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专项社会救助对象应当如何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即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的对象应该如何确定。现行的政策是这些专项救助标准基本参照低保标准,即其他各种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从低保对象中选择那些在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家庭,实施专项救助。这样做,虽然简化了操作程序,但也容易造成部分低保对象享受到的综台救助指数远远高于低保线,而生活在低保标准边缘的困难群体可能享受不到任何待遇,从而降低了救助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对于这种现象,曾有人提出过质疑:  相似文献   

2.
刘丽 《思想工作》2006,(4):20-21
每年春节前夕,各级政府都要深入街道办事处、厂矿企业、农村向特困、低保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去温暖。现在,各级政府正想尽一切办法加大投入、采取各种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老百姓办实事,让困难家庭有饭吃、有衣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越来越多的低保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请看《授人以鱼亦要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建立起以农村低保对象住院医疗统筹救助和特困群众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4.
短讯     
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山西省大同市对2004年出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确定对全市低保对象中的重大病患者,每年将发放1000元的医疗救助优惠券,可在低保对象定点医院诊疗或购买药品使用。此举将进一步解决低保对象患者无钱看病的问题。(孙亚格)  相似文献   

5.
<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数年来对民政工作社会救助业务的实践,对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各级民政工作领导者深度提高对城乡低保工作的全方位重视。民政工作领导者对低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是顺利推进城乡低保工作的保证,因为低保制度作为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在其中充当了很重要的决策角色,从低保对象的资格申报、审批、核准认定到规范管理等连环性操作流程都需要领导者的重视。时下,根据城镇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的人数比较发现,大部分低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是实施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制度较早的市之一.目前,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14326人,农村低保对象20719人.但是,仍有6万多名生活水平略高于低保标准而处于相对贫困的群众,每年还有约3千多人因病因灾进入特困群体.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湖州市残联在建立残疾人低保数据库基础上,对低保边缘户进行调查,以补充完善数据库,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的实施提供依据。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同时,注重扶助“低保边缘”和重度残疾人生活、就学困难,构建“救助圈”,防止出现“政策断裂”。构建“救助圈”有三个层面。一是特困圈:对象是低保中的特困户,可全额享受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二是贫困圈:对象是低保残疾人,全市有5239户、5770人享受低保;市区1544名低保残疾人办理《生活救助证》,重度补助100元/月,轻度补助50元/月,农村分别补助60元/月和30元/月,年度发放资金99.54万元。低…  相似文献   

8.
工作动态     
汉中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成效陕西省汉中市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医疗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止2009年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有44341户77708人,占城镇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低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救助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低保"含金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申请救助的人也越来越多,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低保养懒汉"的现象日趋突出.为鼓励低保对象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笔者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低保对象的就业再就业政策,通过实施四个"链接工程",让低保对象切实感受到就业再就业带来的实惠,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减少低保资金支出,把政府有限的财力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低收入群体,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建始县针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对象,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常住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孤儿:城乡低收入家庭,重  相似文献   

11.
<正>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低保工作又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民生保障工程,规范化既是路径也是目标。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该项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维护党和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09,(11):61-61
★江西省民政系统依托社会救助系统网络数据库新开发的查询功能,全面清查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上千名重复救助对象,大幅度提高了低保等社会救助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库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严格救助待遇报批程序.将清查重复申请对象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3.
基地专页     
《中国民政》2006,(6):58-58
大同市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出台,突出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需要建立和完善的12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积极实施城乡教育救助;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积极实施法律援助;积极实施廉租住房等方面的救助。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体系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协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大同市民政局孙亚格)  相似文献   

14.
<正>"低保对象姓名、家庭成员结构、住房情况、收入情况、国家政策标准等信息一目了然,桃北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公开、公正、透明,让人心服口服,昌邑区检察院预防工作功不可没。"近日,在吉林市昌邑区站前街道桃北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里,前来调研的吉林省人大代表宫静海指着"社会救助公示栏"高兴地说。预防进社区,让社会救助在阳光下运行优抚、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担负着雪中送炭、为民分忧解困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王玉 《中国民政》2014,(9):28-28
<正>山东省五莲县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高效便民的新路子,整合民政救助资源,建立了160多平方米的"民政救助"窗口,配备精干人员,设立民政救助热线5881995,将民政救助业务全部纳入一个窗口管理。救助对象在该窗口可直接咨询救助政策,申请办理相关救助项目。通过实行"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提高了社会救助效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民政救助"窗口救助服务项目主要有:负责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审批,对各乡镇的申报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救助金;对  相似文献   

16.
刘保波 《中国民政》2011,(10):58-58
河北省沙河市民政局推行分类施保、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利用慈善基金“四位一体”救助模式,加大困难家庭中失能人员的救助力度。推行分类施保,使低保中的失能人员得到有效救助。制定《沙河市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法》,规定重病、大病人员,重度残疾人员造成无生活能力人员,凭邢台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或一、二级残疾证,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由村委会人户调查核实后报乡镇办民政所,民政所审核后报民政局,民政局审核后纳入A类低保,对于低保对象中常年卧床不起又不能出具有效证件的人员,民政局人户调查核实后直接纳入A类低保。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完善低保配套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郑州市为了切实解决低保对象就医、住房、上学和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以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市政府出台《郑州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解决低保对象住房困难。据调查,全市城区内住房人均低于4平方米的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连续8年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纳入政府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或十项民生工程,各项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河南省社会救助体系已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发展起来,但是还存在救助制度不够健全、救助对象认定手段落后、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许多地方临时救助没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医疗救助资金规模小而结余较多、城乡低保工作管理不够规范、基层工作经费没有稳定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改革等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彰显民政担当。着眼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部署,全面推进"1+8+X"大救助体系建设。目前,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初步建立了由政府各救助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救助格局,构建了由5个层次4大类型组成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救助对象上分为特困、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救助、  相似文献   

20.
扶贫和救助,是一对相辅相成的范畴。总的原则是:可以通过经济扶持的对象给予扶贫,不能通过经济扶持的对象给予救助。但从身处贫困状态到脱贫是要时间的,因此,在此过程中,通过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活仍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