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民族主义:美军战斗精神的价值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旭 《前沿》2008,3(2):162-164
美国国家民族主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是美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民族主义在国际上以“国家利益”为幌子,以“民主自由”为内容,以“命运天定”为哲学基础,是一种以国家整体形式出现的国家民族主义。美国国家民族主义对美军战斗精神的培育起着价值支撑作用,是美军战斗精神形成的重要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英国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取代了阿姆斯特丹--一个城市的经济霸主地位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讨论荷兰输在哪里.民族主义的缺乏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英国取代荷兰,究竟是从城市经济到民族市场的合理过渡,还是民族主义作用的结果?从城市到国家,民族主义是否真如格林菲尔德所说,已是资本主义兴起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本文在此试图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3.
刘亚娟  王静怡 《传承》2008,(10):102-103
18世纪末,英国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取代了阿姆斯特丹—一个城市的经济霸主地位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讨论荷兰输在哪里,民族主义的缺乏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英国取代荷兰,究竟是从城市经济到民族市场的合理过渡,还是民族主义作用的结果?从城市到国家,民族主义是否真如格林菲尔德所说,已是资本主义兴起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本文在此试图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存在,体现在国家关系上就是指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国家的利益决定着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动因和最高准则。 邓小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在总结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对外战略的最高准则的战略思想。他认为国家利益是衡量我国对外关系实践的价值尺  相似文献   

5.
唐彦林  谢莉娇 《前沿》2006,(7):230-233
以“军事优先、普世民主、单极霸权”为基本内核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布什外交中发挥着重要的谋篇布局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中,单边主义遭遇多边合作、意识形态让位于国家利益、普世民主接受民族主义的挑战,使得新保守主义这一强调单边,追求自我的国际政治理论在不断的实践中陷入困境,构成在指导实践时出现了实践对理论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曾极大地影响过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当代世界格局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经受着民族主义的 影响。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 对此学术界特别重视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 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比较复杂,学术界鲜有定论,一般 认为"民族主义"这个概念产生于近代西欧。该词语首次出现 在文献中的年代,有人认为是1774年,也有人认为是1798 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  相似文献   

7.
霍洪波 《前沿》2011,(14):7-9
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思潮,民族主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积极健康的民族主义不仅能够促进民族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而且还能鼓励人们努力奉献、认真工作,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甘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必须看到,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存在着激进化的倾向,激进民族主义在狂热扞卫自身利益及其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民族的利益及其文化则采取拒斥、压抑的态度。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必须引导国人树立一种和平、理性、宽容、积极、健康、参与、合作的心态,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薛原 《探索与争鸣》2024,(2):162-176+180
欧洲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是一个难题:它们往往在作为民族国家的坚守、对共同政治文化的接受,还有作为“欧洲人”的共同身份这三种立场之间摇摆不定。在欧洲逐步迈向“超国家”共同体的今天,德国的集体认同对于认识欧洲民族国家与欧洲国家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它深刻影响着德国国内的稳定和团结,主导着其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也构筑着德国未来发展的愿景。二战以后,德国以逐步削弱“德国性”、接近“西方”的方式获得国家集体认同。这就是代表德国民族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及代表政治文化的“宪法爱国主义”的争端之所在。而这一对矛盾,在欧洲层面可以得到疏解和升华。欧洲文化价值共同体与欧洲宪法爱国主义合一的愿景,可以成为德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集体认同构建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人民论坛》2012,(3):34-35
民族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文化利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求索》2005,(10)
国家不仅有经济、政治、安全利益,还有其文化方面的利益。国家文化利益对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的国家文化利益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对维护国家文化利益的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安全措施,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社会的经济增长无不通过工业化得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就表现为单向度地追求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或者是追赶型国家,都循环着同一个经济增长的模式.这个模式给人类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利益,但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当人类在吞食着这个`酸果子'时,开始意识到生存危机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寻求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方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成为联合国的议题,并形成决议,也成为各国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行政的和法律的措施纷沓而至…  相似文献   

12.
<正>现实表现:伴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中国部分民众反日民族情绪高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及中韩等国的批判,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民族主义的实践步伐并未停止;"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盟国"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也将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民族主义做法显露出来。核心观点: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参战各方都认为这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但战争却出人意料地持续了长达四年之久。对于战争的起源,学界的解读视角不同,一种观点认为,由工业革命引发的西方列强在经济上的竞争、对殖民地的争夺和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彼此之间形成了联盟体系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德国蓄意发动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术界修正了德国应当承担责任的观点。学界认为,没有哪个政府和哪个国家的人民预谋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是各国政治文化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多极化事件,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同时,在各方的误解甚至漫不经心的后面,似乎又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引领着人们的行动,推动着各方走向冲突和战争。这股力量即强大的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在欧洲近代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本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理论基础,但在一战前却成为助推战争的思想动力。站在21世纪的今天来回望这段历史,如何防止战争、实现和平仍是当下亟待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缓慢增长期的结论为时过早,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是在全球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期的背景下出现的,但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因是充分具备的。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与较强国人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宽松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资源条件约束问题的背后蕴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少契机。  相似文献   

15.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于2017年9月24日落下帷幕,现任总理默克尔赢得了胜利。默克尔已在位12年,是21世纪主要国家任职最长的领导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怀、沉稳务实的施政特点、个人风格与德国政治体制的契合、德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成果,是默克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志斐 《理论月刊》2007,(10):19-21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有着充分的运用和实践,体现在坚持国家利益原则,以经济利益核心,寻求中美两国之间平等且共同的国家利益,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以人民利益为基石,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回顾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是否就等同于生产力发展?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经济增长虽然与生产力发展有关,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二者表现形式不同: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产值的增加,即经济在量上的扩张;而生产力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整个经济的质变。其次,二者的动因不同。经济增长的动因主要是市场的需求及生产要素 (如资金等) 投入  相似文献   

18.
刘泓 《人民论坛》2013,(3):20-21
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仍然难以呈现下降态势,民族主义并非是全球化所能取代的过时的观念2012年的世界,强权的扩张、族裔集团利益的冲突、民族国家之间文化传统的渗透与反渗透……此类影像接踵映入我们的眼帘。作为认同"我们"利益、排斥"他者"的社会思潮与实践,民族主义一次次用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今天仍然还是它舞动"双刃剑"的时代。挑战世界国家格局:国家民族主义频现张力  相似文献   

19.
吕华君 《传承》2013,(11):138-139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