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基本遵循,以"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遵循"政治性、科学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的基本工作原则是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特征的必然要求。湖北聚焦发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工作,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路径,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实施的有效载体。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检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教育主体的全员性彰显不够、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把握不好、教育资源的系统性整合不力等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这"三全"视角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多元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是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及思想纲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大学生公益支教组织作为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公益理念的培养、社会公益实践的开展以及高校公益文化的建设。秉承高等教育的发展宗旨,本文从"立德树人"的理念视角出发,总结归纳出了高校公益支教组织的三条育人路径,分别为"观念育人""实践育人"及"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多做贡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树立和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积极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政  相似文献   

5.
于沐琳 《奋斗》2023,(10):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贯通思政工作体系铸魂立心,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启智强心,强化价值引领培塑赋能盈心,涵育大学文化特色弘文润心,构建新时代育人工作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格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教育"大课堂"是思政教育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思政教育"大课堂"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全员育人,"人"是关键,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以及二者之间的教学相长关系。因此,在广泛探究思政课建设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对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与内在灵魂的高度概括。"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高  相似文献   

8.
<正>组建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是攀枝花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大举措。学院内设思想政治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是新时代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提出"立德铸魂,引领美好人生"的思政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这一理念,从构建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创新多方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来发挥思政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红色资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新时代,高校不仅要充分发掘红色资源蕴含的育人因素,而且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并要通过构建红色资源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相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期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2.
全员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对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结合新形势构建全员育人协同机制。本文将在探讨全员育人本质内涵和意义的前提下,分析高校全员育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高校基层院系的实践视角,提出全员育人"5F"协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一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教学工作,筑牢铸魂育人堡垒,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探索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体育+思政”立德铸魂品牌教育,实现了党建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政治引领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教育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思政课既是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抓手和关键。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引领,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理论高地,强化思想引领,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坚持自信自立,强化行动引领,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陈城 《党史纵横》2013,(7):64-64
多年来,铁岭师专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文件精神,始终坚持"育人文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首要目标,全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财务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本科专业教育发展要求、深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各人才培养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纪律观念和创新精神教育。实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需要以新时代教育理念武装师生,雄厚课程思政思想基础;需要高校党委以压实"立德树人责任"为主线,完善课程思政组织实施体系;要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夯实课程思政专业基础和条件保障;要坚持"四有"标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好其他学校工作的前提。高校要回归育人本质,需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核心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但面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之下的新考验,有些高校忽视了立德与育人。对此,要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工作的主导地位,建构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必须清楚知道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必须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才能在"立德树人"引领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路径:即培养什么样人,树立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如何培养人,增强"三全"育人理念;为谁培养人,强化意识形态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文章从逐步破解当前高校育人体制机制问题出发,深化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认识,结合成都医学院实际,从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提出彰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践价值,从而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坚守思政工作铸魂本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系统,有力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地落实,为促进学院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高等院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之要在于思政工作。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