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资政策一、投资政策的制订经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执政,它认为: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摆脱传统的依赖转口贸易的经济制度并发展工业化。因此,它一直积极地采取了各种发展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裕廊工业区、整顿社会基础设施,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等等。新加坡的经济有了稳健的发展,特别是从1967年11月制订了鼓励经济发展法案(此项法案系新加坡有关吸引外资投资的基本法案)以来,新加坡的外资投资急剧增加(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工业部门),使新加坡经济获得了预想不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7年,新加坡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经济增速达3.5%,创近4年新高,全球竞争力有所回升.制造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建筑业发展放缓,服务业和旅游业保持稳定;货物贸易扭转连续下滑趋势,并呈现进出口产品、贸易伙伴集中的特点;但由于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市场萧条,失业率增高.保持经济高度开放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多举措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智慧国建设、积极落实产业转型蓝图是新加坡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2018年,新加坡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及中国的经济合作将成为新加坡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新加坡各产业将维持相对稳定的发展,重视和协助企业的发展仍将是新加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2023年,政治方面,尚达曼当选新加坡第9任总统,新加坡政党多元性得到强化。以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黄循财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团体通过《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逐步明确新加坡未来发展蓝图。外交方面,新加坡坚持“大国平衡”和立足东盟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建立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经济方面,受制造业和货物贸易增长放缓的影响,新加坡经济增速趋缓,仅实现约1%的增长,但旅游业稳健复苏,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加坡仍坚持贸易立国,与中国签署《关于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与南方共同市场正式签署《南方共同市场—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织密了自由贸易网络。文化方面,通过《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2.0》、“年轻变革者文化遗产启动津贴”等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利用,增强了新加坡国民的身份认同。展望2024年,新加坡将稳定推动领导权力的交接,第四代领导团体将继续通过“新加坡携手前进”议程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凝聚共识,助力下一届大选;将继续坚持“大国平衡”和立足东盟的外交政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经济方面预计将实现1.0%~3.0%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华商集团的迅速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新加坡的华商集团迅速发展。这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已颇具规模,并在新加坡国内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新加坡华人企业远在殖民地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其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则是在独立以后。作为新加坡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加坡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的。182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后,立即宣布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新加坡很快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华商和华工也蜂拥…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下,新加坡所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的综合产物。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与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较之其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有其鲜明的特征。本文拟就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特征及其成效作一分析。一、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战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新加坡积极选择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6.
吴开军 《东南亚》2003,(1):59-62
新加坡自 1 965年独立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即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新加坡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占新加坡人口 70 %以上的华人的卓著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在随着政府对国民实行新加坡化的过程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华人社会变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新加坡的侵略与占领 ,当时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侨积极参与到保卫新加坡的战斗中去 ,为保卫新加坡而洒热血、抛头颅的华侨为数不少 ,旅…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新加坡经济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元朝已有贸易往来。这种贸易联系在新中国诞生和新加坡独立以后又不断有所发展,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中新经济关系更出现了新的转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新加坡政府重视中国的潜在市场,积极发展对华经济关系,大大放宽双方贸易人员互访的限制,积极鼓励新加坡工商界人士来华投资,中新经济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两国贸易额成倍增长,双方人员往来频繁,新加坡已同我国大多数省、市建立了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祖兴 《东南亚》2000,(1):40-44
新加坡中央银行的职能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货币局两个法定机构共同承担。金融管理局(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简称金融管理局)的主要职能是维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的发展并负责监管各类金融机构。货币局则以百分之百的外部资产为保证发行新加坡元)。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新加坡仍能维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稳定,这与其中央银行制度的良好运作有密切关系。目前,新加坡金融机构正着手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并转变监管观念,稳步推进国…  相似文献   

9.
2010年,新加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强劲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4.7%,再创历史新高;外交上继续与东盟各国密切合作,2010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周年,中新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二十年来,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新加坡地理和港口的优势,根据国情采取正确而又灵活的政策,大力引进外资,推行工业化计划,活跃本国经济。其主要经验有: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新加坡原来底子薄,困难很大,既无工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又无技术人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位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取得高速经济增长的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人们的注目。一般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会壮大起来,新加坡也不例外。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条件,国内通常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因此与国内总产值比达450%~50%的高储蓄率和达30%以上的投资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新加坡的经常收支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利用外资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成效卓著,有着它许多独到之处,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不少方面,对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以促进“四化”建设也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深入地分析研究新加坡利用外资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加坡利用外资的特点从全局看,新加坡利用外资中比较关键的,具有较大作用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是新加坡20多年来经济发展较糟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7%。1986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年半经济复苏的口号,当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1.9%,1987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3%。新加坡经济迅速复苏和增长,有利于我扩大对新加坡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并有利于发展通过新加坡转口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以及发展与国际垮国企业进行的直接贸易。让我们从前年“广西商品展销会”看看新加坡市场对广西商品的需求吧。1986年8月下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长期以来,新加坡虽然均以作为转口贸易港而得到经济繁荣。但随着近邻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它们对新加坡的依赖程度也已日益减低。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基础开始受到威胁。1961年,新加坡设立了经济发展局并把工业化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以此来作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战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伴随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所显现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一直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羡慕不已的发展图景。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自然成为引人关注的课题。一、六十年代以来收入分配状况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1960—198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431美元增至7410美元。随着新加坡经济的起飞,牵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加坡自1959年自治和1965年独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联合国从1996年开始将新加坡升格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产业结构的持续合理的改革与转换,政府的正确导向与合理政策的保障,以及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对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进行研究,对我国产业结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与该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整体效益,必然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转换是指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近期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经济在80年代下半期以来,经历了两次的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长减速;1985/86年度和1991/92年度.1985年由于:(1)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国外需求减退;(2)1979—1984年新加坡建设高潮过后,以建设投资为中心的国内投资减退,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减速;1985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6%.为此,新加坡的政府采取了降低公司所得税、增加公共投资项目等财政措施,以求促进经济恢复.其后,随着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加速,新加坡的出口贸易额自1986年年中起转趋增大,新加坡经济趋向恢复.进入1987年以后,除了国外需求增强之外,国内需求也由于收入水平上升导致私人消费与民间投资增大而趋于增强,从1987年到1990年期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了加速.但是,进入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见闻     
今年春天第一次到新加坡,有机会在那里住了40多天,对新加坡的国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是个城市海岛国家。1965年8月9日独立后,经过32年的努力,在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惊奇的成就。60年代发展造船业,70年代发展石油化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三炼油中心,80年代发展电子工业,目前成了电脑、炼油、修造船、建造钻油平台等工业基地。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商业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战略与发展趋势作一分析。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有了一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跨国公司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然而,在上述时期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设厂并不多。1939年制造业的外国公司只有11家,1959年也仅15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经营活动,是随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六十年代初,新加坡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与马来亚联合邦建立共同市场,以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