门罗对"新型"疯女人的构想和书写。她们"失调"的身体解构了女性身体作为性客体和生物母性载体的刻板化建构,对父权制话语中女性的性别角色进行了祛魅;她们对男性进行"反抗"的身体颠覆了女性作为驯服客体的传统形象;而她们被"解放"了的身体则打破了被动的身体铭刻,为自己言说,书写了多样化的主体性,建构了正常的人性。通过阅读投射在这些"疯"女人们身上反叛的冲动,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意在抵制和拒绝父权制社会结构的良苦用心,了解其构建由"疯癫"走向"理性"、富于人性的独特女性观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现代女性写作历经“家庭突围”、“权职突围”、“身体突围”三种相互承接、不断超越的境界,这种过程推进了中国女性逐步走出男权话语遮蔽、把握其独特历史主体地位的发展,并彰显出女性在新感知方式下自由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性别特质、身体实践与健康风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风险行为是建构性别身份认同的重要方面,其中包含着不同性别特质的身体实践。在女性特质的实践中,女性的身体是被视为有缺陷并需要经过现代医疗技术的改造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在男性特质的实践中,男性的身体是被视为优越于女性并需要不断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展演其自身的优越性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文章认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不仅女性的身体面临极大的风险,男性的身体同样也是这种性别秩序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黄育馥和刘霓的著作《e时代的女性———中外比较研究》做了评述,认为该书填补了我国从性别角度研究信息技术社会问题论著的空白。本文分析了该书揭示性别“数字鸿沟”的方法、过程,归纳了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性别数字鸿沟使女性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观点,并提出相应消除性别数字鸿沟的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一面,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一面。本文分析了《简·爱》中的疯女人就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简·爱与疯女人这两个形象正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分裂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论文进一步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及其双重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美国学者贺萧(GailB.Hershatter)的《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把娼妓问题置于上海现代化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研究,将焦点集中在有关妓女的历史记忆和知识形成的研究上,勾勒妓女肖像,并通过妓女这个媒介探索有关性、社会性别、政治权力、文化转型、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消费主义如何通过异常的女人身体中介获得表现。这正是贺萧著作的独特之处,是她对中国妓女研究的贡献,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一个个案的研究,从社会记忆理论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农村地区生育实践中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叙事与女性生存、革命叙事与民间伦理、女性叙事与性别修辞三个方面对严歌苓新作《第九个寡妇》中的性别修辞进行了解读,认为《第九个寡妇》还原了女性的性别场景,完成了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反思和对大历史中女性生存的体察;通过对民间生存伦理的挖掘质疑了革命伦理的民间生活的伤害;《第九个寡妇》还通过对女性外部经验的书写透视历史中的女性与女性经验中的历史,从而为性别叙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对访谈资料和网络论坛生产日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将"产妇怕疼"现象放置于文化、技术、权力、知识与医疗环境这一理论框架,从两个方面反驳了目前流行的"产妇怕疼导致剖腹产率升高"的论述。第一,不友善的医疗环境和过多的医疗介入加重产妇的疼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产妇对剖腹产的诉求,怕疼已经不仅仅是生理反应,还有技术与环境层面的原因,不应当仅仅指责产妇,还应该检视当今产科医疗环境及技术滥用。第二,怕疼的产妇最后是否会剖腹产,较多地取决于医院的等级及医生的态度立场。本文围绕这一主线进行讨论的同时,也呈现出中国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文化、技术、专业权威、科层制组织、城乡差异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司法(法医)鉴定制度的历史、现状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鉴定工作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无立法规范,无监管措施,司法鉴定行业问题不断,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建立完善的鉴定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司法鉴定的基本概念、特征、我国司法体制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借鉴国外做法对我国司法体制进行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