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
证据关联性的再认识——兼评证据的客观性和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所以,笔者认为,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理论学界一般认为证据具有"三属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治安案件的证据也不例外,也应具有"三属性"。当前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中,少部分民警对证据的收集和固定上还存在认识误区,收集的证据不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要求,导致办案有失公正,甚至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证据审查判断:减少主观因素对取证的影响,综合分析单个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确保取证活动符合实体和程序规定等,以提高治安案件的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4.
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鉴定结论属于证据的一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也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因此,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属性是证据,且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的鉴定结论。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测试主体、测试程序、测试环境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结论的审查等方面规范测试制度。  相似文献   

5.
检查是获取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毒品犯罪案件的角度看,检查具有针对性、不确定性、长期性和公开性等特点,而检查所获毒品犯罪证据与其他犯罪证据一样具有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特点外,还有时效性、关键性、调查核实难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毒品案件中检查的法定性包括职权的法定性和法律依据,毒品案件中检查的合法性包括程序的合法性和手段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从对证据属性理论"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的逻辑悖论的分析到结合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考察所发现的诸多问题来看,以传统的、静态的视角研究证据属性的方法已经式微,有必要从程序法的视角,根据程序的动态变化重新认识证据,所有进入案件程序的与案件有关的材料均为证据,而不必纠结于所谓的证据属性理论。采用程序性证据概念,明确区分"何为证据"和"何种证据能被采用并具有多大证明力",对于避免证据属性理论造成的"证据怪圈",维持证据理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指导我国实践中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一种记录侦查询问过程、固定言词证据、保证程序合法的材料和方式,日益凸显着它的证据价值。然而,其证据属性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但是,新《刑事诉讼法》认定证据的标准已经更具开放性。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价值不仅具有司法实践的基础,更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基本属性,其证据地位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进一步立法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一种记录侦查询问过程、固定言词证据、保证程序合法的材料和方式,日益凸显着它的证据价值.然而,其证据属性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但是,新《刑事诉讼法》认定证据的标准已经更具开放性.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价值不仅具有司法实践的基础,更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基本属性,其证据地位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进一步立法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定证据之一的被告人口供,在办案中的审查判断和运用上却又颇费周折。关键是运用口供要能科学地运用传闻证据,补强证据等有关规则,从而对其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作出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分析了证据的关联性与证据客观性和合法性的关系 ,认为合法性与客观性不是证据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了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唯一的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是研究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提出的电子证据能否被采纳以及采纳的标准问题。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刑事电子证据亦不例外,必须经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检验,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才能享有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对已作出的许可规定,法规、规章需及时作出具体规定或解释;许可条件应具有可操作性且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以防止对条件的随意增删和任意解释;通过行政许可的程序法律把行使许可权力的每个步骤和方式都加以规范,以法律制裁违反者;对重大的许可决定应规定听证程序,以保证许可决定的客观与公正。  相似文献   

13.
司法权的本质是一种解释法律的权力,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法律的解释,这一服从主要体现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法律解释中的法律意义必须以法律文本的含义为前提,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反对过度解释.法治反对过度解释,表现在法律解释的姿态上就是要捍卫司法克制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证据法对诉讼效率的追求导致了民事证据法很多方面与刑事证据法迥异,而我国现行的民事证据法未能体现出这一差异性,这是今后证据立法应当予以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方法的技术意义和规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作为科学,是因为法律方法不仅应当,而且事实上能够实现法律的客观性、确定性和安定性。从科学性的角度看,法律方法具有技术意义,并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用价值、效率价值和规范价值。法律方法不是一般的技术,而是一种具有规范意义的技术。法律方法的规范意义与实现和维护法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其对法治的功能表现为形式功能、自律功能和批判功能。强调法律方法的规范意义是伸张法治和法律客观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花钱买刑”的嫌疑,导致一种普遍的误解。法制宣传和教育的根本在于法治理念的传播,而不是表面上法律条文的诵读。因而和解的有效运转需要从理论上诠释“赔偿减刑”的正当化依据。在逻辑上,“花钱”无法“买刑”,在“花钱买刑”的背后是刑事和解与时下正在推崇的程序本位及程序自治背离的实质。刑事和解能够减刑的一般性正当依据在于,和解针对民间纠纷解决的有效性以及此中具体正义实现的功效。刑事和解赔偿减刑正当性的规范性依据在于,“刑事赔偿”已具有承担部分刑事责任的属性,在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下,相应地要求对行为人减轻处罚。在确立非刑罚处罚措施作为刑事责任承担的一般意义上,有必要在刑法中确立和解赔偿减刑的实体法依据,这是和解赔偿减刑制度确立后对刑法修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期后背书的涵义,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立法例,但都不尽合理。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票据期后背书产生一般债权转让的效力。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期后背书的涵义规定得过于宽泛,并且有关其效力的规定也不明确,因此应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