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登斯民族主义思想的三维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吉登斯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界定体现在对民族主义的地位、起源、涵义和动力等的分析上,对民族主义兴起的解释体现在对个体心理系统的构成、本体安全的维护机制和现代社会变迁等的分析上,对民族主义特性的诠释体现在对民族主义与主权、公民权之间关系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主义论争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主义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小越来越发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而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高度重视。对此,许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我们决不能充耳不闻,R之不理,而应该采取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态度。现将有关人士近期来就民族主义论争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整理介绍如下,或许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展开和探讨。一、民族主义是一个“中性”概念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是指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系统看法,其阶级属性完全是人为的,与民族主义概念本身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思想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慧英 《思想战线》2005,31(1):26-30
民族主义学说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这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民族主义的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人控制的政府,因为当时欧洲的政府形式不具有从国民中产生的主权,它是一个王族拥有的财产,它的归属、大小和完整性是通过继承、联姻或者战争来决定的。民族主义要求进行政治革命,提出了一个"自然疆界"的概念,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把文化当作政治问题,强调政治和文化不可分割。民族主义理论多有悖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于何时、何地?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湖南建警说依据为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湖南保卫局;保定、天津建警说源于袁世凯在保定建立、在天津发展的巡警制度;北京建警说则发端于清政府1905年成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警察机关——巡警部;武汉建警说植根于张之洞创建的武昌警察总局。这些都曾经被学者认为是近代警察制度的首创之举。笔者认为,就清末时人对近代警政的认知和实践层面而言,1902年5月张之洞创办的武昌警察总局更具近代西方警察制度的雏形,其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警局"。  相似文献   

5.
论唐才常的中西比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才常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学术界,很少有人称他为史学家,但近年来已有人注意到他在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唐才常之学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唐才常集》(中华书局版,本文凡引于该集者,均在引语后注出页数)。其有一显著特点,即能“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的进步,社会也逐渐走向了多元。有人说,当今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百家争鸣的时期”。在这个争鸣的过程中,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正在抬头。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盲目的排外,对外国人不加区别,统统反对。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往往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会蔓延,中国大概也不例外。在今天的中国,狭隘的民族主义有哪些表现呢?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一直是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世界史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史纬度。从早期民族意识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来看,前者近似于文化共同体,是基督教世俗化进程中的产物,更趋近于保守的形象;后者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奠基性作用,从而形成的激进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发展为近代民族主义的过程,在思想表现上是从民族的自然解释发展为对民族的历史解释,这一转变过程又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建构,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探索必须结合资本主义的全球拓张展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之间建立了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王浩翰 《传承》2011,(20):72-73,88
民族主义是伴随西欧构建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但对于近代中国来讲,却是在西方列强欺侮侵略的民族危难与社会危机特定历史背景下催生的舶来品。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着不同于西方历史语境下的民族主义的文化特质。其中,禀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文化特质成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文化性亦可成为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合理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与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史撰述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民族主义既为民族史学撰述准备主体条件,奠定心理基础,催生西方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念与实践,还对民族史的内容与结构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史撰述成果则实现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改造,赋予了民族主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是积极的,且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民族主义也有其非正常和非理性的部分。青年群体容易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会对青年"国家—民族"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形成理性的"国家—民族"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仁慈还是义务——中国式“血荒”的伦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无偿献血"行为究竟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认知,仁慈本身是否为一种义务等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善行,也有人把它视为一种仁慈之举,还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道德义务"。事实上,这些分歧本身也关系到对于伦理思想史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围绕着行善、仁慈与义务等行为产生的一系列重要的争论。对这些争论的厘清有利于我们深化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13日,以研究民族主义著称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去世,享年79岁。一个月前,法国巴黎发生恐怖袭击。这次恐怖袭击,有人把部分原因归结于法国的"民族政策"。两件事凑在一起纯属巧合,但却引发了知识界对当今局势的忧虑。所以,回头来读安德森三十多年前的作品《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显得很必要。  相似文献   

13.
赫剑梅  马忠才 《前沿》2015,(2):91-93
"中华民族"是近代历史上民族主义话语建构的一个民族实体。在历史叙事中,其内涵与外延多次发生变化,最终被发展为包含国内各民族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概念。当代社会,为了积聚合力,维持稳定和繁荣,国家话语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建构,其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建构论视角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及其当代话语,尝试以民族学视角评析国家话语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对于相关行业受到的影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机遇大于挑战,有人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认为,中国入世所带来的最大危险不是挑战,而是丧失发展机遇被边缘化,被世界的主流抛在外面。 鲁志强认为,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最初几年,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视为梁启超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但研究者予以肯定的,则多是他在启蒙宣传方面的巨大作用。然而,如果从研究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之关系的角度着眼,我觉得,此时期所以成为梁启超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主要还因为他立足中国现实,广取西学精华,提出了其颇具特色且略成体系的国家民族主义思想,成为宣传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提倡民族主义救国的早期杰出代表,并因此影响了与他同时期的几乎整整一代人。  相似文献   

16.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挟带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本文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文化族类观向现代国家民族观的演变历程,并试图从传统的儒家族类观、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东欧民族主义是影响战后东欧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东欧国家与苏联关系的一个重大变量。笔者认为,东欧国家的民族主义对东欧剧变的影响十分巨大,同时也影响着东欧国家的转型和未来前景。本文主要论述战后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民族主义倾向的来由、发展以及对东欧剧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章炳麟既是辛亥革命前夕排满革命最彻底的鼓吹者,也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对章炳麟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能够为理解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提供重要的认知资源。然而历来的研究多侧重于章氏《苏报》和《民报》时期的著述,亦即着眼于其排满思想成熟之后。对于章炳麟排满思想的形成过程,则大多因袭他本人的回忆而给出简单化解释。以章炳麟个人回忆中的偏移、讹误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多方史料记录,概能还原戊戌变法之前章炳麟真实的思想和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有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等星。也有人说:李叔同就是一座博物馆。李叔同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与社会时尚均为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其冲突在妇女国货年运动中得到充分展现。赋予女性消费行为和时尚观念的民族主义色彩,将女性消费时尚政治化与道德化,乃是运动期间舆论宣传基本的话语策略。运动期间女用奢侈品进口不减反增的悖论性现象,表明民族主义终究不敌消费时尚。近代都市女性的崇洋时尚,不应简单归诸女性民族主义情感之缺失,实质乃是近代男性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