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益汉 《春秋》2012,(1):47-48
在临朐县冶源镇车家沟村西的蜡山之巅.有一段南北走向的石墙,此墙宽约两米,高约两米半.全由大块乱石垒筑而成。这种石墙在山村名叫“响墙”.就是此墙在垒筑时未加石灰或水泥砂浆填缝黏合.石块之间的联合并不牢固,一旦有人攀墙逾越.往往会使墙顶的石块坍塌.发出响声.更会砸伤逾墙之人.因此称“响墙”。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6,(6)
正青石关位于莱芜市和庄镇青石关村,北临淄博市博山区白洋河、樵岭前村交界处。青石关地势险要,是齐长城的重要关隘,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称。青石关修建于春秋时期,原有圩城,四个门,门上均有阁楼,今唯存北门门洞和残碑。门内径宽2.5米,外径宽9.7米,洞高4米,进深8.5米。洞上石墙厚1.2米,北门洞顶原建有玄帝阁,阁基东西长10.5米,现尚存柱石。洞口  相似文献   

3.
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  相似文献   

4.
洞宫山脉位于浙江省南部、浙闽边境,为武夷山余脉,从福建省进入浙江后,向东延展,呈西南———东北走向。山脉总体山势较高,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在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海拔1856.7米,支脉向四周延伸,组成了洞宫山,起伏绵亘在龙泉、景宁、云和、青田及莲都等市县区。在龙泉市龙渊镇东南20公里处的黄茅尖,因峰顶高峻,遍长茅草而得名。它是洞宫山脉的最高峰,海拔达1929米,也是浙江省境内的第一高峰。洞宫山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成为瓯江干流大溪与支流小溪的分水岭。1975年,在洞宫山中段的龙泉南部,庆元东北部建立了凤…  相似文献   

5.
洞中不是小燕子彭祖贻去年五月,我参加一个笔会去神农架,参观了一个叫燕子洞的景点。燕子洞座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处,究竟有多深谁也不知道,当地人介绍说,曾经有人在洞里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能走到尽头。我们一行打着手电筒往洞里走了约四一多分钟,感觉那洞会无限地...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北部的尼亚石洞是著名的史前人类的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在那里发掘了4至5万年前大量的文物和人类骨骸,证明沙捞越的灿烂古代文化。 从沙捞越州米里市至尼亚河边的尼亚石洞只有16公里的路程。它位于米里市的西南面的苏比斯(Subis)山里,距尼亚镇约10公里。尼亚石洞的主洞高、大、深,其他30多个溶洞的"迷宫",也令人叹为观止。主洞宽约250米,高近100米。其他洞穴有的被命名为"骨骼洞"、"月洞"、"烧焦洞"、"杀人洞"等等,千奇百怪。 笔者在沙捞越州古晋任职  相似文献   

7.
丽江行     
一条清亮会说话的河流,一座古朴明朗的小城,一群享受生活的居民……古城丽江,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因四周青山环绕,镇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砚镇”。它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人口约25300人,其中纳西族就有16900多人。进入古城,在入口处的石墙上  相似文献   

8.
织女洞,始建于唐,兴盛于宋,义名织女仙阁,位于大贤山东麓,依山凭势而建,系二层楼阁式建筑,镶嵌在石壁上,高8米、宽7米、深约10米,青砖灰瓦.朱门绿窗,门楣上篆刻着“织女仙洞”四字。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在丛山之间,海拔约1800多米、接近山顶的洞穴里,住着20户苗族人家,他们的栖身之地叫“中洞”。上世纪50年代,他们和祖辈从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迁徙,搬至中洞,这一住就是60年。为了让他们从洞穴中迁出,当地政府想了很多法子,甚至在不远的山下修建了新房,但是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他们的生活却并不闭塞——这里有了通讯信号和电,很多人家有了电视机。但是除了电视机,基本上家徒四壁。2003年,洞穴内成立了一所小学,很多住在洞外的学生每天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洞里上课……  相似文献   

10.
衣同新 《传承》2009,(23):64-64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水井和家乡是密切相连的,想起家乡,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家乡的水井来。老家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喝井水。家乡的水井深约5米,井口是一块凿有圆洞的青石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在丛山之间,海拔约1800多米、接近山顶的洞穴里,住着20户苗族人家,他们的栖身之地叫“中洞“.上世纪50年代,他们和祖辈从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迁徙,搬至中洞,这一住就是60年.为了让他们从洞穴中迁出,当地政府想了很多法子,甚至在不远的山下修建了新房,但是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他们的生活却并不闭塞--这里有了通讯信号和电,很多人家有了电视机.但是除了电视机,基本上家徒四壁.2003年,洞穴内成立了一所小学,很多住在洞外的学生每天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洞里上课…………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在丛山之间,海拔约1800多米、接近山顶的洞穴里,住着20户苗族人家,他们的栖身之地叫"中洞".上世纪50年代,他们和祖辈从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迁徙,搬至中洞,这一住就是60年.为了让他们从洞穴中迁出,当地政府想了很多法子,甚至在不远的山下修建了新房,但是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他们的生活却并不闭塞--这里有了通讯信号和电,很多人家有了电视机.但是除了电视机,基本上家徒四壁.2003年,洞穴内成立了一所小学,很多住在洞外的学生每天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洞里上课……  相似文献   

13.
提起金华,就有人会与火腿联系起来.其实金华还有名胜古迹,而且与众不同.坐落在金华市北的金华北山,相传是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又称赤松山,为汉代(前二○六——二二○年)皇(也作黄)初平得道之处.北山离市区十五公里,山峰高达一千三百米,而名胜古迹则位于山腰五百——八百米之间.这一地区的地质属于石灰岩,水溶后形成许多千奇百怪的岩洞,最著名的有“北山三洞”.洞的形成已年深月久,而洞景开发却在公元三百年间.历代文人雅士来游后,很多佳作,留传后世.笔者慕名往游,车从山  相似文献   

14.
洞之间隙,可远观平川,近视悬崖,上望奇石,下瞰沟谷,听鸟语泉声如琴鸣,闻花香岚气沁肺腑……这是对云台山叠彩洞最直观的描述,通过此路的人无不感叹人类的奇思妙想与鬼斧神工. 叠彩洞是连接豫晋两省的公路隧洞,大小23条,首尾相连,总长4800多米,在峭壁间重叠直上.这个被书写为“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公路隧道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南麓的革命老区,修武儿女历经十多个春秋,千辛万苦,绝壁穿石,凿洞开路而来.而叠彩洞只是修陵公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燕子洞奇观     
從雲南省昆明市南下二百五十多公里,在建水县以東的青元山中,有一處著名的自然景觀,叫燕子洞。它因每年春夏之季洞內巢居着數十萬隻大白腰雨燕而得名。盛夏之際,我們來到燕子洞。這洞生就奇特,坐落在當地瀘江河的峽谷中,洞前有數百米一片古樹遮掩,洞後則是峭壁悬崖。燕子洞一分為二,恰似張開的兩張蚌殼,一上一下,一淺一深,一乾一濕。燕子出沒的那個洞是靠下的濕洞,洞深七點八公里,瀘江入洞而成伏流,洞內高達三十至五十米。上洞是乾洞,狀若大廳,寬敞明亮,可容千人。当我們深入到濕洞中,準確的說應該叫它暗洞,因為與它寬敞明亮的上洞相比,這裹只能靠伏流的水面折射斜照的夕陽,方能見到些許幻影般的銀色光亮,那洞頂垂吊着的無數鐘乳石間,正是燕子棲息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大奎 《中国保安》2004,(20):28-31
当一些浮躁的人们为追求安乐享受而不择手段时,河南省三门峡市一位叫王东灵的姑娘却舍弃了都市中不错的职位,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中,来到贵州省紫云县麻山深处,在有“亚洲最后一个穴居部落”之称的中洞无偿支教,成为这里的第一位汉语老师。 为了少时的梦, 她踏上了支教之旅 在贵州省紫云县极为偏僻的麻山深处,有一个海拔1800多米,深215米,宽115米,高近50米的洞穴,人们称之为中洞,洞内生活着19户、87名苗族人。经国家旅游局考证,此洞是亚洲现存惟一的一个“穴居部落”。这里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孩子们上学没有教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2003年…  相似文献   

17.
中原第一洞狄青洞许圣义狄青洞位于内乡县城西北22公里处桃庄河村境内,与著名的清代山寨黄龙寨相邻,海拔640米,山势险要,林木葱郁。狄青洞总长1.8公里,洞顶最高处达32米,内有聚仙大厅、通天洞、大将军洞、仙人洞、尼姑洞、龙宫、迷宫等。洞中套洞,洞下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续完)安明四、与马援相关的胜迹和传说1、马援墓马援墓在今陕西扶风县城约3.5公里伏波村。墓为园椎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10米。墓前有清代刻“汉伏波将军墓”石碑一块①。2、伏波山、马援试剑石和还珠洞著名的伏波山有两...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二三月,是昌江最美的时候,"花开红比朝霞鲜"的木棉花如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来客。南宋词人刘克庄,赏花之余留下了"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的佳句。现如今,王下乡皇帝洞木棉观景区、南尧河十里画廊木棉观景区、七叉镇昌化江畔、燕窝山木棉观景台、宝山梯田木棉景点、天和芒果园木棉观景区、昌化江畔尼下木棉观景区等,成为众多游客争相前来观赏、摄影的好去处。借木棉花美名,昌江近年来精心组织"昌化江畔木棉红"旅游活动,并逐渐将其打造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1,(12):26-26
(到2011年2月底进度)1.湘桂铁路扩能永州至柳州段开累完成路基土石方5065.23万方,占总量6264万方的80.85%,完成桥梁51393.60折合米,占总量74949折合米的68.57%;完成隧道34981成洞米,占总量40189成洞米的87.04%;完成涵洞33954横延米,占总量38679横延米的87.78%。2.湘桂铁路扩能柳州至南宁城际铁路开累完成路基土石方2686.9万方,占总量3357.9万方的80.02%;完成桥梁44215折合米,占总量74241折合米的59.56%;完成隧道14567.2成洞米,占总量22026成洞米的66.14%;完成涵洞9471.1横延米,占总量15002横延米的63.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