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沙皇俄国是一个凶恶的殖民国家,近代欧洲东部殖民扩张的策源地。在帝国主义列强中,沙俄占有的殖民地领土仅次于英国。早在1914年,它的殖民地就达一千七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比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占有的殖民地总面积还多三百三十万平方公里,而且沙俄的殖民地是和它的领土连成一片的。从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1917年最后一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止,历代沙皇都推行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政策。经过三百多年的侵略扩张,沙俄从一个欧洲国家变成了地跨欧亚的庞大的殖民帝国,从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2.
乔治·寇松,英帝国1899—1905年印度总督,在其任内所制定的西藏政策及其策划、组织和发动的第二次侵略我国西藏的战争,历来为研究英印政府对华关系者所重视,国外一些论者强调俄国对西藏的阴谋活动是寇松入侵西藏的主要导因,提出“预防战争说”、“维护边境稳定说”;一些人杜撰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没有主权,西藏拒绝履行中英关于西藏的条约,寇松为维护英国的条约权利而采取行动,这可以称为“保护权利说”;还有的论者认为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对西藏失去控制,形成真空,寇松乘隙而入,这是“填补真空说”。各种观点互有交叉,以上仅就其主要倾向而言。历史研究中异议纷陈,见仁见智,屡见不鲜,当各抒己见,推动研究的深入;对于抱有政治偏见肆意歪曲历史的奇说谬论,也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陈述历史真相,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3.
10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副总统切尼承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0月4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公开承认,“没有发现”任何显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勾连的“有力证据”。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就此做出的最明确表示。然而,他们仍然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并抛出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作为伊拉克战争的新理由。迪尔费尔是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席武器检查官,他在10月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萨达姆不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自从1991年以来就不再制造这种武器,也没有能力制造此类武器,甚至…  相似文献   

4.
无形资产     
1825年12月的彼得堡和乌克兰为反对沙皇统治,一批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他们抛弃家庭地位、奋不顾身为俄国劳苦大众谋取幸福的壮举,使这些俄国贵族革命家们被俄国人民视为心目中的英雄。但被俄国人民视为英雄的不仅仅是这些“十二月党人”,还有他们的妻子和恋人们。起义失败后,许多“十二月党人”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服苦役,但几乎是所有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和恋人都没有选择与他们离婚、分手,这些勇敢、执着、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3)
近代,日本侵略扩张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二战后,随着经济势力的膨胀,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罪行,气焰嚣张。主要原因是其愚忠盲从的宗教信仰,长期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损人利己、是非颠倒的战争史观,以及战争根源天皇制被保留。从历史根源上对这一逆流加以考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7):60-63
<正>在一战的炮火中,旧沙皇俄国变成了苏联。这在当时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不到100年后的今天,伴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国家又回归到"俄罗斯"。而这次的再度选择,其实在当时就已经摆在俄国人面前。回顾当时发生的一切,俄罗斯的选择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也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大国的援助和支持。而同为世界大国之一,英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近年来,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国在远东地区实施绥靖政策,纵容日本的侵略扩张,对中国抗战几乎没什么贡献,甚至  相似文献   

8.
1939年11月30日发生的苏芬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一次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战争的双方,一为社会主义苏联,一为资本主义的芬兰。小小的苏芬战争从它爆发起,就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近半个世纪来,它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及“东方战线”建立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苏联舆论认为进行这次战争是防止侵略的“英明决策”和“必要行动”,理由是“正当的”,战争是“正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70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本刊编发此文,以缅怀抗日先烈,谴责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10.
说到承德避暑山庄的旖旎风光,人们自然是交口称赞;而其灿烂、丰厚的文化蕴涵,尤其令世人倾倒。这里不仅浓缩了一部多姿多彩的清史,而且,随处都能感受到当日创始者的深虑卓识,良苦用心。徜徉其间,人们首先会想到康熙大帝。当时,沙皇俄国侵略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黑龙江地区,这引起了康熙帝的高度警觉和深重的忧虑,因而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便把主要精力转向北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对澳门主权问题的立场近现代以来,中国各界人士纷纷要求收回澳门。但在清代和民国年间一切努力都成了泡影,1949年中国人民赶走了在华侵略势力,取得了独立的主权地位,庄严宣告: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澳门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政权为何没有立即收回澳门,这是大局观使然。周恩来总理曾在综合衡量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后,对港澳订下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不急于收回港澳,保持两个中立的港口,防止美国的全面封锁,避免对苏联的过分依赖。1950年6月朝鲜战争…  相似文献   

12.
于殷 《当代广西》2014,(15):61-61
正最近,美国白宫请愿网站收到3万余人的签名,呼吁美国把阿拉斯加归还俄罗斯。1867年前,阿拉斯加属于俄国,但当年沙皇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卖给了美国。1741年,俄国探险家白令发现了阿拉斯加,俄国因此宣布对这块面积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主权。但这片土地苔原广布,人烟稀少,在沙俄政府看来,没给自己带来任何金钱上的贡献,反倒要贴钱派驻军队。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经此一役,俄国国库几乎被掏空,于是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美国的侵略政策,主要以兼并美渊大陆为内容。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可以说是美国的世界侵略政策的起点。亚当姆斯的《美国外交政策史》一书就曾指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至十九世纪末年美西战争止,“美国为着一个巨大的任务而忙碌——即为准备取得全世界霸权的任务而忙碌。”美国在夺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中,“争取太平洋霸权及控制其商业财富,贯串了全部美国历史”。这种“称霸太  相似文献   

14.
姜明 《前沿》2001,(1):8-10
一、“中国不输出中国模式”的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在这一核心理论中 ,邓小平又特别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强调中国照搬原苏联的模式是错误的 ,同样 ,别国照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是错误的。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历史背景主要有下列两个方面 :1 .它是在总结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教训中得出的。本世纪初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 ,成为震撼世界的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事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5.
百年之后祭甲午黎巩之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的前五十年中,日本发动过两次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中国惨败;第二次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开始的更大规模的武装侵...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日为轴心的法西斯侵略集团和以苏、美、英、中为首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的一次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浩劫、大灾难。二战爆发前,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分别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并以武力改变世界秩序,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法西斯集团(即轴心国),世界大战的阴云…  相似文献   

17.
庆州崔家是朝鲜历史点有名的名门望族,为了保持家族长盛不衰,他们一直恪守着布施的原则:“粮食一旦超过万石,就返还给社会”。“让方圆百里内没有饿死的人”。正是乐善好施的美德,使得他们在革命和战争中没有受到任何迫害。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使我们常常要回顾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列宁与考茨基等第二国际的理论家的那场争论:如何说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十月革命胜利前后,考茨基等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喋喋不休地对布尔什维克提出责难,说俄国“还没有成长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地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台湾岛内,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亲日分子大肆鼓吹“日台一体”、“日本是台湾永久的朋友”的言论,竭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然而,认真研究日本与台湾地区关系史便不难发现,近代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一系列举动,皆是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自的。这其中,发生于1874年的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这次出兵,日本政府事先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准备。尽管这次出兵持续时间不长,也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日本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并为其1895年占领台湾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史实,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日关系,了解近代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7月28日在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发表讲话,着重谈了苏联当前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他的讲话,在世界上引起广泛的评论。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从阿富汗分阶段撤军,今年年底以前连同武器装备一起撤回六个团,“加速”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但他又说,如果对阿富汗的干涉继续下去,苏联“将不会对邻国的受难置之不顾”。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发言人穆贾迪迪立即对此作出反应。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使苏联开始撤军,按照六个团撤出八千人的比例,那么多少年才能撤完呢?他说,阿富汗抵抗力量将继续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