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高等院校要肩负起神圣责任和使命,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此,一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做好做足服务地方的文章;二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办学经验,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和内涵发展,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三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四要积极探索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办学,拓展办学资源和空间;五要打造一支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和二次创业的深度聚焦,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凝聚"三严三实"共识,将"严"与"实"深蕴在头脑中、贯通在血脉中、落实在行动中,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正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贵州将支持指导省属高校、市(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办学目标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纵深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理工科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从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科学研究等特点迫切需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向高质量的纵深程度发展。结合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发展实际,可以通过革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激发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积极性,推进学科(学术)竞赛、实践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三项工作,构建高校、科技园区(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四位一体体系,实现建设有特色、有质量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科技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凤阳农校"、历经"凤阳农专""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名校"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在县城办学的本科高校,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迎接三次教学评估(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型大学德育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的研究探索,是研究应用型大学德育的逻辑起点。应用型大学德育内涵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贯彻落实大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是应用型大学德育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实现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应用型大学立德树人的标准相统一。应用型大学德育和其他类型高校德育相比,具有注重知行合一和应用为本、突出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侧重两个课堂相结合和以文化人的三个特征,实施上应体现本土化、本校化和实践化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众创空间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应有之义、必要之需。"双创"背景下,作为共享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众创空间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问题:概念化的"一拥而上"、缺乏明确可行的行业标准、运营主体专业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加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一举措对学校提高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等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新文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从理论基础、综合实践、研究创新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基于"跨界"与"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构建有内涵、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实...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新格局下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SPOC作为后MOOC时代兴起的网络课堂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学做教考”为一体,对于持续推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文章首先阐明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地方应用型高校SPOC资源库建设的目标,然后从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SPOC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内容,对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SPOC资源库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质量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高校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应用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既是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加强应用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必须依托评估认证体系、完善制度保障、营造创新氛围,融入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全过程,有效推动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在强大的发展预期和发展动力面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办群众满意教育,就必须切实践行群众路线,紧扣三个"发展"。一、学校的发展1.发展的愿景:市场定位、层次定位一所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新近发展并迅速推进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社会、行业、地方、家长、师生等诸多方面的期望,承载着教师  相似文献   

12.
肖建宗 《当代贵州》2024,(21):60-61
<正>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扎根毕节、服务贵州、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理论导报》2016,(4):32-33
1.应用型高校报告原文: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解读: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4.
吴本杰 《山西青年》2023,(8):157-159
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实践强、应用范围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程。在教育部高教司提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打造“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教学改革要求下,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对本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实验训练四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是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建设的关键词,但对于欠缺资源条件的地方本科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仍是重点,地方本科高校应明确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解决工业现场实际复杂工程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实践导向的技能型专业社团建设管理思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通,探索新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辽宁省唯一的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辽宁大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坚持围绕中心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扎实推进"五个工程",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7.
柯文进 《前线》2008,(11):31-3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等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服务首都,知行并重”的办学传统,为首都城市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务实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服务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  相似文献   

18.
时杨 《山西青年》2023,(6):122-124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本科高校需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了解发展需求,建设兼具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为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认知、渠道、机制、资金四个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了认知深化、渠道拓展、机制完善、资金扶持四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措施,旨在通过团队建设路径的科学探索,推动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转型,将其打造成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职业教育如何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如何定位等问题的思考,探索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使农业职业教育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特色鲜明地向前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史燕来江泽民同志前不久与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座谈时强调指出,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