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眼色”     
人长一双眼睛,是看人瞧事的。这“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个黑葡萄”的咱国人的眼睛是很会看“眼色”行事的。小孩子家为讨得大人喜欢,总是看大人“眼色”行事,大人们总是夸:“我家这孩子真讨人喜欢,真有眼色。”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3.
中外博览     
孔圣人论“五不祥”鲁哀公问孔子:“我听说东益坟地很不吉祥,你认为真有这回事吗?”孔子回答说:“人世间有五种不吉祥的事,但东益坟地不包括在内。经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是自身的不祥之兆;只爱孩子而遗弃老人,这是家庭中的不祥之兆:不举贤才而任用奸臣,这是国家的不祥之兆;长辈不教育孩子,孩子们不喜欢学习,这是社会民俗的不祥之兆;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隐居起来,这是天下不祥之兆。所以说人世间有五种不吉利的事情,但东益的坟地不包括在内”。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快乐定律:遇…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何以如此?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文章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文章的命运。现在有的文章标题太平、太长,别人一看标题就不想读这篇文章。文章标题的弊病由来已久。时下文章特别是理论文章,标题主要存在三种弊病:一是平,二是长,三是公式化。有的标题竟长达十七八个字,二十多个字,又平又长,又呆又笨,毫无生气。且不管文章的内容如何,只就标题而言,就因其乏味而使读者扫兴,懒得一读。那…  相似文献   

5.
小品晚会上,赵本山伸出右手食指问范伟:“这是什么?请回答!”范伟不屑地“扑哧”一笑说:“你真的认为我脑子有毛病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还不知道?是‘1’呗。”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一根手指头。哈哈哈!”接着赵本山又伸出食指和拇指问道:“这是什么?”范伟心想,这次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随回答道:“这是两根手指头。”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八’!”……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09,(9):54-54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每次上朝回到家,家人门生都爱向他打探宫中消息——天天与皇帝在一起,“内幕消息”多,谁有定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表达欲,闭口不说呢?宋濂就能。他在客厅里书写了大幅座右铭,就俩字:温树。每每有人打听宫中禁事,他只用手指指墙,让人闷看那两个字。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7):59-59
我是一名基层的普通党员,在和工友聊天时有人问:哪些干部属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都包括哪些人?我周边的人都回答不全,请贵刊给予一个完整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画家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画家回答:“画狗和马最困难。”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画家说:“画鬼怪最容易。”齐王不解:“为什么?”画家解释:“因为狗和马人人熟知,每天都能看到。如果你画得不像,人家很快就会发现。而鬼怪一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人见过。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相似文献   

9.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10.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是“一朝分娩”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海生  古思今 《党课》2013,(22):104-106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双胞胎尽管有几乎百分之百的相同基因,但命运却不尽相同;有的人父母都不高,生出的孩子却越长越高,成了“巨人”;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其后代寿命差异竟然很大……这就未免让人感到困惑了:既然基因能决定命运,为什么出生后命运会发生变化,究竟是谁在改变我们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12.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武清区杨村街前进道一带建筑机械轰鸣、人头攒动、一片繁忙。熟悉这里的人惊叹:“前不久还是车水马龙、商客云集的繁华村子,怎么一眨眼就变成了建设工地?”另一人答话:“快吧,看人家刘会刚这活儿干的,这么难的事40天就做完了!”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薄熙来认为,“三讲”中自我剖析联系实际应从两方面去反思:一方面,不该做的事你做了什么?你是否违反了党的纪律,不该往兜里揣的你揣没揣,不该要的房子你要没要,不该领导干部去的地方你去没有去?有问题就要深刻检查,并认真加以纠正。另一方面,该做的事你没做什么?作为党员干部,对你周围发生的坏事、坏作风,你是否坚持原则,站出来讲话了?在类似“法轮功”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你是否旗帜鲜明地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了?干事业你是否尽心竭力而且有所发展?党把你放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你就应该开拓进取,不能只是看摊守业,应该干的事情没有干好,这也是过错,也要从思想上自我剖析。 反思自己的工作不仅要看你的工作路子对不对,还要看你是不是身体力行,能否哈下腰来实干并干出成果。工作中大概有两种倾向,一些人埋头苦干,肯于出力,但路子不对,乍一看经济也有发展,但表面的东西多,华而不实,效益不佳,给后人留下一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需要深刻检查。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一些人工作路子虽然对了,但不下功夫,只是简单维持,遇到矛盾绕道走,这也需要深刻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关键是看你那里稳定不稳定,发展不发展,群众满意不满意。要跟自己比,也...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老板:每次去你公司,看你的员工总是那么忠心耿耿,你给他们多少工钱呀? 乙老板:工钱并不多,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照顾员工、培养员工。 甲老板:可是我看有些厂的员工,他们工资不多,却经常罚这扣那…… 乙老板:他们是不是管理很混乱呀?企业不见得会赚钱吧?聪明的老板,一切的考虑都是赚钱,这叫“以钱为本”。高明一点的老板会以行事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这叫“以事为本”。甲老板:噢,你说的实际是“以人为本”。我也试试。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这篇通讯,值得所有的医生看,尤其值得动手术收红包的外科医生看,值得开大处方拿回扣的医生看,不知道你们看了作何感想?这篇通讯,值得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活的所有人看,尤其值得“吃拿卡要”的官员们看,值得先富起来的“大款大腕”们看,不知道你们看了心中是否会泛起阵阵涟漪?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所有的医生都像赖德林医生那样。我们只期盼所有的人常怀一颗爱心,所有的医生耳边常响起希波克拉底誓言。  相似文献   

17.
“玖龙纸业”落户江津的故事让人振奋——不仅仅是120亿元的巨额投资。从一条不起眼的信息成就的这桩美满“婚姻”,让人深受启发:世界是平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就看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干。什么是直辖意识?什么是“自强不息、开拓开放”?江津人打赢的这场招商引资仗,就是一个生动的注释。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党建文汇》2007,(1):46-46
“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如何面对别人的过失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创建平安大道”一样,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是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实 《奋斗》2005,(8):56-56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十常八九”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