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组织中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和促黄体素β亚基(LHβ)基因在m RNA水平的表达规律,选取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高原甘加藏羊24只,从其垂体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比较研究了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在m 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FSHβ和LHβ的m RNA在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垂体组织中均有表达。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的FSHβ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5 9、1.0、3.547 5和3.666 7,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期与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发情后期与间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LHβm RNA相对表达量为0.025 9、1.0、16.109 1和0.563 8,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期与发情后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间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后期与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呈现一种动态差异性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揭示藏羊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健康未孕的成年沂蒙黑山羊,按发情周期(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宰杀取卵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差异显示PCR(real-time qRT-PCR)技术,以GAPDH为持家基因,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沂蒙黑山羊卵巢组织内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进行了mRNA水平上的相对定量分析。发现FSHR mRNA、LHR mRNA在黑山羊发情周期的卵巢中都有表达。FSHR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618 7±0.294 42、1.290 2±0.290 24、2.575 9±0.458 80、0.790 8±0.261 93,其中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L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2.284 0±0.146 22、0.508 9±0.0789 9、0.340 3±0.045 38、2.859 2±0.205 66,其中发情后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发情期最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FSH、LH在黑山羊的整个发情周期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方法,以持家基因GAPDH为内参,研究沂蒙黑山羊发情周期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mRNA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mRNA在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发情周期中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在输卵管中都有表达。漏斗部FSHR mRNA在间情期的表达量最高,发情期表达量最低,且发情期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壶腹部在间情期的表达量最高,发情前期表达量最低,间情期与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在峡部则是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发情前期最低,发情前期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LHR mRNA表达量与FSHR mRNA呈相反规律,以发情期漏斗部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部位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显示,发情周期中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在输卵管中呈规律性的动态变化。表明,在动物排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发情周期山羊卵巢中的表达规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关中奶山羊卵巢中GPR30和NGF的定位和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R30和NG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发情周期山羊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膜细胞、卵母细胞以及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两者在各级卵泡中的表达量不同,GPR30在各级卵泡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期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NGF在原始卵泡中以发情期和发情前期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1),在初级卵泡以间情期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在发情周期的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中的表达规律和GPR30相似,间情期NGF在黄体细胞的表达强度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P<0.01)。表明GPR30和NGF不同程度地参与关中奶山羊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组织学方法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卵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卵巢由被膜(位于表面的生殖上皮和深层的结缔组织白膜)、实质部(外周的皮质层和中央的髓质层)构成,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位于皮质层的浅层,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分布于皮质层的深部,而且这两类细胞易发生塌陷式、皱缩式和囊肿式等不同形式的闭锁。发情间期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卵巢上原始卵泡数量显著地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而其余三个时期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上初级卵泡数量在发情周期的各个时期间均差异显著(P0.05)、发情期的初级卵泡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发情后期(P0.01);发情间期和发情前期之间、发情期和发情后期之间的次级卵泡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情间期和发情前期的次级卵泡数量均显著地高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三级卵泡数在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三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这三个时间段均显著地高于发情后期(P0.05);成熟卵泡仅见于发情期。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在发情周期的各个时间段,各级卵泡均发生卵泡闭锁,次级卵泡的闭锁数量在发情的各个时间段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发情期的闭锁数量最高,发情间期最低;发情期的三级卵泡的闭锁数量显著地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发情前期最低,而发情间期和发情后期相互间的三级卵泡闭锁数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均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5)。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母羊卵巢上的各级卵泡呈"波状"交替发育,且闭锁与发育并存,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展超数排卵等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状况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垂体ghrelin mRNA和LH mRNA在大鼠发情期和间情期的表达特点,将12只未经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发情期组和间情期2组,每组6只,通过外部观察和阴道涂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发情期和间情期.动物宰杀后取垂体,用RT-PCR方法检测ghrelin mRNA和LH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发情期组垂体ghrelin mRNA的表达丰度显著低于间情期组(P<0.01);发情期组垂体LH mRNA的丰度显著高于间情期组(P<0.01).结果表明,ghrelin可能在垂体水平上参与了对LH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只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发情前期、发情期、间情期)的Wistar雌性大鼠和25只不同处理组(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卵巢摘除 2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10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500μg/kg雌二醇组)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并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计数子宫内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结果显示,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子宫内EOS数量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卵巢摘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浓度降低;补充雌二醇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卵巢摘除后子宫内EOS数量也明显降低;补充雌二醇后,EOS数量显著增加(P<0.05).提示,随着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升高,子宫内EOS数量呈递增趋势,也就是说,外源性雌二醇对子宫内EOS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膜性雌激素受体GPER(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及雌激素核受体ERα、ERβ在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三种受体在间情期绵羊输卵管中的表达规律,通过RT-qPCR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了三种受体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运用免疫组化法对输卵管组织中三种受体基因进行定位并对结果进行光密度值分析。结果,输卵管上皮细胞中GPER相对表达量高于ERα、ERβ(P0.01),ERα的相对表达量高于ERβ(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ER广泛分布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而ERα及ERβ主要分布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阳性细胞光密度分析结果与荧光定量RT-qPCR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间情期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同时存在GPER、ERα、ERβ三种雌激素受体表达,且GPER的平均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ERβ的平均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究Nesfatin-1在母犬生殖轴上的表达以及NUCB2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样本采集自幼犬期(1.5 M)、初情期前(4 M)、初情期(7.5 M)和成年期(24 M)母犬,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Nesfatin-1在犬生殖轴上的分布,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母犬生殖轴上NUCB2 mRNA的变化规律。结果,Nesfatin-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视上核(SON)、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垂体、腺垂体、卵巢卵母细胞及间质中;在母犬卵巢和垂体中,NUCB2 mRNA自幼犬期至初情期NUCB2 mRNA转录水平不断上升,在初情期达到最高(P0.01),成年期显著下降(P0.01)。下丘脑中NUCB2 mRNA的转录水平自幼犬期至成年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1)。上述结果表明,Nesfatin-1在犬的生殖轴器官广泛分布和表达。NUCB2 mRNA水平在初情期最高,提示Nesfatin-1可能调控犬的初情期启动。在生殖器官中卵巢中NUCB2 mRNA水平最高,说明Nesfatin-1可能参与卵巢的发育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了黑龙江籽鹅IGF-Ⅰ基因,并检测了生长期间该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鹅IGF-Ⅰ基因与鸡、鸭IGF-Ⅰ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3%;鹅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在30日龄和60日龄较高,而30日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2、28日龄鹅胚和1日龄籽鹅,显著高于10日龄雏鹅;30日龄雏鹅IGF-ⅠmRNA在肝、卵巢、胸肌、肺、脾、腿肌、垂体、肌胃、肾、心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肝、卵巢、胸肌、肺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牦牛肾中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情况,分析肾中LHR与卵巢中LHR表达的相似性,选取青海省健康的3头2岁龄雌性牦牛,根据黄牛LHR基因序列5′端和3′端的保守性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牦牛肾和卵巢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量,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LHR蛋白在牦牛肾和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进行定位研究。RT-qPCR结果显示,牦牛肾组织中L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卵巢的79.75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HR在牦牛肾组织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呈阳性反应,在卵巢组织中卵泡颗粒层呈明显的阳性反应;LHR在牦牛肾和卵巢中的表达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牦牛的肾组织与卵巢组织一样,均具有表达LHR的特性,提示肾可通过调节LHR参与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牦牛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黄体期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了HSP27基因在黄体期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HSP27蛋白在黄体期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量和组织内分布。RT-qPCR分析表明,HSP27基因在黄体期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组织的1.03倍和4.63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牦牛卵泡膜内层、颗粒层、输卵管黏膜上皮、子宫内膜上皮和子宫腺中均有HSP27阳性表达。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HSP27蛋白在黄体期牦牛各主要生殖器官组织中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HSP27在黄体期牦牛的各个主要生殖器官中存在表达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HSP27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孕酮对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及其相关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孕酮对小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Wistar健康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做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 P1组:双侧卵巢摘除 孕酮2 mg/kg;OVX P2组:双侧卵巢摘除 孕酮10 mg/kg,连续用药7 d后宰杀,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损伤,绒毛萎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明显降低,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补充2种剂量的孕酮后,各项指标比OVX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OVX P1组与OVX组差异显著,且好于OVX P2组。证实,卵巢摘除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有严重影响,补充适量孕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长分化因子9(GDF9)是绵羊多胎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探讨GDF9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母羊生殖器官的表达规律,对揭示其调控母羊生殖器官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月龄(性成熟前)、6月龄(性成熟)和12月龄(性成熟后)这3个不同生理阶段的雌性绵羊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为对象,采用RT-PCR技术分析GDF9蛋白在相应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GDF9基因在相应生殖器官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DF9在2月龄与6月龄间、2月龄与12月龄间的卵巢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而6月龄与12月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GDF9在2月龄与6月龄间的子宫内膜上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月龄与12月龄间、6月龄与12月龄间的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均差异显著(P 0.05);GDF9在3个年龄间的输卵管上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GDF9蛋白在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绵羊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及卵巢的颗粒细胞上均能表达,说明GDF9在不同生理阶段的绵羊生殖器官上表达且存在特异性细胞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S100A12基因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技术从牦牛脾组织中扩增S100A12基因序列,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S100A12基因mRNA和S100A12蛋白在牦牛脾、淋巴结、乳腺及生殖器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克隆的牦牛S100A12基因序列片段大小为279bp,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编码92个氨基酸;S100A12mRNA和蛋白在脾中表达量相对最高,在睾丸、附睾、淋巴结、乳腺、卵巢中相对强表达,在阴茎、阴道、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中相对弱表达。结果表明,S100A12mRNA和蛋白在牦牛生殖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其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通过与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共同作用生成内源性硫化氢(H2S),参与硫氨基酸代谢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等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解CBS和CSE在成年牦牛子宫中的作用,分别采集妊娠期、黄体期、卵泡期牦牛子宫组织样品,通过q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CBS和CSE基因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BS mRNA在黄体期牦牛子宫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卵泡期(P<0.05),且妊娠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CSE mRNA在妊娠期的表达量最高(P<0.05),黄体期和卵泡期的表达差异性不显著(P>0.05)。CBS蛋白在卵泡期的表达量最高(P<0.05),黄体期和妊娠期的表达差异量不显著(P>0.05);CSE蛋白在卵泡期牦牛子宫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和黄体期(P<0.05),且黄体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免疫组织化...  相似文献   

18.
高能低蛋白日粮对蛋鸡肝载脂蛋白A Ⅰ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60只300日龄的蛋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和正常日粮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的第1、30、60 d随机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各6只,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其肝组织中apo A Ⅰ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第30 d和第60 d蛋鸡肝中apo A Ⅰ mRNA对β-actin mRN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同日龄的对照组,特别是在试验第60 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试验组内比较也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期的延长,肝中apo A Ⅰ mRNA的表达量低于前一个试验点,且第60 d时较第30 d时差异显著(P<0.05).表明,高产蛋鸡饲喂高能低蛋白饲料一段时间后可导致蛋鸡肝apo A Ⅰ mRNA的表达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相关研究发现,GCNF在睾丸和卵巢中高表达,可能在配子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为探究GCNF在牦牛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采集牦牛不同发育阶段(幼年、成年、老年)的睾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GCNF基因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WB)检测GCNF蛋白在不同年龄阶段睾丸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GCNF在牦牛睾丸分布特征。qRT-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GCNF在牦牛睾丸不同年龄阶段均有表达,且表达存在差异性。幼年期GCNF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成年期和老年期;老年期显著高于成年期,成年期表达量最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睾丸不同发育阶段GCNF的表达定位无明显差异,主要在生精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中表达,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CNF可能参与精子的发生及分化变形,这为牦牛生殖生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与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及脂肪的生成密切相关。为了解牦牛乳腺组织中乳脂合成的机制及其特点,采集处于不同生理状态下(妊娠期、泌乳期、干奶期)的乳腺组织样品,采用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技术检测SREBP1基因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泌乳期牦牛乳腺组织中SREBP1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干奶期(P0.05),且妊娠期SREBP1 m RNA表达量高于干奶期(P0.05)。在牦牛不同生理状态下,SREBP1蛋白表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妊娠期和泌乳期SREBP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干奶期(P0.05)。免疫组化法定位检测结果显示,SREBP1蛋白主要分布在牦牛乳腺腺泡上皮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述结果表明SREBP1及其编码m RNA的表达在牦牛乳腺组织中与其所处不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妊娠期和泌乳期SREBP1的高表达,可能意味着其在牦牛乳腺发育和乳脂合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SREBP1在牦牛乳脂合成调控中的作用积累了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