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理念的不断深入,数据治理现已成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全新方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必须抓住国家大数据建设的战略机遇。新的技术条件为高校意识形态治理注入新内涵和动力的同时,也带来诸如数据拜物教等风险。加强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须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保障体系,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治理大数据嵌入机制,狠抓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提升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的严峻挑战,而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陷入困境,现状不容乐观。运用大数据的理念与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主动引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话语权;精准识别,切实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针对性;整体治理,着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方面。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厘清其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直面力量单薄、娱乐至上、制度短板等现实困境,不断在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共同体、加强网络文化泛娱乐化治理和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实现网络意识形态高效治理,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由于网络信息主体多元化和信息内容的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和对抗性,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渗透风险、引领风险、认同风险。因此,要从增强内容供给、加强价值引导、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因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特点,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办学宗旨、思想引领、体制机制和先锋作用等四个纬度创新高校"大党建"工作格局,既是高校党建科学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大学,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创新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由"互联网时代"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自上而下的观念变革的困境、现实安全威胁的数据技术应对困境、传统的方式方法遭遇新困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素养不足等四大困境。直面困境,做好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即强化高校党委领导,引导大数据的价值取向,让马克思主义占领校园思想阵地;构建高校大数据平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抢占大数据时代话语权;适应大数据新时代,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对大数据的"学"与"用",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素养等。  相似文献   

7.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自觉制定并运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依托最新网络科技成果,妥善治理网络价值观念体系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充分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意蕴,凸显了防范和抵制敌对意识形态激烈攻击的现实意蕴并揭示了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法治治理体系的价值意蕴。为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法治治理应当加快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建设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法治体系、全方位构筑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监管体系和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法治治理的创新机制,从而进一步维护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情数据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提高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技术支撑,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网能力;推进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网络民意对话表达机制;健全依法治理网络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治理的问责机制等方面,形成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扩大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域,网络意识形态危机对国家总体安全产生冲击,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治理网络意识形态危机。网络意识形态危机治理包括明确形成机理、建立识别机制、划分危机类别、进行综合治理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尚存在思想认知不够到位、协同机制不够健全、队伍建设不够有力等问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考核等方面下功夫,牢牢掌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管理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新空间,也是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N位一体"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一体化云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品牌化建设,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E"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杨章文 《探索》2023,(1):171-184
当前,飞速发展的元宇宙技术在中国诸多领域和行业中得到运用。元宇宙技术业已成为影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因素。元宇宙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产生了较大的创造效应,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冲击效应。一方面,元宇宙技术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带来共治集群、生产监管、风险预判、沉浸交互等诸多益处,是对传统意识形态治理方式的一种补充与完善、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元宇宙技术也潜隐着一定的治理风险,如治理脱实转虚引发的主流意识形态式微、治理界线模糊导致的技术监管失灵、治理范式转换引致的情感联结淡化、治理不确定性诱发的资本数据垄断等,可能导致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走向“技术利维坦”之路。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弥合负面效应的恰切之道,立足时代潮涌以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话语体系,建构法治秩序以完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监管体系,培育协同人才以健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支撑体系,拉紧情感纽带以构筑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认同体系,进而不断拓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3.
高校网络生态在内化与外显、自利与他利、开放与互联的进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形成了双向互动关系。通过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探求破解高校网络生态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边缘化困境的应对之策。从加强价值引领,坚守传播导向;创新互动机制,提升传播质效;优化网络文化,提升传播品位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优势,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冲击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对此,应通过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阵地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加强高校内关涉意识形态网络信息的软硬件建设与技术监管,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高校网络技术人才和理论宣传队伍,形成有效防控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给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带来了机遇,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共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公共管理透明化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法治化。目前,我国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开放共享程度较低、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技术人才匮乏,使得大数据开发利用不充分,影响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健全网络数据管理法治,加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挑战。高校应立足大数据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特有价值功能,革新数据理念,树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数据意识;管控技术规范,贯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渠道;挖掘数据资源,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数据爬取分析,着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算法推荐的广泛应用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思想内化、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价值取向引导带来了挑战。对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网络算法素养,从内生力上助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完善风险治理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顺应算法推荐时代潮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探索出新道路、得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大趋势,其跨时空、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和优势,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为高校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资源、新平台,也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更严峻的现实挑战。全媒体视域下,高校要加快树立全媒体融合思维,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善用大数据筑牢高校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增强、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被激发、网络舆论格局调整重塑、社会思想理论领域活跃深刻等特点。同时存在新兴媒体舆论传播加剧社会思潮冲突、错误思潮借机发力攻击国家体制机制、圈层化传播导致意识形态风险增加、群体情绪极化导致舆论讨论泛化等问题。对此,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治理,注重国际舆论场的整体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全民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切实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自媒体时代,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等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情况;接着基于大数据社会网络下的分析,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最后,在基于舆情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供一些引导管理策略。文章从"技术+管理"的新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