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5月6日,陕西省西乡县人民法院刑庭审理了一起一名聋哑人涉嫌盗窃财物案件。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公正公开,增强庭审透明度,法院将庭审情况通过微博进行了同步直播。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来,众多社会关注度高的大要案在法院微博直播庭审,直接满足了公众对案件审理细节的知情权,为我国法院系统加强司法公开工作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与此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也给法院的传统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法院、法官如何应对,从而进一步增强司法的公信和权威成为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立 《中国司法》2014,(5):90-91
正作为政法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微博在2013年的表现亮点突出。济南中院直播薄熙来案庭审、"京法网事"直播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等,极大地回应了社会关注,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舆论反响积极。2014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座谈会"上表示,要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之前,他曾明确要求:"把法院微博建设成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在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砀山县高级农艺师黄永丰的案头,整齐地摆放着3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扉页上都写着"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里面则记满了下乡走访调研的内容,这些都是他在调研时从群众的言谈中得出的"真心话",也是黄永丰了解民情、广纳民意、解决民困的第一手资料。几年来,为了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来,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微博直播庭审工作,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微博直播庭审程序规范。第一,建立直播案件选择审核制度。案件选择坚持业务庭上报、主管院长审批制度,做到依法或依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严格禁止直播,切实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同时,保证案件选取类型多样化和案例典型性,充分发挥普法、讲法、释法的作用。第二,规范庭审直播工作操作流程。直播中,资深  相似文献   

6.
"只要能骑马,不愿下鞍歇。"——砀山县程庄镇人大代表毛传礼在皖北"梨乡"砀山县只要一提起"毛传礼"这个名字,许多老百姓都会敬佩地竖起大拇指:"老代表!"一是他连任人大代表的时间长,二是他在代表队伍中年龄大。现年81岁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婚姻案件(亦称婚姻家庭案件、家事案件、人事案件)审判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其集中表现就是"三无"与"多头主管"和"分散审判"。"三无"即无相应的审判程序、无独立的审判机构和专业法官。"多头主管",就是法院和民政部门都主管婚姻无效、撤销等婚姻纠纷。"分散审判",就是法院内部的婚姻案件实行"民行分立"的审判模式,即一般婚姻案件与婚姻行政案件分别由  相似文献   

8.
从本溪县基层派出法庭的摸索试点,到辽宁全省推广的"本溪经验",本溪两级法院系统构建的司法协理网络已经运转了3年。事实证明,看似简单的司法协理网络,在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降低工作成本和社会成本、提高法院公信力等各方面都有长远价值。用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考察,这3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通报的26项案件质量评估指标里,"本溪两级法院有19项优于全省法院平均值",其中"上诉率、信访投诉和进京访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值;调解率和撤诉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值"。"便民诉讼、便利审判、息诉服判、实现对接",在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道路上,本溪两级法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死磕派律师是"北海案"和"小河案"中因"死磕"法院后,活跃起来的一批律师。死磕派律师将法院作为对抗的对象,把法条作为较真的目标,以"苦肉计"、网络直播、举报投诉和行为艺术为常用手段,将"个案正义"作为终极追求。虽然"死磕"有助于促使司法自律,但"死磕"的做法背离了司法制度的理性设计,极端化了法条主义,并大幅拉高了诉讼成本,事实上是在以"较真"程序的方式,追求有利的实体结果,同时,外部化了诉讼成本,造成了更大范围的非正义。中国司法面对"死磕",需要在反思原有的常见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应对元素,并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对所有方案进行有效整合,以有效处置"死磕"行为。  相似文献   

10.
赵岩 《法庭内外》2014,(2):63-63
正2013年12月12日,"微政道——2013新浪政法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荣获2013年度全国政法机构微博影响力飞跃奖、全国政法微博十佳应用奖、全国十大法院微博等3项大奖。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官方微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获评全国十大法院微博。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应用·服务·共建",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全国27个省份的政法微博代表、专家以及媒体共同出席讨论。论坛上,新浪网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了《2013年新浪政法微博报告》,并发布了政法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与会代表就新媒体时代政法部门的社会沟通能力、微博如何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全国法院庭审网络视频直播的通知》要求,6月11日,北京市高级法院行政庭敲响市高级法院视频直播案件第一槌,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全程直播庭审过程。正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学员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云浮市“亿万富翁”梁广镇因涉嫌挪用公款犯罪被立案侦查,鉴于其云浮市人大代表身份,经云浮市检察院申请,该市人大常委会许可检察院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法院进行刑事审判。然而,广西百色市人大常委会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原因是梁广镇也是百色市人大代表。未经其许可,云浮市检察院不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法院进行刑事审判。一人可否兼任两地人大代表?两地人大常委会机关意见相左,检察机关无所适从,案件被迫搁置……(《检察日报》6月2日)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集体行动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依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罢工行为是有效的。308件罢工案件判决的分析显示,法院审理此类案件适用"法无授权即禁止",并形成了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两种裁判尺度。统计分析显示,本身违法原则在法院判决中居于主导地位,显示出劳动者集体行动治理的司法逻辑具有"形式法治"倾向,而隐藏在这种司法逻辑背后的则是法院自身的角色尴尬。  相似文献   

14.
《山东审判》2012,(3):37-39
夏津县法院推出代表委员参与案件监督新机制2009年5月以来,夏津县法院推出一项阳光司法工作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审理执行监督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该项模式在促进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等方面收到了突出的效果。2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主动邀请监督,闯出一条促进司法公开的新路子夏津县法院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9,(5):23-35
案件压力是人民法院一直以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立案作为司法系统的"入口",承担了繁重的压力化解任务。法院在立案环节采取延伸审查范围、向外分流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制定立案政策等方式来化解案件压力,实现司法供给与司法需求相平衡。但是,压力化解策略的过度使用会对案件受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引发立案难等后果。登记制改革在规范案件受理活动的同时却限制了压力化解策略的使用,导致法院案件压力的阶段性增加。在法院仍面临"社会过度复杂性"背景下,在立案环节化解案件压力不可避免,比较妥善的选择是以"组织复杂性"应对"社会复杂性",即构建复杂化的立案制度结构,实现案件受理与压力化解的适度分离与相互共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襄樊讯(张广宇)为了加强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强化人大代表同法院的联系与沟通,使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促进法院审判公开,提高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人大代表旁听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平 《中国审判》2010,(3):43-43
每周五上午,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法院党组成员就集体接待上访群众,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旁听。对接待中涉及到审判、执行案件,由案件审理法官到场当众解释,在听取当事人诉求和法官的解释后,院党组同志当场对案件走向提出要求,对确属当事人问题的,耐心对其进行解释。这就是铁东区法院推出一年的院长集体接待日制度,这项制度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确立,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越发受到关注,甚至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不少与此有关的提案(议案)。例如,去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宗庆后建议对于商标侵权企业要"罚到它倾家荡产";人大代表杨悟建议完善证据规则,解决取证难的问题,加大专利权保护力度。今年"两会"期间,这两位代表继续在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法院等问题上提出建议。值得留意的是,今年至少有两项提案涉及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期限的问题。例如,人大代表、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提到"专利案件审理期限过长"  相似文献   

19.
郭超 《政府法制》2012,(1):36-36
因在微博上意见不合,发展到要找上门殴打对方,并利用微博网上直播。近日,北京警方破获首起因在微博公开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并“现场直播”实施过程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闺某,成为因此行为被警方治安拘留处理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冯姣 《法治研究》2013,(8):125-131
禁止庭审微博直播要求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不得通过发送微博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审判公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禁止庭审微博直播构成对审判公开原则的一种限制。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和法官的独立裁判,有必要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限制,但是对其的限制应当符合比例性原则。解释规定的禁止庭审微博直播并不符合比例性原则,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规定进行限制。对其的限制主要包括主体限制和案件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