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因茨·迪特里希·斯特凡对当代若干理论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读者常常在一些刊物(如《参考消息》)上读到海因茨·迪特里希·斯特凡(Heinz Dieterich Steffan,以下简称迪特里希)关于当代重大理论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译自西班牙《起义报》电子版(www.rebelion.org)的迪特里希专页(Pagina deDieterich),其文章鲜明的观点和犀利的笔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迪特里希是何许人?他对当代重大理论问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治理与公务员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迪·豪威尔所编的《中国的治理》(Gov- ernance in China,edited by Jude Howell,Lan- 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4)一书对中国治理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我们从中选取了香港大学政治学系美籍教授约翰·P.伯恩斯题为《治理与公务员改革》的文章,该文根据善治的五个要素分析了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英刊《激进哲学》第120期(2003年7—8月号)发表了安东尼奥·耐格里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法哲学教授达尼罗·佐罗关于《帝国》一书的访谈。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南非《苏醒新闻周刊》2005年7月7日号发表了“债务大赦组织南非分部”秘书长乔治·多尔题为《八国集团、托尼·布莱尔的非洲委员会与债务》的文章,认为无论是布莱尔发起的非洲委员会还是今年7月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对非洲债务减免的额度都非常有限,而且都是以非洲更彻底实行新自由主义为前提条件的,而后者将只能给非洲带来更大的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G8(八国集团)峰会或更准确地说有关经济事务的G7(七国集团)峰会,即将在英国爱丁堡举行,会议将聚焦于托尼·布莱尔的非洲委员会和债务议题。关于非洲委员会在三月份发布的报告和为G7峰会…  相似文献   

5.
美刊《政治事务》2004年6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 (著有《华尔街》、《新经济之后》等畅销书)、《左翼商业观察家》杂志的创办人道格·亨伍德的访谈, 题目为《非主流经济学: 专访道格·亨伍德》。亨伍德在采访中谈到了全球化与老式帝国主义的异同、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中在经济议题上可能陷入被动局面等等内容。访谈主要内容如下。记 者: 在《新经济之后》一书中, 您主张全球化一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道格·亨伍德 (以下简称亨伍德): 某些对经济现状不满的人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逝世后, 世界各大媒体都发表文章进行报道和评论, 一些媒体的批评性文章激起了很大的争议, 尤其是《纽约时报》发表的乔纳森·坎德尔的诋毁性讣文。王晓群教授的文章对这些论争进行了述评, 认为这些争论不仅仅是针对德里达个人的, 也是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的继续。《论雅克·德里达》是朱迪思·巴特勒在《伦敦书评》上发表的纪念性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德里达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德国历史学家哈拉尔德·诺伊贝尔特(HaraldNeubert)在德国《社会主义》杂志2003年第1期上发表《无能的政治宗派?——民社党在选举失败和格拉党代会后的危机》一文,分析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以下简称“德国民社党”)面临的危机,认为该党迫切需要消除一些障碍,以促进党的革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自由思想——— 2 1世纪》杂志 2 0 0 4年第 1期发表了题为《在第五次浪潮奏鸣曲中的中国弦律》的文章 ,作者是“伊斯塔” (ИCTA)集团公司的总裁、俄国家杜马主席的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安·祖耶夫和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和金融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留·米亚斯尼科娃。文章主要论述了在第五次浪潮中美国、欧盟、日本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谈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应当指出 ,作者的某些看法与事实有出入 ,作为一家之言 ,供读者参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五次浪潮的来龙去脉康德拉季耶夫大周期的第五次浪潮始于上个世纪的 90…  相似文献   

9.
以下2篇纪念文章选自美Z杂志网站(www.zmag.org),撰写者分别为米基·Z(Mickey Z)和罗伯特·菲斯克(RobertFisk)。米基10年前曾评论过赛义德的对话录《笔与剑》,他的文章重温了赛义德《笔与剑》对巴以问题的评价,认为我们今天仍能从这本书中受到教益。菲斯克的文章认为赛义德作为巴勒斯坦人、知识分子和斗士,其反对阿拉法特和沙龙的斗争持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两篇文章都显示了赛义德在巴以问题上的鲜明立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两主席之一大卫·W 尤因近日给本刊发来题为《四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文章 (该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的情况 ) ,反驳了马丁·哈特 -兰兹伯格与保罗·伯克特即将出版的《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的观点。该书批评中国自 1 978年以来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尤因认为 ,该书忽略了中国 2 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社会主义者应尽力爱护、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 ,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 2 1世纪人类最好、最切实的希望。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任何源于马…  相似文献   

11.
玛格丽特·摩尔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其学术专长为政治学理论,特别是正义理论和民主理论以及分裂主义伦理等。她的著述包括论文《我们时代的正义》(1990)和专著《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2001)以及《民族、国家和边界:多元伦理理论》(2003)等作品多种。其中的《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曲牛律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精装本,全书272页,分两大部分.共八章。该书的书评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罗纳德·贝纳撰写,书评发表在今年一月号的西方伦理学权威杂志《伦理》上。下面就是罗纳德·贝纳教授对玛格丽特·摩尔的《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篇访谈文章最早发表在网站http:aurora.icaap.org的2004年8月在线“采访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栏目中,后该文被稍作修改后正式发表在2004年11月的《每月评论》(MonthlyReview)上。采访人丹尼斯·瑟龙是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师、该校“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主义及其挑战者”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被采访人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则是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马克思的生态学》、《脆弱的星球》和《生态学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等著作,被誉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尔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沃尔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BelferCentreforScience&InternationalAffairs)学者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KellySimsGallagher)于2004年8月在英刊《能源政策》发表了题为《能源技术跨越的限制———来自中国汽车工业的证据》的文章。该文集中分析了为什么在中外合资办企业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工业的能源技术没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重点分析了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其分析虽然局限于汽车行业,但提出的问题具有广泛意义,对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有所启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在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里最吸引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政治研究》2002,(3):61-61
李安山教授的《英国统治与南部加纳的农村反抗》(British Rule and Rural Protestin Southern Ghana,Peter Lang,2002)作为雅库布·萨阿卡(Yakubu Saaka)主编的“非洲的社会与政治”(Society and Politics in Africa)丛书中的一本最近在纽约出版。这一专著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以英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一个反抗新自由主义的新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社会主义》杂志2004年第5期刊登拉美社会研究所研究人员克拉拉·阿尔格拉纳蒂(ClaraAlgranati)、何塞·塞奥纳(JoseSeoane)和埃米里奥·塔德(EmilioTaddei)撰写的题为《拉丁美洲:一个反抗新自由主义的新周期》的文章,详尽地介绍了近几年拉美反抗新自由主义的各类运动的情况。现将该文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彼得·贝哈兹在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 75期 ( 2 0 0 3年 1 1月号 )对三部关于 2 0世纪著名人物的传记作品发表书评 ,题目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衰败》。三部传记分别是伊恩·撒切尔的《托洛茨基》 (IanThatcher,Trotsky ,Routledge,2 0 0 3 )、凯特·克里汉的《葛兰西、文化与人类学》 (KateCrehan ,Gramsci,CultureandAnthropology,Pluto,2 0 0 2 )和沃 伦·蒙塔格的《阿尔都塞》(WarrenMontag,LouisAlthusser,PalgraveMacmillan,2 0 0 3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我们习惯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成南方和北方两个派别 :比如葛兰西被…  相似文献   

19.
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政策改革:国内外的不同观点》(SocialPolicyReforminChina:Viewsfrom HomeandAbroad,editedbyCatherineJonesFi ner,AshgatePublishingCompany,2003)一书是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举行的关于中国社会政策的研讨会的论文集。我们从中选取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大卫·皮亚肖德所写的《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一文,该文作为对中国学者提出的相关论点的回应,对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认为中国在经济政策上过于关注效率,而将公平问题完全交付给社会福利政策的做法需要改正。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中国与英国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不应抛弃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里夫·德里克教授现任职于美国俄勒冈大学,他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及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其代表作有《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革命之后:警惕全球资本主义》、《后殖民氛围》等。德里克教授是美国社会科学界的代表性人物、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的权威学者。在本文中,阿里夫·德里克教授对雷默先生提出的“北京共识”进行了批判性讨论,并就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应该抛弃民族经济的一体化、自主发展、政治和经济的主权以及社会平等等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